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75|回覆: 3

[宇宙天文] 世界航天發射場

[複製鏈接]
簽到
276

382

主題

355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博學多才」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1-8-21 12:5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日本航天發射場

121869996_11n.jpg

種子島航天中心

建于1966年,主要由竹崎發射場、大崎發射場以及吉信綜合發射場組成。竹崎發射場:主要用來發射小型衛星。大崎發射場:主要用來發射大型液體火箭,如N火箭和H-1火箭。吉信發射場:為適應H-2新型運載火箭的發射而興建的。吉信發射場主要由四個工作場區組成:固體發動機貯存及檢驗區;衛星準備與總裝區;運載火箭裝配樓區;發射臺及服務塔區。

種子島航天中心主要用于日本應用衛星的發射。

種子島航天中心隸屬于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位于種子島的東南端,在鹿兒島航天中心以南約100公裏處,航天中心的總面積約為8.65平方公裏。該島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9.5℃。

竹崎發射場:竹崎發射場于1966年9月開始營建,1968年投入使用。該發射場佔地面積約0.79平方公裏,位于北緯30°22′20〃, 東經130°57′55〃。主要用來發射小型衛星。該發射場的主要設施有發射臺、發射控制室、裝配車間、綜合測試車間、氣象觀測室、固體火箭點火試車臺、推進劑庫、跟蹤站等。

大崎發射場 :大崎發射場于1969年開始營建,1980年全部建成,佔地面積約7.6平方公裏,位于北緯30°23′38〃,東經130°58′22〃。該發射場主要用來發射大型液體火箭,如N火箭和H-1火箭。1975年9月,第一枚H-1火箭從這裏起飛,把83公斤重的菊花衛星送入軌道。 大崎發射場的發射設施主要包括發射臺、控制中心、火箭總裝車間、推進劑貯存庫、發動機靜態點火試車臺、氣象臺等。

吉信發射場:吉信發射場于1985年開始興建,1986年底勤務塔基礎工程基本結束,1988年8月建成發射控制中心,1988年12月建成LE-7發動機點火試驗設施。測控中心、動力站、液氧、液氫以及高壓氣體庫等也相繼建成。該發射場位于大崎發射場東北方向約1公裏處,是為適應H-2新型運載火箭的發射而興建的。吉信發射場的設計基本要求是:縮短發射場的發射準備周期,降低操作費用,45天內能發射兩枚運載火箭;發射場的設計具有靈活性,以利于將來進行改建與擴建。為了體現上述要求,設計盡量採用平行作業;採用自動檢測係統(手動的備份係統);採用一個活動發射架和一個火箭裝配廠房,一發火箭進行裝配,另一發火箭準備發射。吉信發射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最現代化的發射場之一。它可與庫魯的阿裏安4發射場以及卡納維拉爾角的大力神3發射場相媲美。發射場耗資33億美元(1990年幣值),主承包商是三菱重工業公司。

主要由四個工作場區組成:固體發動機貯存及檢驗區;衛星準備與總裝區;運載火箭裝配樓區;發射臺及服務塔區。固體發動機貯存及檢驗區的主要任務是:1)助推器無損檢驗及貯存;2)助推器的電氣機械係統功能檢查。衛星準備與總裝區的主要任務是:1)衛星的最後裝配與檢查;2)加注推進劑與高壓氣體;3)衛星、衛星連接件及整流罩的總裝。 運載火箭裝配樓區的主要任務是:1)助推器的起豎與最後裝配;2)芯級火箭的起豎並與助推器連接;3)子係統及係統檢驗。 發射臺及服務塔區的主要任務是:1)高壓滲漏檢驗;2)整體火箭的係統檢查;3)演練(推進劑加注試驗);4)加注推進劑及高壓氣體、發射前倒計數及發射。

H-2發射場興建了4年,然後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地面設施驗證。並在1994年2月首次發射H-2火箭成功。H-2火箭在裝配樓垂直地被安裝在機動發射平臺上,沿鐵軌運往發射臺座和服務塔處。機動發射平臺重44噸,寬22米,長18米,從地面到平臺頂面距離為7米,平臺行駛最大速度為8米/分。平臺由川崎公司制造。固定服務塔高75米、寬30米。固定服務塔的兩邊有兩個可繞圓形鐵軌回轉的服務塔架。左服務塔高75米,通過工作平臺可以接近火箭的上面級與有效載荷;右服務塔與固定塔的下半部相接,可接近火箭的下半部分。服務塔的頂部是一個10000級的清潔室。在火箭發射時,服務塔的可動部分可回轉180°,對火箭進行檢查,工作完畢後,塔架可迅速回到原來位置。服務塔的中間部分為臍帶塔架,各種電氣係統以及推進劑係統管線都裝在臍帶塔內。發射控制中心接近裝配樓,是一座圓形建築,由日本電氣公司負責建造。

運載火箭與控制中心之間的通信主要採用光纖係統。因此,指令信號和監控信號都是數字式的。此外,還有一套硬件備用係統供安全應急用。H-2火箭發射場還建有大型火箭發動機試車臺,用于試驗LE-7液氧/ 液氫發動機。試車臺靠近發射設施布置,其目的是節省成本,發射與試驗可共用液氧/液氫貯存庫設施。 此外,還改建了老的45米高的試車臺,以試驗H-2火箭的固體火箭助推器。發射場還包括高壓氣體、推進劑貯存設施以及衛星準備樓等其它設施。

築波跟蹤中心站位于東京以北約80 公裏處,不僅是日本衛星跟蹤與控制網的中心站,而且是日本運載火箭與衛星的總試驗中心。它與勝浦(東京以南)、衝繩、增田(種子島航天中心附近)以及內之浦(屬鹿兒島航天中心)的跟蹤與數據測量站聯網工作。此外,宇宙開發事業團還有兩個下靶場跟蹤站:一個是固定跟蹤站,設在父島(小笠原群島);另一個是移動跟蹤站,根據不同的任務可設在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島或聖誕島。聖誕島下靶場跟蹤站只用于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跟蹤任務。

382

主題

355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博學多才」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1-8-21 13: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歐洲航天發射場

121869996_21n.jpg

圭亞那航天發射場

建于1966年,是法國和西歐各國航天活動的重要基地。歐洲航天局建造了三個“阿裏安”運載火箭發射場。目前建成的第三個發射場用于“阿裏安-5”運載火箭發射。該中心靠近赤道,是個理想的赤道軌道和極軌道發射的場區。

發射主要型號 :它屬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領導,主要任務是負責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探空火箭的發射以及與此有關的一些運載火箭的試驗和發射。

1964年,法國決定在巴西正北方向、法屬圭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興建法國航天中心,以取代它在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的哈馬基爾發射中心。1966年開始動工興建,1968年4月部分投入使用,首次發射了一枚探空火箭。1970年3月,法國鑽石B火箭在此進行了首射。1970年11月發射了一枚歐羅巴2火箭,但因起飛後出現故障而失敗了。1975年,新成立的歐洲空間局抓總研制新的阿裏安火箭。該火箭也要從庫魯發射,因此決定將原來的歐羅巴2發射場改建為阿裏安發射場,並于1979年底成功地發射了一枚阿裏安火箭。1981年又開始興建阿裏安第二發射場,1985年投入使用。目前,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與阿裏安航天公司已經建成並使用阿裏安第三發射場,在該發射場進行“阿裏安-5”運載火箭的發射。

圭亞那地處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靠近赤道,位于西經528°,北緯2~6°之間,佔地大約90600平方公裏。在此選場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低,從發射點到入軌點的航程大大縮短,三子級不必二次起動;由于緯度低,相同發射方位角的軌道傾角小,遠地點變軌所需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軌道的有效載荷能力。此地人口稀少,在9060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只有5萬居民,向北和向東的海面上有一個很寬的發射弧度(其方位角從-10.5°向北直到+93. 5°),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另外,庫魯地區雖然靠近赤道,但氣候比較溫和,年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雨量3000~4000毫米,全年分旱季、雨季,風力不大,處于颶風區之外。圭亞那航天中心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公裏,沿大西洋海岸向西北和東南延伸,長約60公裏,寬約20公裏,地理位置是北緯5°14′,西經52°46′。航天中心主要由發射場、技術中心、地面測量、氣象站、發電廠、液氧工廠以及生活區組成。

阿裏安第一發射場:該發射場位于圭亞那航天中心,離庫魯城18公裏,地理坐標是北緯5°14′09〃,西經52°46′29〃,火箭發射平臺的海拔高度是12.85米。 阿裏安第一發射場是由歐羅巴2發射場改建而成的,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設備,只是為了適應阿裏安的發射要求,對某些項目進行了改建,包括建立新的發射臺,加高服務塔,重新布置輸送管道和改建發射控制室。發射場可分為發射場區、裝配區、推進劑設備區及分析實驗室、液氮和液氧工廠。阿裏安第一發射場可用于發射阿裏安1、2、3型火箭。

阿裏安第一發射場發射控制中心發射場主要進行阿裏安火箭的準備、測試和發射操作,主要包括發射臺區域有關設施和發射控制室。發射臺區域主要設施包括:底座用于支撐發射臺,有一個雙面導流器,兩個半埋式火焰導流槽。活動發射平臺是進入服務塔的主要通道,也是服務塔撤離時的通道。服務塔高45米,長15.2米,寬12.2米。它可以在發射平臺上前後移動。工作狀態時,運載火箭以及臍帶塔處于服務塔內。火箭周圍有7層固定的工作平臺以及一層活動工作平臺,活動工作平臺可以升降接近衛星的任何部位,為衛星的最後準備操作提供服務。活動工作平臺的上部空間構成了一個潔凈區,衛星與運載火箭的機械裝配在潔凈區內進行。

平臺內有兩部車載升降臺與工作臺。高架移動式起重機用于各種起豎操作。發射前幾小時,火箭在塔內進行總裝,給一子級、二子級加注推進劑。服務塔有一條發射人員逃逸通道,由兩條垂直向下通到塔外的通道構成,分別供塔頂工作平臺的人員和下部各層平臺上的人員使用。通道內襯有“軟套”,只要跳進其中一個出入口即可逃逸。 發射控制室離服務塔約300米,是一座堅固的地堡式建築。它的任務是完成發射前準備工作和發射計時工作,在火箭最後準備、加注和發射操作過程中保護工作人員和測試設備的安全。控制室內裝有監視火箭準備操作用的測試和控制設備。 其它設備包括臍帶塔架、偏二甲肼庫、四氧化二氮庫、低溫推進劑的貯存和輸送設備、液氮貯存設備、生產及貯存用于空氣調節的冰凍水工廠以及辦公樓和安全樓。 裝配區包括一座進行起豎前的外觀檢查以及各種準備工作的裝配樓、火箭備份零件的貯存樓、辦公樓及資料樓。 推進劑貯存區包括兩個主要的貯存設施,兩個拖車車庫和一個推進劑分析實驗室。液氧和液氮工廠包括能制取供火箭發射用全部液氧、液氮的全套設備。

阿裏安第二發射場:為了增加工作的適應性,提供備份的發射能力,1981年7月,歐洲空間局決定在庫魯修建阿裏安第二發射場。發射場于1985年8月完成,歷時4年,耗資125億美元(1986年幣值)。1986年3月首次使用,每年可發射10次(第一發射場每年最多發射5~6次)。阿裏安第二發射場位于第一發射場南面500米處,由火箭準備區和發射區兩部分組成,兩者相距950米。將準備區與發射區分開,可以大大縮短兩次發射之間的時間間隔,一枚火箭在發射區進行最後裝配時,另一枚火箭則可在準備區進行起豎、裝配和測試等工作。準備區的主要任務是要完成火箭起豎、各級氣密性檢查、電氣檢查以及發射計時程序中對火箭的遙測工作。

火箭在此需要一個月的準備時間。該區主要包括垂直裝配樓、發射控制室等。垂直裝配大樓高75米,離活動發射平臺1公裏遠,兩者之間有鐵路相連,在鐵軌上移動的活動發射平臺把一枚豎立的總裝測試好的火箭送入發射區。發射控制室離服務塔1公裏,安裝有可同時測試三顆衛星所需的測試設備,測試設備通過臍帶線路與衛星相連通。發射區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火箭最後階段的連接和測試、有效載荷的裝配與測試以及整流罩裝配、發射準備以及最後計時與發射。火箭在發射區停留的時間不到一個月。發射區主要包括一個固定式臍帶塔、一個移動式服務塔以及一個發射平臺。移動式服務塔高80米,重3000噸,它的有效載荷工作平臺可以沿垂直方向升降到有效載荷的各個部位,平臺上部空間構成一潔凈度為10萬級的潔凈區。一部高架移動式起重機用于各種起豎操作。在臍帶塔內有一個安裝用戶測試設備的專用間。準備區和發射區之間有鐵軌相連。

阿裏安第三發射場:為了適應阿裏安-5的發射需要,決定在庫魯發射場建設新的發射設施——阿裏安第三發射場。新發射場設計的總目標是以最少的設備條件實現每年發射10次的要求。阿裏安第三發射場位于阿裏安第一發射場以北,通過現有的雙軌型導軌,阿裏安第三發射場將能與當前的阿裏安第二發射場相連,也能和固體助推器準備區相連。 新設計的阿裏安第三發射場可同時進行垂直火箭的組裝及機械和電氣測試與固體助推器的準備工作,節省阿裏安5裝配組合的時間。運載火箭與有效載荷的連接可以一次完成,當各子級都安裝在活動發射平臺上時,進行一次連接後,所有的連接一般都保持不動,直到發射。在運載火箭運到之前就裝配好有效載荷,並將其連接到地面係統上。聯合操作只限于有效載荷與運載火箭的連接安裝、電氣試驗、加注可貯存推進劑、計時和發射。阿裏安第三發射場可分為準備區和發射區。準備區主要包括助推器組裝廠房、運載火箭組裝廠房和有效載荷廠房等。助推器組裝廠房廠房的設計除垂直組裝外,一切操作可同時進行。固體助推器被分成60~80噸的節段來運輸。在助推器組裝廠內將各級進行起豎、檢查,並裝上附件。各節的垂直組裝是在一間專用大廳的活動架上進行的。

完全組裝好以後就可以運到運載火箭組裝廠房。運載火箭組裝廠房包括供運載火箭主體本身準備工作用的大廳,各子級及其設備拆箱和準備工作用的附屬建築物。有效載荷廠房主要包括一個組裝衛星的大廳,附屬房間有用于有效載荷總裝的各種部件設備。發射控制室離運載火箭組裝廠房有一定距離。監測運載火箭由準備到發射的全過程。發射區只設有數目有限的設施,運載火箭只能在它發射計時前的10小時停放在發射區,設施力求簡單,它包括:底座用于安放發射臺和臍帶塔。一個三面導流槽和三個排焰管道三面導流槽兩面用于固體發動機,一面用于一子級低溫發動機。地下設施包括一些需要的液壓設備及電氣設備。液氧、液氫貯存設備。水塔為降低發射噪音而設。固定金屬塔架只供發射使神號(已取消)時宇航員登機用。活動發射平臺和臍帶塔為了能在每次發射任務中只進行一次各子級火箭和有效載荷的連接,同時也為了能把組裝好的運載火箭整體運到發射區,阿裏安第三發射場採用的是活動發射平臺係統,而且在發射平臺上還包括有臍帶塔。活動發射平臺分三層,分別用于流體設施指揮控制係統、電源和空調。平臺長25米、寬21米,重1000噸。臍帶塔伴隨運載火箭在一起,不需要把臍帶管線脫開。發射平臺和臍帶塔上還包括有發射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機械和電氣的測試設備。這套設備和運載火箭及其檢測係統在一起,在發射前就可以只進行一次準備和測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82

主題

355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博學多才」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1-8-21 13:18: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zing_chan 於 2011-8-21 13:28 編輯

俄羅斯航天發射場

121869996_31n.jpg

    目前,俄羅斯共有4個航天發射場: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卡普斯金亞爾航天發射場,斯沃博德內航天發射場。前兩個發射場用于載人發射。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121869996_41n.jpg

建于1955年,有90多套發射設施,是前蘇聯規模最大的導彈試驗和航天器發射基地,進行各種液體戰略導彈、大型運載火箭、反導、反衛星等試驗,發射傾角為52~65°的各種衛星、載人和不載人飛船、各種星際探測器和空間站等。

拜科努爾發射場的工作重點是:發射載人飛船、衛星、月球探測器和行星探測器,進行各種導彈和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另外,還進行攔截衛星和部分軌道轟炸係統的試驗。從這裏發射的航天器包括早期的衛星、射向火星、金星和月球的探測器,以及後來的東方號、上升號、聯盟號等所有載人飛船和禮炮號航天站及能源-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拜科努爾發射場位于中亞哈薩克斯坦境內,鹹海以東約105公裏,拜科努爾鎮西南288公裏處。 當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90米左右,是個人煙稀少的半沙漠草原地區。場區周圍有不少鹽鹼灘和丘陵。 這裏屬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較大,全年氣溫變化在-20~45℃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僅60毫米左右。冬季相對濕度達81%,平均氣溫-12.2℃。 一般吹東北風,常有暴風雪侵襲。夏季很熱,吹西北風,相對濕度平均24%,平均溫度為26.1℃,降雨量很小。 拜科努爾發射場是1955年興建的,1957年10月前蘇聯在此發射了第一顆衛星。就發射場的規模、設備數量和工作范圍而言,是前蘇聯最大的航天發射場,相當于美國的空軍東靶場肯尼迪航天中心。 拜科努爾發射場由發射區、支援中心等幾個部分組成。

支援中心:前蘇聯將拜科努爾發射場的支援中心命名為列寧斯克。從列寧斯克乘車去聯盟號發射臺需時約30分鐘。在這裏有許多學校、文化中心、電影院等,還建有廣播電臺和電視臺。 列寧斯克的居民大多是發射場的工作人員,宇航員在上天飛行之前要在這裏逗留十幾天。這裏有宇航員飛行前進行體檢所需的全套設施。

前蘇聯航天發射場地面跟蹤係統:為了保證空間計劃的實施,前蘇聯設立了一係列的地面跟蹤站,利用一些地基雷達和光學跟蹤網絡來監視每次發射活動,提供實時跟蹤數據,包括衛星背景影像等。1985年10月,前蘇聯安裝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電視攝影顯示裝置,用來觀察人造衛星。它還安裝了一套新的25噸重的兩軸旋轉光學設備。目前正準備廣泛使用激光跟蹤係統。新的跟蹤係統可以獲得1米級的測量精度。 主要的雷達裝置有各種相控陣雷達和各種地基預警雷達網絡。在載人飛行計劃中,有7個主要的地面站來保證航天器的通信、指揮和控制。另外,還有大量的海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通信跟蹤網。負責指揮和控制的艦船有加加林(排水噸位45000噸)、科洛廖夫(排水噸位為21465噸)等。這些艦船與那些較小的船只一起沿大西洋和西太平洋部署,配合發射活動的進行。僅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的航區周圍就大約設置了10多個測控站。

在飛行初始段內使用了5個站,即鹹海北岸的阿拉爾斯克站,發射場東南錫爾河畔的克孜耳-奧爾達站,處于航區中央的拜科努爾跟蹤/指令站,發射場區正北的阿曼格爾德站,以及由反導靶場儀器設備組成的薩雷沙甘站。作為發射場的主要測控站還有貝加爾湖西北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站和堪察加半島東海岸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站。這兩個站一個是處于載人飛船的入軌點和向太平洋發射導彈或運載火箭的航區之下,另一個是處于導彈和運載火箭部分射程試驗的末區,也是載人航天器和導彈、運載火箭向太平洋發射時的最後一個陸地站。此外,在新西伯利亞切利諾格勒、諾沃阿爾泰斯克、伊爾庫茨克、雅庫茨克也設有測控站。為了彌補陸地測控站的不足,還使用了不少海上測量船來跟蹤。傑茲卡茲甘站和卡拉幹達站是載人航天飛船回收時的關鍵站,負責飛船的回收工作。

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

121869996_51n.jpg

建于1957年,用來發射大傾角(65°~85°)偵察、通信、導航、氣象、海洋監視等衛星,建有30多套發射設施,是重要的軍用衛星發射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發射衛星最多、最繁忙的一個基地,也為反衛星試驗發射和攔截衛星,進行固體洲際導彈和戰術導彈試驗。

發射主要型號: 東方號、聯盟號、閃電號、宇宙號等。

普列謝茨克基地位于前蘇聯歐洲部分的北部,在莫斯科通向阿爾漢格爾斯克的鐵路幹線上。 該地區平均海拔高度約100米,是一片遼闊的平原和沼澤地。 整個場區南北伸展約100公裏,東西58公裏。

該發射場是在1965年由原來的洲際導彈基地擴建而成的。主要設施均分布在普列謝茨克市東南和東北部,衛星發射區主要集中在場區南部。它是前蘇聯主要的軍用航天器發射場,發射的衛星主要是軍用偵察衛星和其他各種導航、通信和氣象衛星等。由于發射場所處緯度較高,可以利用高緯度來發射大傾角衛星,可以滿足偵察衛星和氣象衛星對地球進行大范圍全球覆蓋的要求。發射的衛星傾角為608~829°。該發射場曾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發射場,大約每周發射一顆衛星。該發射場的作用與美國范登堡基地相當。

基地的人員居住和生活在普列謝茨克市,該市是物資和後勤供應的集散地,市東有機場。在該市的北部是基地的主要支援中心,在中心進行運載火箭、衛星的總裝、測試等技術保障工作,然後通過鐵路或公路運往發射場。各種發射場遙測跟蹤站共有12處,各場站之間均有鐵路或公路連接。

在普列謝茨克基地發射的衛星:運載火箭有東方號、聯盟號、閃電號、宇宙號等。這些發射場同拜科努爾發射場東北翼所見到的布局相同,也有同樣的鐵路網與準備大樓相聯係。

為了適應惡劣的北極天氣情況,該發射場的發射臺具有不同的設計。運載火箭不是直接豎立在發射臺支架上,發射服務工作是借助于可滑動的轉塔完成的。這種轉塔是一個底座面積約200平方米,質量450噸,高100米的結構。這種轉塔安裝在鐵軌上,其上面部分有一個特殊的起重裝置,能使火箭處于垂直位置。該滑動服務轉塔能遮蓋發射臺和火箭,因此,轉塔能保證地面服務人員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和白天任何時間都能進行正常工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82

主題

355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博學多才」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1-8-21 13:37: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zing_chan 於 2011-8-21 13:40 編輯

美國航天發射場

    美國是世界上航天發射活動最多的國家,其航天發射場共有6個,其中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和范登堡空軍基地用于載人發射。

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

121869996_61n.jpg

建于1949年5月,1950年7月啟用,1958年1月31日在這裏發射了美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此後在這裏又發射了“水星”計劃和“雙子星座”計劃的載人飛船,是美國最重要和規模最大的國家靶場和國防部重點靶場之一,由空軍管理。主要進行戰略導彈研制性試驗,也可進行各種戰術導彈試驗,以及發射傾角為0~60°各種航天器等,先後建立了60多個發射設施,目前只有十幾個還在使用。包括發射漸進一次性運載火箭(EELV)的37號發射場和41號發射場。

發射主要型號: 1950年7月,首次發射了一枚A-4/WAC下士火箭。此後,又進行過多次運載火箭的發射工作,包括宇宙神火箭、大力神火箭、宇宙神-阿金納火箭、偵察兵火箭、土星5火箭、土星1B火箭等。從卡角進行的航天器發射任務,包括了美國所有向地球同步軌道的發射任務。從這裏還發射過阿波羅飛船、天空實驗室、不載人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科學、氣象、通信衛星等。因此,卡角是美國航宇局的載人與不載人航天器進行飛行前試驗、測試、總裝和實施發射的重要基地。

目前,卡角所使用的發射陣地共有7個,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原有導彈發射陣地經過部分改裝而成的。許多導彈已結束了研制試驗,原來的試驗發射陣地經過適當改裝,即可用作航天器發射場,如19號大力神-雙子星座發射陣地。另一類是專為航天發射而新建的,如36號宇宙神-半人馬座發射陣地,34號土星1發射陣地,37號土星1B發射陣地以及39號土星5發射陣地。

34號發射陣地位于卡角的北端,佔地0.14平方公裏, 于1961年6月建成,同年10月首次用于發射試驗,以後又進行了多次土星1的研制飛行試驗,後來為了發射土星1B,作過一些修改,目前已拆除。34號發射陣地的發射方案和布局與以往的沒有什麼大的區別,裝配、測試和發射工作都是在發射陣地的發射臺上進行的。發射臺借助活動的或固定的服務塔對火箭進行起豎、對接、測試和各項準備工作,並通過臍帶塔將各種燃料管道、供氣管道、電源和通信線路與飛行器連接起來。60年代初,為了實施土星5-阿波羅計劃,美國航宇局和國防部聯合進行了土星5火箭發射陣地的選場工作。最後決定在卡角北部地區的梅裏特島一帶建設。選擇此處的原因是:箭體落區適當;與居民點距離適當,便于安置職工、家屬,解決供應問題;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技術設備和力量。

范登堡空軍基地

121869996_71n.jpg

范登堡空軍基地于1964年5月成立,為國家靶場和國防部重點靶場之一,由空軍管理。西靶場共建成發射臺和地下井50多套,目前使用的有20多套,1984年將6號發射場改建成航天飛機發射場。該靶場主要進行戰略導彈使用性試驗和武器作戰試驗,以及發射各種軍用和極軌道衛星等,戰略導彈的落區位于誇賈林環礁,是美國最重要的軍用試驗基地。西靶場向西發射(發射方位為140°~121°,軌道傾角為56°~104°),向正南還可以進行極軌發射,正好彌補東靶場只能向東發射的不足。

發射主要型號:

該基地于1958年12月發射了第一枚導彈——雷神中程彈道導彈。之後不久,又發射了第一枚洲際導彈——宇宙神D。還使用雷神/阿金納火箭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極軌道衛星——發現者1號。1972年被選作美國西海岸的航天飛機發射基地。1979年開始著手改建,1985年竣工。 該靶場主要進行戰略導彈使用性試驗和武器作戰試驗,以及發射各種軍用和極軌道衛星等,戰略導彈的落區位于誇賈林環礁,是美國最重要的軍用試驗基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7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