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1-3-29 13:46:15
|
顯示全部樓層
學習永無止境
毫無疑問,我相信多年的世界闖蕩令易思樂有著廣博的視角,我很冀望知道他眼中中國的保險業與其他地區相比有哪些獨特性? 他對中國保險市場的真實感觸是怎樣的? “在產品、市場和銷售技巧上,中國保險業與其他國家並沒有差異。真正的差異在於文化的不同,以及人們關於壽險對社會的作用理解得不同。”
易思樂認為人們需要加強保險意識,了解保險如何提高生活品質。 “中國的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公司也應加強業務品質和信息透明,堅持不懈地提高營銷能力。”
他覺得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壽險行業仍需培養更加過硬的專業人才。 他們需具備豐富的業務知識、良好的整體素質和較強的管理能力。 “我覺得,當前,人力資源供求關係仍然處於不太正常的狀態,增加了風險,管理人員的變動補償膨脹了,有時竟超過了合理的和可持續的水平。”我認為這樣的忠告和直諫對於我們的保險業是極為需要的,以易思樂豐厚的全球從業履歷所積澱的思考,他的觀點是值得我們考量的。
在我的請求下,易思樂謹慎而又坦誠地表達了他對中國保險人最想說的話。 比之上述關於業界的觀點,這似乎更具有對個人事業的教益和啟示。 “對資深的保險業的管理者們,我沒有資格說什麼,因為我還需要向他們學習很多東西。對年輕一代的保險精英們,我想說:首先,學無止境,永遠不要停止學習。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謙遜之心。我們要牢記,總是覺得知識有限的人,才是真正擁有智慧的人。其次,必須通過努力工作來獲得行業中同事和上級的認可。第三,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或者奢望一夜暴富,否則這種'速成'、'快錢'會把你害得很慘。最後,當機會來臨時,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機會不會第二次登門造訪。”我懂得,這些來自於光陰和歲月的感觸與領悟是非常寶貴的人生見地,也絕不僅僅限定在保險事業之內。
中國合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曾在2004年達到9%左右,而現在僅為4%左右,部分外資壽險企業出現外方股東撤資、減持股份現象,有輿論稱之為外資公司的“七年之癢”。 我認為從易思樂這樣在華外籍保險高管的視角來審視,也許能使我們獲得新的思考角度。 但我也考慮到事關敏感,易思樂也有可能選擇規避回答。
然而,易思樂終究是坦誠的,也終究是睿智的。 他沒有選擇沉默,也沒有避實就虛的套辭,“我認為不同的公司有著不同的原因,這是屬於每家公司內部合作的問題,我是局外人不適合做出評論,但我不認為這應該當作一個趨勢來看待。”
他用婚姻做了形象的比擬。 “與婚姻中的伴侶不同,商業合作夥伴之間的'癢'要么出現得早,要么出現得晚,或者根本不會出現。'癢'出現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合作關係的好壞。遊戲規則必須事先定好,且必須公平、透明。我個人發現,只要遵循這一規則,與股東打交道總能成功。當然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很多溝通解釋,需要模型,需要演算。如果你的商業模式很好,'癢'永遠不會出現。”
2005年,易思樂由董事會任命擔任中意人壽總經理時,除了榮幸之外,我們很難懂得易思樂更多更複雜的心情。 當時,他已經52歲了,“我從未想過會有機會接受這樣一份挑戰,因為我此前的職業經歷是在歐洲和美洲”。 他為接受這一光榮使命感到無比興奮的同時,也很緊張,“因為我明白將進入的是一個未知的領域,中國對我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我過去從來沒有對其進行研究。”
勤奮學習是易思樂永遠堅持的,在中國的日子裡,“學習”更如同是他工作與生活的核心詞。 “初來中國的時候是一個雙向學習的過程。我學習中國文化,也與我的團隊和員工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很快意識到:我要學習竹子的精神——面對差異時,應表現出足夠的彈性,可以在一些問題上彎腰,但是在大原則上一定要堅持”。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易思樂度過了在中國的頭兩年。 “無論是作為一名管理者,還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我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這方面,我必須感謝我的中國同事和中方股東,是他們使我變得更智慧、更沉著,在公司管理方面也更加得心應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