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1-9-7 00:10:49
|
顯示全部樓層
狄仁傑去世以前,武後已經有了兩個新的寵臣,一個是張易之,一個是張昌宗,兄弟二人名聲狼藉,無人不知。狄仁傑自有他的辦法。他把二十幾歲年紀的張氏兄弟看做武後的“情婦”。武後的寵幸小人是武後的私事,他的心目中另有大事在。他是足智多謀,有時還利用女皇帝的這兩個“男情婦”。實際上,他是利用這兩個小人替廬陵王哲和豫王旦說話的。狄仁傑雄辯滔滔,什麼人他也說得服,他對時機的觀測也是無不應驗。在他明察秋毫的眼光看來,也許他認為宮廷之中越腐敗,對唐室之復興越有利。多行不義必自斃。他是盡量給武後繩子,好讓她自縊身死。魏元忠賦性坦直,他諫止武後親近此等小人,如此必受其害。狄仁傑卻不那麼天真,不肯向武後進此等忠言。
武後現在對御醫沈南璆已覺得不能滿足。已經有了兩個情夫,武後現在要有三個,四個,或者五個。她現在已經有了應當叫做男性的後宮佳麗。以七十五歲高齡的婦人,在此晚年之際,要縱情逸樂,並不是難於相信的事。她既然以“天冊萬歲”與“萬歲通天”做年號,如今縱情淫樂,自然也不足怪。一個年老的帝王不管其精力能否勝任,往往以青春少女自娛,那麼一個女皇帝後宮蓄有美少年,又有何不可呢?
張氏兄弟都是二十幾歲,真是面如傅粉,唇若塗脂,都是傑出的美男子,張易之為兄,張昌宗為弟。一般人稱易之為五郎,因為他行五;稱昌宗為六郎,他行六。兩人由入宮時即油頭粉面,口中含有雞舌香,可以氣出若蘭,六郎美得出奇,人都說他的粉臉美若蓮花。有一個諂媚小人內史楊再思一次阿諛張昌宗道:“人言六郎面似蓮花。再思以為蓮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張氏兄弟雖蒙武後賜有宅第、僕役車馬,實則都居住宮中。張氏兄弟的母親戚夫人與兵部侍郎李迥秀私通,曾特蒙武後批准,可謂“奉旨通奸”。
張昌宗最初系太平公主所發現。當時喜不自勝,不願自秘,獻於武後。武後發現女兒所說關於張昌宗的話絲毫不錯。當夜封張昌宗為飛旗將軍。這時張昌宗向武後這個老淫婦透露他有一個大哥,善制春藥,服之使人返老還童,對床上功夫造詣極深。武後把張易之召來,試之,覺得張昌宗所說確系句句實言。張易之蒙武後寵幸不衰,必有使此老淫婦心滿意足之處,而武後對張易之的妙術也非常感謝。武後真是精力過人。六十九歲時,又生了一顆智慧齒,在七十六歲時,也許是張易之回春有術,武後兩眉又重新生出。其實,她若生出胡須來,也不足為奇的。
張昌宗生得迷人,張易之卻干練精悍。二人之中選其一的確很難,不過倒無須乎選擇——武後可以同時要兩個,而且,武後與女兒太平公主正好分用兩人。大和尚馮小寶與御醫沈南璆現在早都被忘在九霄雲外了。武後現在有青春,有美,有快樂。由現在直到她的最後一天,她始終不肯讓張氏兄弟離開她眼前。沒有二張武後是活不下去的。
武後與張氏兄弟之間真個有男女之私,並非這個年逾古稀的老婦的幻想,由武後的情妒便可看出來。當時宮中武後有一女臣,為武後掌詔命,頗為張昌宗所鍾愛。她不是別人,正是詩人上官儀之孫女上官婉兒。當年上官儀勸高宗廢卻武後(見十五章),因而死於獄中,全家沒官為奴。上官婉兒實際上在宮中長大,工詩能文,由武後萬歲通天元年就任武後秘書,草擬詔令(中宗時,上官婉兒曾任朝廷主考官)。不用說,上官婉兒和張昌宗雙方都是眉目傳情。在飲酒賭牌的桌上兩人常常見面。兩人調情未免過甚。一天,兩人正在卿卿我我之際,竟未留意武後到了面前。武後大喊一聲“好大膽!”把一把黃光閃閃的小金刀向婉兒投過去。萬幸,婉兒急忙躲開了。若不是張昌宗跪下去向武後求情,事情恐怕便不堪設想。那把小刀在婉兒的前額上擦了一下,此後,婉兒總是把一綹頭發垂在額前,遮住那個小疤痕。婉兒從此以後再不敢和張昌宗調情,至少在武後面前是不敢了。婉兒確不是個安分之輩,後來又把她自己的情人武三思分與中宗之後韋後共有。她和韋後這兩個婦人鬧得宮廷天翻地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