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什麼東西比麥當勞更屬於美國本土?多的是,因為該公司賺取的盈利源自世界各地,約六成盈利來自海外。而且,麥當勞一直愈來愈不依賴美國賺錢,在去年開設的快餐店中,只有十分一在美國。
全球性增長對麥當勞的表現扮演重要角色。該公司無論在營運和股價表現方面,均一直使人詫異。剛剛五年前,該公司四成的盈利來自全球,當中有大部分來自歐洲;如今有近五分一盈利源自亞洲和中東。
除了全球化外,麥當勞實踐驚人表現的方法同樣重要,那就是保守地專注回報,而非收入。儘管來自亞洲/中東地區的盈利自2007年以來已增加四倍,但區內的快餐店數目期內只上升13%。而且,麥當勞運用自有資本時是頗為保守的,四分三的全球快餐店是特許經營。與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在中國大肆擴張不同,麥當勞的中國特許經營快餐店只佔5%。
同一個趨勢在仍然重要的美國市場同樣出現。麥當勞的同店銷售和盈利穩步增長,但快餐店數目卻幾乎沒有變動。該公司一直翻新快餐店,並不斷提高快餐店的產能,例如近年推出早餐和高毛利的咖啡,便取得成功。
於是,麥當勞股價過去5年上升一倍,是有很好的理由的。這種走勢能否持續下去,卻是另一回事。以今年17倍的預測市盈率來看,並不便宜,而且一如麥當勞派發優厚股息的大市值公司,股價已有不錯的升幅。
當麥當勞前日公布較預期佳的末季增長時,市場不予理會,股價下跌2%。不過,該公司已證明,即使在經濟疲弱期間,仍能夠以真正全球化為基礎帶來有盈利的增長,所以值得為此支付溢價。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