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過去了,我們見證環球市場對經濟前景一面倒地感到悲觀失望,以及西方國家與銀行面對一輪又一輪的信貸評級下調風潮。事實上,我們可能忽略了一些細節,在這輪風暴當中,其實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系及銀行的信貸評級反而獲得上調。
例如,印尼在去年十二月重新獲得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將其信貸評級提高至投資級別,終於結束了14年漫長的垃圾信貸評級標籤。同時,主要的中國銀行(雖然很多投資者似乎不甚喜歡甚至心生恐懼)實際上獲得標準普爾提升其信貸評級,而同一時間,標普卻將6間美國大型金融機構的信貸評級下調。
世界銀行近期發表報告指出,基於大部份亞洲國家有較強的財政狀況,它們都具有抵禦歐債危機惡化的潛在能力。
因此,當我們看到近日環球市場的動向時,我們會建議投資者保持頭腦清晰,冷靜地分析哪些市場的下跌是合理的,哪些不是。投資者應當留意,在適當時機購入那些超賣但基本因素卻很吸引的資產,例如新興國家及商品市場。
視乎歐債危機的嚴重程度(與同樣地根本無法解決的美國債務危機),以及美國聯儲局及歐洲央行有多大意願持續地進行量化寬鬆(印發鈔票)以將債務負擔減輕,投資新興市場肯定有一定的風險。但是,投資常常涉及風險,即使是持有現金,也可能會很快受到市塲最嚴重的沖擊,原因中央銀行不斷印發鈔票 / 提供無限量的資金流動性似乎是解決目前已經失控的債務危機的唯一方案 – 政客們都尋求避免主要國家違約及金融亂局。
特別對於商品 / 貴金屬而言,我們想指出的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在去年下半年同時出現,導致商品/貴金屬價格大幅下挫,這些包括期貨保證金多次被調高、明富環球(MF Global)破產引發的恐慌,以及由歐元區國家及銀行因渴求資金而需要將黃金被逼出售或借出等。但保證金額不能被無限量地上調,而且應急用的黃金亦僅能被拋售一次。隨著這些因素逐漸消失,加上通脹上升,與來自亞洲消費者及投資者對商品 / 貴金屬持續的強勁需求,近日的跌勢很可能很快地逆轉。
資料來源:橋川集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