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801/ ... l?c=detail
富士康一旦真的在三年內引入了100萬部機器人,至少可置換出50萬個以上的雇工崗位來。到時候富士康就不能解決大量人口就業問題了。
7月29日,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深圳出席員工聯歡晚會時對媒體表示,目前富士康有1萬臺機器人,明年將達到30萬臺,三年后機器人的使用規模將達到100萬臺。未來富士康將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以完成簡單重復的工作,取代工人。
富士康是中國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也是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商之一。目前,富士康的員工總人數已經接近120萬人,其中大陸員工超過100萬人,僅深圳就超過40萬。
對於富士康使用機器人取代工人這一生產方式轉型戰略,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所謂以機器人代替工人,就目前階段的中國來說,還不現實。他表示,機器替代工人是一個大趨勢,但它是個慢慢的、漸進的過程。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只是個別崗位由機器替代工人,并沒有普及,因為機器過於昂貴。而中國代工企業的利潤空間特別小,事實上很難做到大規模使用工業機器人。
一位曾在富士康制造部門工作過的人士則表示,“類似手機等高精細產品,全面應用機器人是不現實的。”在富士康主營的手機代工業務,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還是在前端的高精度貼片和后端的裝配、搬運環節,在絕大部分中間制造環節,還是必須用人工。
從理論上講,目前大陸電子制造業50%的工序都可以用機器人替代,但實際上大規模投入機器人的資金需五年才能收回成本,且涉及到生產線工藝流程的改變。因此,即便對於成熟的電子制造企業,用機器人替代工人,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郭臺銘所言的機器人無非是流水線上半智能化的“機械手”,盡管短期內全面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可一旦實現了機械手與人手之間一對一的置換,真的在三年內引入了100萬部機器人,這對於提高生產效率和節省勞動力成本方面來說都是好事,但對員工的需求可能會大幅降低,對於在大陸20余城市共有120萬雇工的富士康,至少可置換出50萬個以上的雇工崗位來。到時候富士康可能不能像現在這樣解決大量人口就業問題了。
而至於如何應對短期內所可能造成的局部沖擊,有權威人士認為,關鍵在加大人力資本投入,讓被替代的工人能夠較快轉向新的崗位,比如提高技能,找到一份操作、維護機器人的工作,或者進入由於引入機器人而產生的一些新的部門。富士康方面表示,目前也正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