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甚麼也玩 3D,在過去一年多,不但戲院中上演的電影加入 3D 效果,就連世界盃、US Open 美國網球公開賽、甚至連電視節目,也加入 3D 效果。就連不少香港人在萬聖節也會「趁墟」到訪玩一場的海洋公園「十月全城哈囉喂」節目,今年也加入 3D 鬼屋環節。
今次的十月全城哈囉喂,首次加入了全球首次使用的 3D 播放系統 CAVE 0.5 立體裝置,它是由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邵志飛教授的團隊所研發的系統,採用了兩部 3D 立體投影機及兩幅分別安裝於牆上及地板的約 6.3 米 x 3.5 米的投影幕(一部作背投播放牆上 3D 影像,另一部直接投影在地板播放地上的 3D 影像),將 3D 影像立體呈現在參觀者面前。此外,此套系統亦採用了主動式 3D 眼鏡,有別於大家在戲院使用的被動式 3D 眼鏡,簡單點來說,就是用家無論身處房間任何位置,也可以獲得不俗及相類近的 3D 效果。但根據製作此鬼屋的黑紗製作吳家耀先生表示,無論使用主動式及被動式的 3D 眼鏡,在欣賞 3D 影像時也有「最佳位置」(即所謂的「皇帝位」),就是位於房間正中心位置向後走一至兩步左右,在這個位置瀏覽這套歷時 3 分半鐘的 3D「鬼片」,會是最恐怖的!
牆上及地板上也會出現 3D 影像,大家欣賞時不要只向前望,也要向下望哦!
城大創意媒體學院院長邵志飛教授簡介了主動式 3D 眼鏡及被動式 3D 眼鏡的設計分別,在白板上三角形的圖畫(中央)就是傳統大家在戲院中的那種被動式 3D 眼鏡設計,而扇形的就是今次海洋公園採用的主動式 3D 眼鏡採用的系統的設計,如果使用被動式 3D 眼鏡,處於旁邊的位置就不能看到最佳的 3D 影像,但使用主動式的話,可以看到高質素 3D 影像的位置就多得多了。
至於主動式及被動式有甚麼分別?邵志飛教授表示,大家不妨從訪問影片中了解一下主動式 3D 眼鏡欣賞 3D 影像有何好處吧!
去年的「十月全城哈囉喂」,海洋公園首次在「猛鬼園區」引入「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及「擴充實境設置(Augmented Reality;AR)」,今年就引入這間「3D 惡夢潛行」鬼屋,似乎銳意在這個不少年青人一年一度必去的「節目」中,加插了這些新科技元素。海洋公園高級節目及項目策劃經理歐陽綺華 Eva 表示,每年他們也希望加添一些新元素,令每年也到訪「哈囉喂」的入場者也可以有一定的新鮮感:「今年我們整個『十月全城哈囉喂』節目,花了八位數字的製作成本,而在八間鬼屋中,單是『3D 惡夢潛行』這間鬼屋,就已花費了七位數字製作!當中有八間房間,每間可容納 10 至 17 人,而每間房間的設備,共有兩部主動式立體聲 3D DLP投影機、兩幅投影幕、一套 4.1 聲道揚聲器及一台具備 HDMI 3D 影像輸出的 PC 電腦。此外,大家進入房間時,就會發現整間鬼屋其實沒有甚麼裝修,因為單是投放於這些播放立體影像的器材,已佔去這間鬼屋製作經費的八成以上!這是為了讓大家到訪時,能夠體驗到十分像真的 3D 鬼屋影片感受。」
每間房間也有兩個 3D 投影機,一個背投至另一間房間的牆上播放正面的 3D 影像,而另一個則投放至該房屋的地板播放地面 3D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