|
儘管蘋果公司過往公布過不少業績報告大大超乎分析員和公司內部的預測,但該公司周二公布創辦人喬布斯(Job Steve)離世後的首份季度業績,卻並非僅僅是另一次使人讚嘆不已的業績。
蘋果在截至去年12月的一季,收入勁增73%,這個增幅不是該公司最高的季度收入增幅,儘管仍使人瞠目結舌。
最新業績報告的重點是,蘋果的盈利能力前所未有。該公司首季度的營業額按年增加200億美元,當中有近一半成為經營溢利,因此,季度經營溢利增加一倍以上,至170億美元,營業毛利亦上升8個百分點。
盈利能力還未見頂
蘋果以目前龐大的企業規模下,其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仍能夠加快,意味該公司的盈利能力還未見頂。
這種業績表現,使人不厭其煩再次問一個老問題:為何蘋果的股票那麼便宜?在該公司公布業績後,股價在市後時段上升僅8%,至接近453美元。扣除每股淨現金100美元後,蘋果的歷史市盈率只有10倍,簡直是一個可笑的水平。這種股價意味,投資者認為他們今後都不會得到那筆現金。
蘋果必須派發大筆股息、回購股份,或雙管齊下,以證明他們是錯的。
不過,投資者並非僅質疑蘋果不會動用現金。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市盈率,暗示投資者質疑,蘋果是否有能力保障其市佔率或其毛利。
不用擔心市佔率
鑑於科技業過去有很快衰落的歷史,預期科技公司毛利減少,合情合理。然而,擔心市佔率會減少,似乎捉錯用神。
無疑,蘋果在平板電腦市場有壓倒性的地位,但倘若板腦市場增長速度能一如分析員預期,蘋果便能夠在損失市佔率下,仍能賣出較目前多得多的iPad。該公司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市佔率更只有兩至三成(視乎你如何量度),而在個人電腦市場的市佔率更低於這比率。
面對這樣的公司估值,難以知道應該如何看這情況;但要做什麼,就不難知道:買入蘋果的股票!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