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vincen_k 於 2011-12-17 13:15 編輯
最近,投資者的反應一成不變得有點叫人受不了:每逢股市下跌,美元就造好,無一例外。
美滙股市關聯率-0.85
根據資產管理公司Factor Advisors的數據,美元滙價與美國大市值股票的90天關聯系數高達-0.85,此消彼長的程度是十年來最極端的。與此同時,標準普爾五百指數與歐羅滙價的關聯系數則達0.84,幾乎亦步亦趨。
考慮到金融市場對歐債危機無時或忘,歐羅區各國救亡進程的起起伏伏都叫投資者心如鹿撞,美元、歐羅跟大市走勢存在密切關係,並不叫人意外。不過,在歐洲問題對金融市場造成各種短期影響的背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重要因素:貨幣滙價走勢在企業對外公布業績時所造成的衝擊。
歐羅滙價本周跌至十一個月低位,兌美元跌穿1.3美元兌1歐羅水平,這意味着來自外滙折算(currency translation,即企業把不同外幣收益換算成本國貨幣時,可能出現的損益)的收益,將連續第二年拖累美國企業的業績。雖然外滙折算損益的作用去年已經浮現,但由於新興市場貨幣強勢,抵銷了有關影響;今年新興貨幣走低,外滙折算的負面影響勢將更明顯。
根據標準普爾的數字,標普五百指數成分企業的銷售,14%來自歐盟。這方面風險特別高的企業有快餐連鎖店麥當勞(McDonald's)、藥業公司Mylan及食品製造商卡夫(Kraft Foods),歐盟市場的銷售佔比分別為40%、36%及32%。
猶記得在2002年至2003年,當歐羅滙價由0.895美元攀升至1.05美元、隨後再一舉衝上1.25美元時,麥當勞的業績額外多了大筆可觀收益。在2003年,該公司每股總盈利為1.15美元,當中7美仙就是得益於外滙折算收益;在該兩年,滙率作用把收入推高近19億美元。
外滙折算的收益與虧損也許只是過眼雲煙,但卻不應當作公式化的會計操作而等閒視之,因為折算虧損隨時可以令製造商的市場佔有率下降。
盈利轉弱遇上強美元
美國投資者如今誠惶誠恐,憂慮海外市場增長放緩所帶來的衝擊;實則美國企業面對的雙重打擊──企業盈利增長放緩,加上美元受到避險資金追捧──也不可忽略。除了巨無霸在外國的銷情外,投資者還得留意反映購買力平價的巨無霸指數。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麥當勞四成收入來自歐洲,外滙折算風險非同小可。 (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