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堅大碌野 於 2011-9-11 01:34 編輯
鯨魚集體自殺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 原網址。
定義
鯨,俗稱鯨魚。
其實,稱魚非魚,乃是海洋中的一種哺乳動物。然而這種動物似乎最容易對生活產生厭倦。自古以來,人類就注意到一種奇怪的現象,常有單獨或成群的鯨魚,冒險游到海邊,然後在那裡拼命地用尾巴拍打水面,同時發出絕望的嚎叫,最終在退潮時擱淺死亡。
據記載,遠在1783年,曾有18條抹香鯨衝往歐洲易北河口,在那裡待死。次年,在法國奧迪艾尼灣又有32條抹香鯨擱淺。 18世紀,一些航海家在塔斯發現可怖的鯨魚墳場,一堆堆的腐屍和白骨散佈在海灘上,呈現一片淒慘景象。世界上第一個記錄鯨魚擱淺現象的,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直率地告訴人們:“鯨究竟為什麼會擱淺?我無法回答這一難題。”古代的著名學者普盧塔赫卻把鯨魚擱淺現象解釋為“集體自殺”。這顯然是不科學的。因為鯨魚不可能具有人類那樣豐富的感情,再說鯨魚一旦擱淺後,往往顯得驚恐,甚至發出悲慘的求救聲。
鯨魚“自殺”事件
2008.3.28日清晨,一隻鯊魚屍體被海浪打上了三亞市三亞灣的沙灘上。屍體已經開始腐爛,暫不確定其死因和具體種類。而在之前,在澳大利亞出現大群鯊魚擱淺死亡。對於保護鯨魚,應該越來越受到關注!鯨魚擱淺在我國已不是首次,在世界上更是頻繁發生,其原因發人深思。
2005年3月10日,廣東吳川長8米重約4噸大鯨魚擱淺死亡一條身長8米多、體重約4噸的國家一級海洋保護動物大鯨魚,於2005年3月10日下午被人發現在吳川市大山江街道良美村附近海岸上擱淺死亡。
2008年3月11日,一頭2噸多重鯨魚在海南擱淺死亡2008年3月11日凌晨,一條重達2噸多的鯨魚被發現在海南省文昌市錦山鎮潮灘港擱淺死亡。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對鯨魚進行了掩埋處理,並將提取該魚骨架製作成標本供研究使用。
2008年9月1日, 三千斤重鯨魚擱淺金沙灘青島早報訊,2008年8月30日晚上,一頭重達3000斤的成年日本喙鯨在青島開發區金沙灘海域擱淺
原因探尋
解釋一
龐然大物也無助——鯨魚擱淺背後的無奈究竟是什麼讓這樣的悲劇頻頻發生,讓我們看看專家的說法
1.地形論。荷蘭學者範、希·杜多克認為,鯨擱淺可能與海岸地形氣象條件有關,因為它們多發生在坡度平緩的海岸。當鯨向這裡發射超聲波信號時,其迴聲信號會失真,使它根本探測不出深水的位置,從而導致迷途。可是近年來研究證明,坡度平緩的海岸並不引起迴聲信號的混亂。擱淺的鯨群多發生在坡度平緩的海岸處是事實,這是因為在其他地形如海峽或懸崖峭壁等處不可能擱淺。因此地形的影響缺乏說服力。
2.失常論。有人認為鯨群可能受到意外的刺激而倉惶出逃,或為了躲避捕食者的追擊或人的騷擾而有意登陸擱淺的。
3.嚮導論。有些人認為有些鯨喜歡群聚,群中常有某個成員充當領導,整個群往往隨其一起游泳,一起覓食,也一起逃跑。當“頭頭”因病或遇害而上岸擱淺時,整群鯨也就隨之同歸於盡。
4.返祖論。一般都承認鯨是由陸生祖先演變而來的,而在其由陸生到完全水生的漫長歷史演變過程中,它們的祖先一定出現過許多中間類型,即水陸兩棲生活。當它們在水里遇到不利情況時,就逃上陸地,尋找安全之處躲避風險,久而久之便形成鯨的一種習性。故有人提出一種假說,認為鯨擱淺是遵循其祖先所確立的道路所致。
5.病因論。現在越來越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病因上。鯨之所以離水上岸,主要是由於病魔纏身,身體虛弱不堪,無力駕馭風浪,隨波逐流被海水推上海岸,或是有意爬上海岸尋求喘息之機。因為在這裡它不必每喘一口氣都要掙扎著浮出水面。
6.攝食論。有人認為鯨的近岸攝食習性對其擱淺有一定的影響。當魚和烏賊徊游近岸或產卵生殖時,鯨群也跟踪而來。由於嘴饞貪吃,戀食忘返,造成退潮後擱淺
早在2004年12月,美國的《科學》雜誌就曾報導,根據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科學家的研究,部分科學家認為鯨魚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它們浮上海面過快造成。這個研究所的兩位科學家在研究擱淺致死的抹香鯨的骨骼後發現小凹洞,他們解釋這是抹香鯨骨骼都出現的骨頭壞死的現象。抹香鯨可以潛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們迅速浮上淺海,體內的氮氣就會湧出形成氣泡。這些氣泡糾結在組織中會壓迫神經,阻塞毛細血管,導致其肌肉缺氧,甚至會影響骨骼引起區域性壞死,留下多處小凹洞。這顯示,抹香鯨“自殺”很可能是他們覓食時升水過急而付出的代價。
大自然也推波助瀾? 1997年,馬爾維納斯群島海岸約300頭鯨魚“集體自殺”。阿根廷學者分析後認為,當時太陽黑子的強烈活動引起了地磁場異常,發生了“地磁暴”,這破壞了正在洄游的鯨魚的迴聲定位系統,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錯誤。
英國國家海洋水族館專家也曾猜測,可能是海底低頻地震產生的聲音衝擊波干擾了這些哺乳動物的迴聲定位系統,從而使得它們誤上了海灘。
又是人類惹的禍?環境污染也被環保主義者和科學家認為是鯨魚擱淺的原因。科學家們認為,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學物質可能擾亂了鯨魚的感覺。此外,法國拉羅謝爾海洋哺乳類動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列 德博士認為,軍艦聲吶和迴聲控測儀所發出的聲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會使鯨魚的迴聲定位系統發生紊亂。
幾年前,美國海軍在巴拿馬島的深海中使用了大型的聲吶設備,隨後,一些鯨魚海豚紛紛擱淺死亡。國家海洋漁業服務部門及海軍的調查者稱,聲吶的噪音導致了海洋生物的死亡。他們發現鯨魚的耳朵受到了嚴重的噪音損害,在鯨腦部及耳骨周圍也有血跡。科學家稱,海洋哺乳動物其實十分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受到驚嚇。人類的海上演習也可能讓它們驚慌失措。
從以上各方面看來,鯨魚擱淺發生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於生態環境的改變,希望大家以後大家都能注意生態保護,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此類悲劇能不在發生。
解釋二
鯨魚自殺的真相1970年1月11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靠近皮爾斯堡的海面上,180多頭小逆戟鯨突然衝上沙灘。海岸警備隊試圖把它們拖到海裡去,可是鯨群仍舊硬往前闖,最後全部幹死。同年3月18日,一次抹香鯨集體自殺事件發生在新西蘭。經過兩個小時的暴風雨之後,綿延數百米的沙岸上,擱淺著46頭雌鯨和13頭雄鯨。
1979年7月17日,加拿大歐斯峽角海灣,一百多頭巨頭鯨突然衝上窄長的沙灘。漁民們開足水龍頭,想把這些鯨魚趕回海裡去,可惜都無濟於事。結果,自殺而死的巨鯨竟達135頭之多。這種神秘的自殺現象,自古以來就一直使人們感到困惑不解。荷蘭科學家杜多克,為了探明自殺的原因,在1962年分析研究了26種鯨魚計133樁的自殺事例,其中包括成群的和單隻的。他發現,自殺的場地通常總是在低海岸,水下是沙灘、沙地,或者是淤泥的地區,再不就是遠遠地伸到海裡去的海角。鯨魚的測位器官之所以不辨東西南北,主要是緩解的砂質海底造成的:鯨魚發出的信號一落到那上面就衰減了,不能再回到鯨魚那兒。一旦迴聲測位器官無法測向,就只好胡亂地游來游去,以致身陷絕地。還有一種重要的因素是:平時,齒鯨類發出低頻率的啪啪聲,並註意接收從遠處傳來的帶著信息的回波,這樣就能準確地判斷周圍的地形地物。可是,當迫近捕捉物時,它們就發出越來越高的頻率,並全神貫注於高頻率的迴聲,因而就往往顧此失彼,忽略了低頻迴聲所帶來的關於附近海岸地形的不詳信息。所以,鯨魚在攝食時,發生“自殺”的危險是直線上升的。
前蘇聯生物科學博士、海洋哺乳動物專家托米林認為,鯨魚集體“自殺”比單頭“自殺”情況復雜得多,還牽涉到生理學和動物心理學的因素,而物理原因不過是集體“自殺”慘劇的最初一環而已。具體地說,鯨魚的保護同類的本能,才是造成所謂“自殺”現象的主要原因。
這種保護同類的本能,是大自然關懷整個鯨魚種族的生存,而不是關懷一頭海獸安危的一種體現。因而它們一接到信號,就像士兵接到命令一樣,能立刻赴援。在這種情況下,鯨類的救護同類的本能大大壓倒了保護自身的本能,所以完全將自身安危置諸度外,不顧一切,勇往直前,向著發出信號的地方衝波逐浪而去。每當一頭鯨魚因迴聲測位功能受到干擾而陷入絕境時,它就發出遇難信號,其它鯨魚接到信號後受本能的驅使,便急忙趕來援救,而實際上是游向自己的墳場,使它們自己同樣陷進遇難者先前陷進的那種困境。
是次報告是為回應218師兄問有關於鯨魚集體自殺的問題,個人認為鯨魚集體自殺與費洛蒙訊息可能沒有直接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