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82|回覆: 2

[其他] 石鏡泉 2011-08-10 無辜沽

[複製鏈接]
簽到
128

367

主題

3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1-8-10 14: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無辜沽
撰文: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欄名:經濟與投資

近日港股被沽到開巷,是有點無辜。原因?

(1)不少分析認為美債被降級,會使美債息上升,會扯高了不少市場息口,不利經濟。對此,筆者曾為文解釋過,謂會扯高美債息60個點子之估是以飛機撞大樓之經驗,來估火星撞地球之可能後果,是注定錯。美債有其特殊地位,迄今為止,仍是人人愛美債。結果?美債被降低評級後,其債息竟愈走愈低,不是高,而其價則愈升愈有。附圖是部分美債息圖,債息跟債價是呈反比走,息跌即價升。那些認為美債被調低評級,會使中國外儲價值下跌三成的人,在看此數圖後,或應修訂其看法。

(2)既然下調美債評級未為美債帶來壓力,為何美股又跌到四腳朝天?原因有二。

(a)前晚標普下調了房利美、房地美的評級與美國國債同級,即亦是AA+,這對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便麻煩了。

美國國債無替代品,故市場受落,但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債則肯定有代替品。以前不少銀行和金融機構貪房利美、房地美的有較高息而揸之,今時一被降級,便使市場不受落,便會為持有者帶來損失。所以前晚美國的金融股跌到七彩,要環球股市穩定下來,先要美國的金融股穩定下來才可,因為今時是金融泡沫爆破。

(b)基金監管機構一向要求基金只能持有10%現金,餘額要持貨。當大市急跌時,基金經理能做甚麼?一直持股直到太陽出來。但今時多了些私募基金,他們可以不受此限,一沽便可以沽到底,例如索羅斯在月前已是75%轉持現金。受制於只能持10%現金的基金頂多是買個Put,但沽了個Put予你的人,當大市一跌,又只好在現貨市場沽貨。結果是無辜沽,齊齊沽,怎辦好?

「走難」心態消除需時

一、參考筆者昨日在《經濟通.選股情報》之文︰

近日投資者最熱的問題是:到底未?股評者最穩陣的答案是:等穩定下來後才揀有實力之股去買。

這一問,一答都是無腦。

今時之跌是走難式之跌,是不問價的,故水平(底難估),要估就估跌多30%。聽者必然嘩聲四起。投資者應問:幾時跌完?投資市場現「走難式」,是因為心理因素,心情波動後要一段時間才平復,一般要一星期才可收科。然後來個反彈,再3至6個月後,會賊佬試沙煲試會否穿底,又或有大利好消息將之前「要走難」的心態抹除才可再升。

如時間是決定穩定與否的大前提外,跟着便問甚麼是「實力之股」。雖然今時市場是要面對衰退,但這不是製造業的衰退,是金融業的衰退,故一直以來,筆者建議不要沾手金融、房產股,因這些都是受金融泡沫爆破影響最多之股。

89年「六四」股災之後,港股第一隻回上股災前的價之股是「海底隧道」原因明顯不過。今時有那些股是不受制於金融泡沫爆破的,及之前數年有盈利的,借貸不多的,就是有實力之股,不用跌多30%,這類股在經過今天再跌500至1000點後,應可現支持,但今時買股一就博一、兩天或一、兩小時後的反彈;一就是要持股三、五年,起碼要至2013或之後,才可叫買得抵。

短期不會陷入衰退

二、參考貝萊德之文︰

近期股市持續大幅波動,過去兩周共下跌10%,上周四(4日)更下跌近5%,創下了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對於目前市況以及投資者應如何作出部署,貝萊德基本股票的首席股票策略員博多爾(Bob Doll)有以下見解。

股市為何暴跌?

雖然經濟數據疲弱令市場在2011年大部分時間一直不明朗,但近日市場波幅顯著擴大似乎是因為有關債務上限問題的爭論及解決方案所致。

鑑於這場爭論所耗費的時間以及市場人士對於債務及赤字問題的關注程度,市場原本預期兩黨達成協議將可令股市有所回升,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當投資者後退一步來看這項協議,可以很明顯地發現長期的債務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不少難題尚待處理。投資者均對不確定性避之則吉,而債務問題新一輪爭論繼續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無疑會打擊投資者情緒。

在爭論不休的同時,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亦打擊投資者的信心。上周公布的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報告遠遜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在上半年僅錄得約1%的輕微增長。之後公布的製造業報告及消費者開支數據亦令人失望,再次燃起了市場對經濟陷入衰退的憂慮。

此外,有關歐洲債務危機的憂慮升溫亦是股市暴跌的原因之一。歐洲仍然為應對不斷上升的債務壓力而疲於奔命,並繼續面對採取單一貨幣政策(但具有眾多財務政策)所帶來的嚴重結構性問題。主權債務問題潛在解決方案的不確定性亦拖累了市場的表現。

上周四,股市大幅下挫並跌穿一些重要的技術支持位(例如標普500指數跌穿1250點的關口)。這觸發市場人士爭相拋售資產,令股市錄得幾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接下來可能會出現甚麼情況?

在很多方面而言,市場的走勢不明朗,存在許多未知因素,令人難以預測未來的情況。但我們認為,關鍵問題在於全球及美國經濟未來的表現。

目前,我們認為經濟並不存在嚴重的基本因素問題,因此不會陷入新一輪的衰退。實際上,經濟增長疲弱主要是因為持續的信貸問題以及再次升溫的通縮憂慮所致。這可能聽起來像是一個技術性觀點,但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觀點,因為目前的經濟在多個方面均比一年前大為改善。

與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出現的跌市不同,投資者應注意宏觀環境有一些重要差異。與去年不同,目前的貨幣供應增長與貨幣增長速度均為正面的。就業增長仍然疲弱,但已經遠優於去年同期(8月5日公布的就業市場報告優於預期可以證明這一點)。此外,銀行增加放貸,對於提供美國大量職位的小型企業而言是一個尤為重要的利好因素。同時,汽油價格亦出現回落,有助於推高消費者信心及消費者開支。最後,我們也想指出,早前日本地震所導致的供應鏈中斷已經大致恢復,應可為美國經濟的汽車製造業等行業帶來支持。

基於所有上述原因,我們認為美國將不會在短期內陷入衰退。美國在2011年下半年也許不會出現強勁的經濟增長,但我們認為美國經濟也不會像市場目前預期般疲弱。

推動經濟改善的潛在因素是甚麼?

目前經濟及市場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已經是眾所周知,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到仍存在眾多「利好」因素。

首先,我們預期經濟數據的整體趨勢將由普遍負面轉為好壞參半。我們曾多次提到,預期經濟增長將會「舉步維艱」,但是經濟數據也將會帶來一些驚喜。7月份的就業報告優於預期,這或預示着上述趨勢的開始。

在美國以外地區,我們有信心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將轉趨明朗。歐洲可能繼續陷入困境,經濟增長將會較為疲弱,但我們認為歐元區將會共度難關。此外,中國當局極有可能成功降低通脹及實現軟着陸,這亦有助消除部分市場風險。

此外,聯儲局的行動亦可能是潛在的利好因素。雖然我們預期聯儲局不會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QE3)(除非經濟表現遠遜於我們的預期),但聯儲局可能會宣布其目前的資產負債表將維持一段較長時間,這實際上亦是量化寬鬆的一種形式。

另外,美國的政治局勢方面亦可能會出現一些進展。若僅為創造資本形成及增加就業,國會與總統就某些可能引致重大結構性調整的方案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極低,但是鑑於經濟疲弱,兩黨仍有機會就實施一些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達成共識。當局也很可能就延長目前實施的削減工資稅或延長失業救濟申領期限等法案達成共識,這兩項措施均有助促進經濟增長。

最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企業盈利。企業盈利向來是股市上升的重要動力來源,而盡管目前經濟疲弱,企業仍普遍取得顯著增長。最近公布的第二季度數據顯示,逾75%的企業取得優於預期的盈利增長,而且平均超出預期5%。這種情況已不是第一次發生。自2009年3月份市場見底以來,企業盈利已增長128%。相比之下,同期的標普500指數上升80%。因此,相比信貸危機最壞的時期,目前的股票估值更具吸引力,特別是與債券相比。

股市仍然相對吸引

投資者應採取甚麼策略?

鑑於目前市場充滿恐慌情緒及風險處處,我們不能斷言今後將會一切順利,但是過去數周的事件並沒有在根本上改變我們對股市前景審慎樂觀的取態。

總結而言,我們的觀點是,若投資者(和我們一樣)相信美國能夠成功避免經濟衰退,則繼續增持風險資產將是明智之舉。現金的收益率實際上仍維持於零水平,而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亦已大幅下降,因此,相比其他資產類別,股市仍是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鑑於上文所述所有問題的日後發展尚未明朗,我們預期今後幾周市場波幅仍會較高,但我們相信市況將會改善。隨着新的趨勢開始出現,我們將密切關注經濟數據及投資者情緒方面的各項指標,以及就業市場的狀況。在目前的環境下,投資者不應感到恐慌或對短期的市場波動反應過敏。在市況不佳的情況下,專注於長期的投資目標往往至關重要。

在兩周前,我們並不認為股市的估值偏高。目前,隨着股市下跌10%,股票估值已將我們意料之外的不利因素消化,這意味着目前可能正是加快將資產由現金及國債轉向風險資產的良機。

以上之言信不信,由你。

29

主題

3737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1-8-10 14:30:00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78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1-8-11 19:4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楼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1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