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中國外債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外債達6425.28億美元(不包括港澳地區),相當於約50000億港元,其中登記外債為4028.28億美元,貿易信貸2397億美元。儘管外債逾6000億美元,有內地學者認為,外債規模仍在安全範圍之內,不存在償還風險。
專家:無賴債風險
據該局的統計顯示,中資金融機構和外商投資企業是主要借債單位,單以登記外債計算,中資金融機構所佔比重為45.39%,外商投資企業佔30.38%,而外資金融機構、國務院部委及中資企業的債務比重,分別佔13.01%、9.77%及1.41%。
若以期限區分,中長期外債為1804.17億美元,佔整體28.08%;短期外債為4621.11億美元,佔71.92%。
儘管內地外債逾6000億美元,但與外匯儲備3.2萬億美元比較,比重不足19%;有內地金融學者認為,內地外債規模仍在安全範圍之內,由於外匯儲備是償還外債的基礎和保證,所以不存在償還風險。
然而,中國短期外債比重較大,難免對借債機構構成經營和資金壓力。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出,在短期外債中,與貿易有關的信貸為3482.21億美元,佔短期外債75%,其中貿易信貸佔52%,貿易融資佔23%,由於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大部分具有進出口貿易交易背景,因此該部分短期外債不會影響內地外債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