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369|回覆: 13

~幽深行者~ 【軍用潛艇發展史】

[複製鏈接]
簽到
0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0-9-28 23:3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軍用潛艇發展史】

幽深行者~~Run Silent, Run Deep...



早 期 探 索

  ☆ 摸索階段

  浩蕩寬廣的美麗海洋自古吸引人類去探索徵服:千百年來能潛入這個神秘的深淵世界一直是人類的夢想。

  傳說意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最早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的著作-《發明》(Inventions and Devises)。

威廉·伯恩的潛艇結構圖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 Cornelius Jacobszoon Drebbel)成功地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科尼利斯·德雷爾潛水船

  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此後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Yefim Nikonov)制造出了又一艘潛水船,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樹脂、鐵條、銅皮等材料制成。此後,潛艇的發展又一次進入停滯期。

葉菲姆·尼科諾夫的潛水船

  ☆ 戰爭催生

  新式武器的發展往往離不開戰爭,戰爭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種新型武器,潛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臺。

  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什內爾(David Bushnell)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海龜”(Turtle)艇就這樣誕生了。


“海龜”艇

  “海龜”艇外形酷似海龜,艇內空氣可供駕駛員呼吸半小時;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了控制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制水櫃內的水。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龜”艇的運動通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靠人力驅動的螺旋槳來控制,武器則是挂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藥包,攻擊時要將其挂在敵艦外殼上。就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艘設計得很完備的水下兵器。



  遺憾的是,“海龜”艇的攻擊沒有獲得成功。1776年9月7日,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上士埃茲拉·李(Ezra Lee)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鑽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藥包。然而,他打鑽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後他仍然沒有鑽透敵艦,只好上浮返回。

  雖然“海龜”號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場也從陸地、水面發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在世界潛艇發展史佔據了一席之地。

  ☆ 再接再厲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潛艇進入了正常發展時期。其中,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Robert Fulton)為近代潛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796年,富爾頓對“海龜”艇進行了改進。1801年5月,在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支持下,富爾頓建造完成了命名為“鸚鵡螺”號(Nautilus)的潛艇。“鸚鵡螺”號的外殼是銅的,框架是鐵的,艇長6.89米,最大直徑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揮塔,水面用風帆推進,水下用人力螺旋槳推進,用壓載水櫃控制浮沉。為了解決水下呼吸問題,艇上帶有壓縮空氣,可供4個人和2支蠟燭在水下使用3小時,能潛至水下8-9米處,它的武器是水雷,攻擊方式與“海龜”號一模一樣。


“鸚鵡螺”號潛艇

  “鸚鵡螺”號在試驗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實戰中卻沒有效果,于是,法國海軍部長趕走了富爾頓。一怒之下的富爾頓來到英國,在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繼續進行試驗。雖然“鸚鵡螺”號在表演中成功擊沉了雙桅戰艦“多羅西”號,但在皮特死後,富爾頓的嘔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國人拒絕了。

  雖說“鸚鵡螺”號命運多舛,但它不失為潛艇發展史上的一件傑作。無論從艇體材料還是各種設備來說,它都已超過了“海龜”號,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現代潛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潛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夠操縱潛艇保持或改變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潛艇的操縱性。

  19世紀中葉,德國人威廉·鮑爾根據富爾頓的設計改進制成了“火焰“號潛艇,其動力裝置與自行車很相似,是用腳踏輪來帶動螺旋槳轉動。在一次試驗中,由于操縱裝置失靈,“火焰”號一頭扎向海底。鮑爾沒有驚慌失措,他告訴同伴,在海水灌滿艙室後,艇內的空氣壓力就會上升,等到與艇外海水壓力相同時,我們再打開艙蓋逃生。結果,鮑爾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開創了潛艇歷史上艇員逃生並且獲得成功的先例。

  ☆ 初露鋒芒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為了打破北軍對南軍的封鎖,亞拉巴馬州的霍勒斯·亨萊(Horace Lawson Hunley)于1963年和工程師麥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萊”號(CSS Hunley)潛艇。


“亨萊”號潛艇

  “亨萊”號由一臺鐵鍋爐改裝而成,長約18.29米,如同一支細長的雪茄。它的推進裝置是一種象轆轤似的手搖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揮官的統一口令下同時搖動曲柄來推動潛艇,其速度可達每小時4海哩。“亨萊”號裝有壓載物和壓載水艙來控制潛艇的浮沉,艇內的空氣可供艇員們短時間呼吸,要補充新鮮空氣只有冒險上浮到水面上。“亨萊”號的武器為一枚魚雷,用一根60.96米長的引線拖在艇體的後面。



  由于“亨萊”號是用鍋爐改裝的,所以存在著長寬不相稱的先天缺陷。首次試航和第二次試航,“亨萊”號都被波浪掀翻,艇員幾乎全部罹難。第三次試航由亨萊本人親自擔任艇長,算是順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試航時,厄運再次降臨,包括亨萊在內的所有艇員全部遇難。在屢屢失敗後,“亨萊”號做了一定的改進,並在艇首安裝了一枚撐桿水雷,其後的幾次試航都獲得了成功。


“亨萊”號潛艇

  1864年2月17日夜,“亨萊”號在燈光的指引下向北軍輕巡洋艦“休斯敦”(USS Housatonic)號駛去。9點左右,“亨萊”號到達了離“休斯敦”號僅10米的地方,指揮官狄克遜海軍上尉下達了攻擊命令。“亨萊”號上的撐桿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離“休斯敦”號彈藥艙不遠的地方轟然爆炸,隨後便是接連不斷的爆炸聲。攻擊成功了,“休斯敦”號被擊沉,230人喪命,這是人類歷史上潛艇第一次實戰勝利。不幸的是,由于攻擊距離太近,“亨萊”號被“休斯敦”號舷部大洞的水流緊緊吸住無法逃脫,因而成了後者的殉葬品,釀成了一出同歸于盡的悲劇。


“亨萊”號潛艇內部


“亨萊”號潛艇內部

  “亨萊”號潛艇的最大缺陷是縱向穩定性差,其後果是造成了致命的潛艇縱傾。當艇體在水下時,縱傾會突然改變深度,使潛艇超過下潛極限;當潛艇在水面時,縱傾又會使海水從潛艇上敞開的艙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進艙內。這也是那個時代潛艇存在的普遍難題,一直困擾早期潛艇的探索者們。





孕 育 而 生

  ☆ 動力革命

  潛艇發展早期一直是由人力推進的,這就極大地限制了潛艇的發展,隨著蒸汽動力的出現,機械動力潛艇的設想開始變得現實起來。

  1863年,法國建成了一艘名為“潛水員”(Le Plongeur)的潛艇,第一次使用一部功率為80馬力的壓縮空氣發動機作動力。它長42.67米,排水量420噸,外形模倣海豚,速度2.4節,潛深12米,能在水下航行3小時,是20世紀以前建造的最大一艘潛艇。它的動力裝置有了質的飛躍,但由于潛艇在水下時蒸汽機需要的空氣無法保障,並且穩定性很差,最終以失敗告終。


法國“潛水員”潛艇

  蒸汽機作為潛艇動力失敗後,人們又把目光盯上了剛剛出現的電推進裝置。1866年,英國建造了“鸚鵡螺”號潛艇,使用蓄電池作動力,航速6節,續航力80海哩。1893,法國海軍“古斯塔夫·齊德”號(Gustave Zédé)潛艇下水,它長45.8米,排水量266噸,採用電動機帶動螺旋槳推動潛艇前進,這是當時各國潛艇中最先進的一艘。


法國海軍“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

  雖然以電動裝置方式推進是潛艇動力的革命性進展,但在當時,電動潛艇存在著無法在海中充電的缺陷,並且潛艇的穩定性普遍不好,所以潛艇仍然處于研究階段,無法投入實用。   

  ☆ 閃亮登場

  經過許多先行者的艱辛探索,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潛艇終于在19世紀末登上了歷史舞臺,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John Philip Holland)。

約翰·霍蘭


  在歷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之前,霍蘭還建造過5艘潛艇,其中較為重要的是第二艘“霍蘭-2”號(HMS Holland 2)(上圖)。它全長10米,裝一臺功率15馬力的內燃機,排水量19噸,其成功之處在于首次安裝了使潛艇能在前進中下潛而保持縱向穩定的升降舵。當它下潛時,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潛和保持深度;當潛艇上浮時,又可提供少量貯備浮力上浮,這在當時是一個重要進展。1893年,在美國海軍的資助下,霍蘭建成了“潛水者”號潛艇,它使用了所謂的“雙推進裝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時使用蒸汽推進裝置,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推進裝置。


英國海軍“霍蘭”號潛艇

  1897年5月17日,在現代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建造成功了。它長約15米,裝有4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機。該艇採用雙推進方式,在水面航行時用汽油機,時速7海哩,續航力達到了1000海哩;在水下潛航時用電動機,時速5海哩,續航力50海哩。“霍蘭”號上共有5名艇員,裝有一具艇艏魚雷發射管和可以水下發射的3枚魚雷,另有2門火炮,1門向前,1門向後,靠操縱潛艇自身去對準目標。該艇水上航行平穩,下潛迅速,機動靈活,綜合性能良好,在潛艇發展史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認為“現代潛艇的鼻祖”。   

  ☆ 雙殼潛艇

    與霍蘭同時代的另一位卓越的潛艇制造者是美國的西蒙·萊克(Simon Lake),他在潛艇發展史上的功績是造出了第一艘雙層殼體的潛艇。

西蒙·萊克
  1894年,萊克制成了一艘名為“小亞古爾”(Argonaut Jr)的潛艇,它的樣子象一個特大的木櫃子,長4.2米,高1.5米,艇體以松木板內襯帆布制成,底部安裝有三個木制輪子(前一後二),能在海底滾動。這艘潛艇在外形上就根本不能說是一艘“潛艇”,它的上浮和下沉也很原始,是靠拋投艇內壓載物而實現的。


“小亞古爾”潛艇

  為了解決“小亞古爾”號上浮時艇體不穩的問題,萊克對該艇進行了改進,並在1897年完工。改裝後的潛艇被稱為“亞古爾”號(Argonaut),使用一部30馬力的汽油機和一部電動機作動力,潛艇上有一個可以伸出水面的吸氣和排煙管為汽油機服務。艇上安裝了壓載水箱來代替壓載物。為了改善潛艇適航性,萊克在吸氣管和排氣管外面包上了一層外殼,使它的外形看起來象現代潛艇上層建築(即指揮臺)的第二層艇殼。這樣,“亞古爾”號的下潛和上浮都比較穩定,而且能在一個適當的深度上將內燃機水下工作時所用的通氣管伸出水面,增加潛艇水下工作的時間。此外,他還在潛艇上安裝了四個翼形升降舵,兩前兩後,以使潛艇在慢速航行時也能保持一定深度,而無需改變艇上的壓載。


“亞古爾”號潛艇


“亞古爾”號潛艇

  “亞古爾”號完工後,萊克曾想把它用于軍事目的,例如運送潛水員、切割敵人海底電纜、消滅敵人水雷等。1898年,“亞古爾”號依靠自身動力,從諾福克航行到紐約,成為歷史上第一艘在公海遠航的潛艇。

  ☆ 風起雲涌

  在19世紀最後10年,潛艇已經成為一種實用有效的海戰兵器,但各國海軍對它仍存有偏見,認為它是屬于弱小國家的偷襲武器,對海軍強國並不適用。直到1898年,法國“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用魚雷擊沉了英國戰列艦“馬琴他”號,顯示了潛艇在海戰中的巨大威力,如夢初醒的各國海軍才開始著手發展潛艇。

  由于美國海軍的短視,它先後拒絕了霍蘭和萊克的性能優良的潛艇,致使法國在潛艇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1888年,法國建成了排水量30噸,但未裝備武器的“電鰻”(Gymnote)號潛艇。截至1904年,它建造了多種型號的潛艇42艘,排水量大至300噸,小至30噸;到1906年,包括設計中的在內,法國潛艇有18個型號,90艘之多。

法國海軍“電鰻”號潛艇

  英國發展潛艇在法國之後。1900年,英國海軍從美國訂購了5艘“霍蘭”型潛艇,自己也著手自行開發。截至1905年,包括建造中的在內,英國擁有40艘左右的潛艇。1906年,英國開始研制D級潛艇,該級潛艇排水量500噸,雙層殼體,適航性好,並且安裝有試驗用柴油機。1912年,更新型的E級潛艇服役,到1914年,共有11艘該級潛艇服役。E級潛艇水面排水量約700噸,並裝有4具450mm魚雷發射管(首尾各兩具),水面航速16節,水下航速10節,續航力為3000海哩,這在當時稱得上是相當優異的性能指標了。


英國海軍D7潛艇


英國海軍E6潛艇

  俄國人也是在法國人之後發展潛艇的,它在1901年建造了一艘水面排水量60噸,裝有2枚魚雷的潛艇。1903年,俄國“海豚”型(Delfin)潛艇下水,此後又建造了6艘該級改進型。在日俄戰爭中,俄國還從美國購買了“霍蘭”級和“萊克”級潛艇各6艘,從德國購買了“日爾曼”型潛艇1艘。


俄國海軍“海豚”型潛艇

  德國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以潛艇戰聞名于世,但它的潛艇發展起步很晚,直到1904年,一直反對建造潛艇的海軍大臣梯比茨(Alfred Tirpitz)轉變了對潛艇的態度,德國才在1908年7月建成了“日爾曼”級改進型潛艇,也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U型艇。1913年,德國有了專用于潛艇的柴油機,並且建成了性能優秀的柴油機-電動機潛艇。直到今日,絕大多數常規動力潛艇還沿用著這種動力形式。


德國海軍UB-1潛艇


德國海軍UB-1潛艇

  美國早期潛艇可謂是“墻裏開花墻外香”,美國人建造了“霍蘭”和“萊克”這樣的優秀潛艇,但美國海軍卻遲遲不予採用。直到俄英等國都裝備潛艇之後,美國才在1900年訂購了第一艘“霍蘭”潛艇,幾年後又相繼訂購了6艘“霍蘭A”和3艘“霍蘭B”潛艇,從此走上了潛艇發展的康莊大道。


美國海軍“霍蘭”潛艇


美國海軍C-1潛艇


美國海軍C-1潛艇


美國海軍SEAL潛艇

  日本潛艇發展也較晚,但它善于吸取他人的經驗,因而其潛艇發展較快。1904年,日本向美國購買了5艘“霍蘭”潛艇的專利,第二年這5艘潛艇在橫濱完工。這時,失意中的霍蘭本人又將他的設計圖送給了日本人,神戶船廠據此造出了2艘潛艇。其後,日本又從英、法、意等國購買了潛艇。1910年,川崎船廠著手設計日本自己的潛艇。1917年,日本自行設計的“海中”型潛艇在吳港船廠開工,並于1919年建成。1924年,川崎船廠又建成了“特中”型潛艇,一時間,飛速發展的日本潛艇引起各國海軍的關注。


日本海軍“霍蘭”潛艇


日本海軍“海中”型潛艇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9-29 06:51 編輯 ]

討論

吸引: 5.0
吸引: 5
發表於 2011-1-18 14:42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23:34:19 | 顯示全部樓層

~幽深行者~ 【軍用潛艇發展史】

一 戰 歲 月

  經過長期發展,潛艇在海戰中的作用終于被國際海軍界所承認,到1914年夏天,各海軍強國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潛艇部隊。其後不久,這些強國紛紛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也有了一顯身手的好機會。

  當然,一戰時各國海軍的主力還是水面艦艇,尤其是當時叱吒風雲的戰列艦,潛艇還只能是輔助性的兵力。戰前,各國潛艇數量也不是很多,德國有28艘,法國有38艘,俄國有23艘,美國50艘左右,英國最多,為76艘。其中,以德國潛艇性能最為優秀,尤其是U23--U41艇,它們的最大下潛深度為48米,水下航速將近10節,巡航速度4節,蓄電池可供潛艇在水下航行1小時左右,蓄電池能量耗盡後需浮出水面用柴油機充電。


德國海軍U艇群

  1·震驚世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是最為重視潛艇的運用,並第一個發動潛艇作戰的國家。在戰爭期間,德國共擁有350艘潛艇,在潛艇的主要作戰武器--魚雷的發展上也有了顯著提高。名垂潛艇史冊的“一艇沉三艦”就是德國潛艇部隊的經典之戰。

  1914年9月23日,德國海軍U9號潛艇在比利時奧斯坦德港和英國馬加特之間的伏擊陣位上遊弋待機,清晨時分,U9艇發現了三艘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即“阿布基爾”號(HMS Aboukir)、“霍格”(HMS Hogue)號和“克雷西”(HMS Cressy)號,排水量均為12000噸。韋迪根艇長(Kapitänleutnant Otto Weddigen)指揮U9艇悄悄向“阿布基爾”號靠攏,在聽到“魚雷準備完畢”的報告後,他下達了發射命令。魚雷帶著嘶嘶的響聲從發射管中衝了出去。6時30分,隨著一聲巨響,“阿布基爾”號被擊中。


德國海軍U9艇

  為了清查戰果,韋迪根艇長升起潛望鏡,令他難以相信的是,“霍格”號巡洋艦不但沒有進行任何規避或反潛行動,反而呆在危險區域內搶救“阿布基爾”的落水船員。原來,英國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是德國潛艇攻擊了他們,還以為是撞上了水雷。


德國海軍U9艇韋迪根艇長


U9艇全體人員

  韋迪根艇長當然不肯放過這個絕好機會。U9艇再次進入了攻擊陣位。這時,U9艇艇艏突然下傾,但訓練有素的艇員們沒有慌亂,在輪機長的命令下,除魚雷發射艙和指揮艙人員外,所有艇員都跑到艇尾以保持艇身平衡。6時55分,兩枚魚雷又從第一、第二發射管中呼嘯而出,半分鐘後,兩聲巨響傳來,“霍格”號也被命中,並迅速開始下沉。U9艇也開始下潛規避,準備逃離這塊是非之地。

  兩艘軍艦被擊沉使幸存的“克雷西”號艦長約翰遜海軍上校意識到是遭到了潛艇的攻擊,但看到在水中掙扎的同伴,這位上校沒有下達攻潛的命令,而是下達了救援的命令,這個錯誤的決定又將“克雷西”號送入了絕境。

  韋迪根並沒有跑遠,當他觀察到英國人的舉動後,無論如何不想放棄這塊已經到嘴的“肥肉”。不過,這次攻擊就沒有前兩次那麼輕松了。當“克雷西”號發現U9艇之後,203mm的主炮毫不客氣地向它怒吼起來。但是,這些炮彈想擊中當時還很小巧的潛艇並不容易。U9艇在衝天的彈雨中向“克雷西”號發射出兩枚艇艉魚雷,魚雷準確命中了“克雷西”號。但這一次英艦並沒有受到重創。于是,韋迪根下令艇艉魚雷管重新裝雷,並指揮潛艇進入新的發射陣位;很快,U9艇上的最後一枚魚雷射了出去。7時30分,“克雷西”號在一聲巨響中遭到了滅頂之災。

  僅僅一個小時之後,這條爆炸性新聞迅速傳遍了世界,國際海軍界為之震驚:一條“鐵皮殼”似的潛艇,只用了一個小時,就將三艘萬噸級的巡洋艦擊沉,造成1459名官兵陣亡;在此之前這是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可以說,這場潛艇早期發展史上的著名戰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傳統海戰思想的轉變,引發了人們對潛艇作戰能力和作戰使用的再認識。

  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潛艇共擊沉商船5000余艘,1400萬噸;最重視潛艇作戰的德國佔有其中的1300萬噸,戰果堪稱驚人。1917年2月11日,德國宣布進行無限制潛艇戰,共有111艘德國潛艇投入了戰鬥,給協約國方面,尤其是英國造成很大損失,並且牽制了協約國方面的大量人力物力,初次顯示了潛艇在現代海戰中的重要作用和對整個戰爭的重要影響。

  2·魔道之爭

  面對新生的海戰力量--潛艇的重大威脅,各參戰國開始開動腦筋,想盡各種辦法來對付這個活躍的海底殺手。

  Q船是英國海軍的偽裝獵潛艦。從外表看,它與一般商船沒有區別,但船上卻裝有大口徑火炮和反潛炸彈,有的還裝有魚雷。它的船員都是志願人員,來自皇家海軍後備部隊或商船隊。在一戰期間,皇家海軍共裝備了180多艘各式各樣的Q船。據統計,從1915年7月到1918年11月,這些Q船共擊沉了11艘德國潛艇,擊傷了至少60艘。


英國海軍Q船

  德國和英國是航空反潛的先驅者。1914年聖誕節當天,德國“齊柏林”(Zeppelin)L-5飛艇在德國諾德尼島附近對英國E-11潛艇進行了攻擊,但沒有對它造成什麼損害。1915年5月15日,德國L-9飛艇在3個小時之內對3艘英國潛艇進行了連續不斷的攻擊,使其中一艘受到了輕微損傷。

  英國也認識到航空反潛的有效作用。即使不能將潛艇擊沉,但它可以迫使其下潛,這也可以大大減少潛艇的威脅。1915年3月,英國制造了第一艘專用反潛飛艇--SS“布普林”飛艇。到這年年底,共有29個SS“布普林”飛艇服役,有效制止了德國潛艇在英國周邊海域的行動。


德國海軍U118艇在英國希斯廷斯(Hastings)灘頭擱淺

  1915年以後,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一些國家開始嘗試飛機反潛。世界上首例由飛機擊沉潛艇的戰例是由奧地利海軍航空兵完成的。1916年8月16日,奧地利飛機攻擊了正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英國B-10潛艇,並將其擊沉。9月15日,奧地利“內洛爾”水上飛機又對在亞得裏亞海水下10米處航行的法國“富科爾”號潛艇發動攻擊,四枚炸彈在水中爆炸後,“富科爾”號被迫浮出水面,艇員棄艇逃生。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23:37:49 | 顯示全部樓層

~幽深行者~ 【軍用潛艇發展史】

二 戰 風 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作為新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潛艇的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共擁有九百余艘潛艇,其中美國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這些潛艇無論在噸位、航速、航程、潛深上,還是在武器裝備、水聲設備、電子設備以及動力裝置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整個二戰期間,各國共建造了1600多艘潛艇。這些潛艇取得了擊沉各種運輸船5000余艘、2000余萬噸、擊沉擊傷各型軍艦381艘的輝煌戰果。

  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它的潛艇作戰成就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對潛艇的威力認識最深,對潛艇的作戰理論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戰的大西洋戰場上,德國潛艇佔據了主導地位,其兇惡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潛艇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德國海軍U艇出動

  ☆ U艇現身

  一戰結束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不得建造潛艇,不得發動無限制潛艇戰。但德國一方面在國內秘密研究潛艇,一方面又先後向國外訂購了8艘潛艇。1935年3月16日,德國公然撕毀了《凡爾賽和約》;僅僅三個月之後,德國戰後制造的第一艘潛艇--U1號艇便于6月15日下水。到這年9月,德國共建造了9艘潛艇,並成立了一支潛艇部隊--“威迪根”(Weddigen)潛艇隊,其指揮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鄧尼茨(Karl Dönitz)。到1935年底,德國潛艇部隊已經擁有了24艘潛艇,其中10艘是UⅡ型。


德國海軍“UⅡ型”U艇

  U艇為耐壓艇殼構造,艇身為細長的鋼鐵制造的圓筒,設有防水設施。耐壓艇殼外側設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門。將空氣充到槽中,潛艇的浮力加大,潛艇就會上浮。如果打開海水活門及空氣活門,海水就會進入槽中,空氣被擠出,潛艇就可下潛。設在艇體外側的燃料庫構造巧妙,既不會因為燃料被消耗而出現空隙產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會在潛航時因壓力過大而塌毀。

  U艇採用兩種推進裝置。兩臺狄塞爾柴油機在水上高速航行時使用,水下則使用由二次電池帶動的電動機。二次電池重達數噸,充電時間為3小時,它可以使潛艇在水中達到8節的航速。如果採用巡航速度,U艇可連續潛航24小時,航程100千米。

  該型艇共有5具魚雷發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載魚雷12-14枚。其水下操縱性能良好,潛航速度為每小時16節,可在20秒內迅速潛入水中,它的續航力為11500千米,改進後可達到16100千米。

  ☆ “狼群”逞威

  “狼群”戰術(Wolfpack)的創始人是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鄧尼茨在一戰時就是潛艇指揮官,他經反復研究後得出結論,護航艦艇僅能對付單艇攻擊,而無法對付協同一致的潛艇群發起的攻擊。


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

  在進一步的探索中,鄧尼茨認為最好的作戰方法就是將潛艇部隊組成一個寬闊的凹面,讓敵方的船隊進入。最先發現敵船的潛艇一邊與敵保持接觸一邊後撤,並把敵船的位置通知指揮部,指揮部將命令陣內各艇從敵方船隊的翼側和後面象收口袋一樣向敵船靠近,待夜幕降臨之時,集中起來的潛艇會象“狼群”一樣向目標發起攻擊,使敵護航兵力顧此失彼,從而給運輸船隊以毀滅性打擊,這就是著名的“狼群”戰術。

  二戰爆發前,德國已經將17艘潛艇布署在大西洋上。開戰之後,這些潛艇立即投入了戰鬥,先後擊沉了英國海軍的“勇敢”號(HMS Courageous)航空母艦和“皇家橡樹”號(HMS Royal Oak)戰艦。隨著戰事的發展,德國潛艇全面投入戰鬥。截止到1939年底,在短短數月之中,德國潛艇已經擊沉盟國和中立國船只114艘,總噸位達42萬噸。到1940年11月之後,德國潛艇需要整修,其戰果開始急劇下降,也正是從這年9月開始,德國潛艇進入了“狼群”作戰。


英國海軍“皇家橡樹”號戰艦


英國海軍“皇家橡樹”號戰艦


英國海軍“勇敢”號航空母艦被德軍U艇擊中後下沉

  初次運用“狼群”戰術的德國潛艇有成功,也有失敗。在3月12日進行的攻擊盟軍HX112護航運輸隊的作戰中,德國損失了兩名“王牌艇長” — 約阿希姆舒畢基(Joachim Schepke)、奧托克里舍默(Otto Kretschmer),再加上3月8日在冰島附近損失的著名艇長普裏恩(Günther Prien)(右圖),德國潛艇部隊損失慘重。鄧尼茨不得不把他的“狼群”從大西洋北部全面西撤200海哩。


德國海軍U艇“王牌艇長”之一:普裏恩艇長


德國海軍U艇“王牌艇長”之一:U-99艇長奧托克里舍默


德國海軍U-99艇


德國海軍U艇“王牌艇長”之一:U-100艇長約阿希姆舒畢基


德國海軍U-100艇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後,德國對美國宣戰。這時德國潛艇數量也有了很大增長,鄧尼茨的“狼群”終于有了大顯身手的好機會。12月15日至25日,5艘U艇從基地出發,橫渡大西洋,開始了遠徵美國的行動。次年1月15日之後,又有5艘大型U艇加入了這個行列。戰果相當不錯,從3月中旬到4月末,U123艇擊沉11艘,U124艇擊沉9艘,U160艇、U203艇、U552艇各擊沉5艘。


U-995艇:屬於德軍潛艇艦隊最廣泛使用的骨幹班底“七C型”U艇(TypeVIIC)
服役總數:568艘



德國海軍U-995艇


德國海軍U-995艇


德國海軍U-995艇


德國海軍U-995艇


德國海軍U-995艇


德國海軍U-995艇

  1940年到1942年的三年間是德國潛艇的輝煌時期,1943年3月,德國潛艇曾創造了20天內擊沉敵艦75萬噸的最高紀錄。以年度而論,1942年則是德國潛艇的“黃金年代”,每艘潛艇的日擊沉量常在100-200噸之間,最高時可達1000噸。在這年年初的四個月之內,德國潛艇共擊沉美國船只500余艘,總噸位300萬噸,有些船只的擊沉地點距紐約僅15千米,有的甚至在沿岸人們的注視下爆炸沉沒。


U-505艇:屬於德軍潛艇艦隊遠洋作戰的巨大“九型”U艇(TypeIX)
“九型”“九B型”“九C型”“九/40型”“九D型”服役總數共193艘



德國海軍U-505艇


德國海軍U-505艇


德國海軍U-505艇



U-2540艇:屬於德軍潛艇艦隊號稱“電動艇”(Elektroboote)的先進“廿一型”U艇(TypeIX)
“廿一型”是世上第一種完全為水下作戰設計、而非以往為攻擊和躲避水面攻擊才下潛的潛艇,為近代潛艇的雛型。
服役總數:118艘



德國海軍U-2540艇


德國海軍U-2540艇


  ☆ 王牌克星

  德國潛艇咄咄逼人的攻勢使盟國遭受了重大損失,其中尤以英國受害最深。為了保住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英國人絞盡腦汁,研制出聲吶、雷達、探照燈等多種反潛裝備,這些裝備成為英國人雙對付德國“狼群”的“王牌克星”。

  早在一戰時,英國人就利用水聽器來搜索潛艇,但這種原始的設備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戰後,英國海軍投入大量精力來發展聲吶。到1935年,皇家海軍艦隊中半數以上的驅逐艦都裝備了聲吶。二戰爆發後,聲吶投入了實戰,在實戰中發現了一些令人不能滿意的地方。1939年,英國在標準的聲吶裝置上加裝了一個距離顯示器,它可以指示發射深水炸彈的最佳時機。隨著戰爭的進行,英國繼續對聲吶進行改進,使其性能有了明顯提高,為最終打敗“狼群”發揮了應有作用。

  雷達是英國人的另一張王牌。1936年,英國成立了雷達研制小組。1937年,一部波長為1.5米的雷達安裝在“安桑”式(Avro Anson Mk.I)飛機上,並于9月3日進行了首次試驗,結果“安桑”飛機在8千米外收到了“羅德尼”號(HMS Rodney)戰列艦等艦艇的清晰信號。1941年,英國研制出ASVⅢ型雷達,它使用10CM波長的磁探管,可以在64.4千米的距離上發現護航運輸隊,在19.3千米的距離上發現處于水面狀態的潛艇。其後,3CM波長的ASVⅤ型和ASVⅩ相繼問世。但是,這些雷達都無法發現潛艇的通氣管。


英軍“安桑”雷達飛機

  磁控管的出現使雷達性能獲得了突破,英國以此技術研制成功10CM波長的高清晰度271型雷達。在1941年3月進行的試驗中,271型雷達在4570米的距離上發現水面狀態的潛艇;在2560米的距離上發現了潛艇指揮塔;在1189米距離上發現了伸出水面2.4米的潛望鏡。1942年,一艘英國軍艦用271型雷達發現了在6400米距離上航行的德國U252潛艇,並將其擊沉。隨著更先進的272、273雷達的出現,英國在反潛作用方面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

  英國人的第三張王牌是探照燈。由于當時雷達的最小探測距離恰恰稍大于夜間目視發現潛艇的距離,所以潛艇夜間水面航行時,幾乎總能避開空中攻擊,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英國岸基航空兵。這時,一名叫漢弗萊·戴維德·利的軍官提出了使用探照燈搜潛的設想。在克服了一係列困難後,探照燈裝上了“惠靈頓”(Vickers Wellington)式轟炸機,這是一具61CM的探照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可轉動20度,被稱為“利”式探照燈。

  1941年6月4日,安裝了“利”式探照燈的飛機進行了第一次飛行。7月5日,一名在英軍服役的美國飛行員運用“利”探照燈擊沉了德國U502艇。在新式雷達和“利”式探照燈投入使用後,德國潛艇失去了夜間自由活動的“豁免權”。從7月16日起,所有德國潛艇都必須潛航通過比斯開灣,這就使它們不得不在白天上浮充電,被發現和攻擊的概率隨之大大提高了。


英軍Sunderland反潛飛機


德軍U艇被發現後受空中攻擊

  與此同時,英國人還致力于改進和開發直接攻擊潛艇用的各種武器和彈藥。經過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深水炸彈的效能有了明顯提高,還有一些新的反潛彈藥問世。在英國不斷發展的反潛能力面前,德國潛艇的活動越來越困難,並且損失慘重。1943年5月23日,鄧尼茨下令將全部潛艇從北大西洋撤出,德國潛艇戰最終以失敗告終。


英國海軍“刺蝟”(Hedgehog)深水炸彈

  ☆ 美日角逐

  在二戰太平洋海戰場上,人們關注更多的是美日海軍之間進行的波瀾壯闊的航空母艦大戰。其實,兩國潛艇在水下同樣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在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和中途島海戰中都閃現著日本潛艇的影子。戰前,日本有62艘潛艇,美國有111艘潛艇。戰爭期間,日本建成了117艘潛艇,並接收了8艘德國潛艇。美國在戰爭結束時有260艘潛艇,其中206艘為戰爭時期建造的。

  1945年,為破壞日本內海航行,切斷日本同亞洲大陸的聯係,美軍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決定派遣潛艇秘密通過水雷區,突入日本海,實施代號為“騙子戰役”(Operation Barney)的破襲戰。

  為了突破日本的水雷陣地,美軍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軍事研究部合作研制了一種探雷器,另外還有多種消磁工具。1945年5月27日下午,第一艇群的三艘潛艇悄悄駛離關島阿普拉基地,向西北方向的朝鮮海峽前進。此後兩天,第二、第三艇群各三艘潛艇也分別出發了。6月4日,9艘潛艇先後到達朝鮮海峽的入口處,開始以3節的航速在水雷陣中偷渡海峽。經過一番努力,9艘潛艇均安全通過雷區,抵達預定的作戰水域。

  6月9日,第一艇群三艘潛艇進入攻擊陣位。日落後不久,“海鮫”號(USS Sea Dog SS-401)率先對佐渡島以北數海哩處的一艘運輸船發起攻擊,在650米距離上僅以一枚魚雷即將其擊沉,為這支代號為“海德曼妖婦”(Hydeman's Hellcats)的部隊首開記錄。在這次遠徵作戰中,“海鮫”號共擊沉6艘日船,總噸位7200噸,是第一艇群之最。“克立威爾”號(USS Crevalle SS-291)擊沉3艘大船和2艘小船,總噸位6700噸,“鏟魚”號(USS Spadefish SS-411)擊沉5艘大船和4艘小船,總噸位8700噸。


美國海軍“海鮫”號潛艇


美國海軍“克立威爾”號潛艇


美國海軍“鏟魚”號潛艇

  第二艇群的活動水域橫跨從朝鮮通往若峽灣和能登半島的交通線,往來船只頻繁。“鰩魚”號(USS Skate SS-305)在6月10日與日軍伊122號潛艇遭遇,在730米距離上用兩枚魚雷將其擊沉。它的總戰績為擊沉3艘日船和1艘潛艇,總噸位6400噸。“骨魚”號(USS Bonefish SS-223)擊沉了6892噸的“牡鹿山丸”號和5488噸的“昆山”號兩艘日船,但于6月18日不幸被日艦發現擊沉。該艇群中的“金槍魚”號(USS Tunny SS-282)沒有取得戰果。


美國海軍“骨魚”號潛艇

  第三艇群活動在朝鮮東海岸。“飛魚”號(USS Flying Fish SS-229)于6月10日清晨在清津港外擊沉一艘日本運輸船,首開記錄,它在這次行動中共擊沉2艘大船和數艘小船,總噸位4200噸。“泥魚”號(USS Bowfin SS-287)在指定水域遇到了數百艘朝鮮魚船和2艘運輸船,它的戰果是擊沉了這2艘運輸船和1艘帆船,總噸位3000噸。“廷奴沙”號(USS Tinosa SS-283)的戰績是擊沉日船4艘,總噸位6697噸。


美國海軍“泥魚”號潛艇

  完成任務後的各艇于6月23日到達預定會合地點,但遲遲不見“骨魚”號的影子。指揮官海德曼中校決定盡快撤離。23日夜,8艘潛艇在夜色和濃霧的掩護下,以水面航行通過了宗谷海峽。7月4日,“海德曼妖婦”部隊順利返回珍珠港。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9-28 23:46 編輯 ]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23:38:48 | 顯示全部樓層

~幽深行者~ 【軍用潛艇發展史】

走 進 核 能

  潛艇投入戰爭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常規潛艇水下航行時所用的是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推進方式,當蓄電池能量耗盡後,潛艇必須浮出水面充電,這就喪失了潛艇最大的優點--隱蔽性。而且電力推進航速低,續航力短,嚴重削弱了潛艇作戰能力的發揮,人們一直在苦苦尋找著將潛艇從“半潛艇”變成真正的潛艇的各種方法。直到原子能出現,人類才終于夢想成真。

  最先考慮將原子能用作潛艇動力的,是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機電處主任、著名物理學家羅斯·岡恩(Ross Gunn)。1945年12月4日,《紐約時報》發表了岡恩的談話:“……原子能將首先帶動機械,以便推進船舶。”當月13日,岡恩又在美國參議院原子能專門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原子能的主要作用是“轉動世界的車輪和推進世界的船舶”。

  如果說岡恩等人是核潛艇構想的提出者,那麼將這一設想最終變為現實的,就是“核潛艇之父”--美國海軍核動力科學家海曼·喬治·裏科弗(Hyman George Rickover)。

海曼·喬治·裏科弗

  橫空出世 

  1946年,美國海軍總體委員會提出“立即開始積極和廣泛地研究和發展用于海軍艦艇推進的原子動力”,海軍部決定成立原子能研究機構,並挑選一名上校軍官來主持這項工作。早就對原子動力情有獨衷的裏科弗主動提出了申請,並以其深厚的艦艇工程知識和嫻熟的動手能力獲得了批準,從此與核動力結下了不解之緣。

  經過反復研究,裏科弗提出美國海軍核動力計劃的第一步應該放在潛艇上。因為核動力的最大優勢首先體現在潛艇上,只有“航程無限”的核能與“隱蔽出擊”的潛艇相結合,才能導致戰略作用極為重大的威懾性武器的出現。最終,裏科弗的計劃被採納。

  1948年5月1日,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和美國海軍聯合宣布了建造核潛艇的決定;1949年,裏科弗被任命為國防部研究發展委員會動力發展部海軍處負責人,並兼任原子能委員會、海軍船舶局兩個核動力部門的主管和核潛艇工程總工程師。為了以防萬一,核潛艇的建造基地放在了荒無人煙的內華達沙漠中。

  核潛艇的最關鍵裝置是核反應堆,裏科弗最後選定的是由通用電氣公司承建的液體金屬冷卻式大型核動力裝置。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裏科弗堅持對反應堆的每個部件都進行抗高熱、抗震動試驗。另外還建造了一個長約16米、直徑約1米並裝有小型機器的潛艇模型,把它放入水下經受爆炸破壞,直到發現並解決了所有問題。

  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USS Nautilus SSN-571)在美國格羅頓舉行鋪設龍骨的儀式。1953年3月30日美國當地時間11時17分,陸上模擬堆熱中子反應堆達到了臨界狀態,也就是說,反應堆內部的鏈式反應開始了。6月25日,核動力裝置達到了滿功率,並完成了持續4天4夜的滿功率運轉試驗,標志著這艘核潛艇已經具備了以不間斷的全速橫渡大西洋的能力。

  1954年1月21日,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上萬名觀眾的歡呼聲中下水。經過努力,“鸚鵡螺”號在這年底全部竣工。它艇長90米,排水量2800噸,當時的造價為5500萬美元,最大航速25節,最大潛深150米。從理論上講,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連續航行50天、航程3萬海哩而無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還裝備了自導魚雷。


美國海軍“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

  壯舉頻頻

  1955年1月17日,“鸚鵡螺”號進行了首次試航,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核潛艇正式開始遨遊大洋。它的首任艇長為烏爾基科遜海軍中校。5月份,“鸚鵡螺”號又進行了90多小時的水下長航試驗,航程1381海哩,是當時常規動力潛艇水面最大航程的9倍。它還以20節的平均時速,完成了從佛羅裏達基韋斯特到新倫敦之間1397海哩的航行。


美國海軍“鸚鵡螺”號核潛艇首航

  從1954年1月21日下水到1957年4月更換第一個反應堆活性區為止,“鸚鵡螺”號總航程達62526海哩,僅消耗了幾公斤鈾。而常規潛艇要是以同樣速度航行同樣距離,將會消耗大約8000噸燃油。


美國海軍“鸚鵡螺”號核潛艇

  “鸚鵡螺”號還以首次水下航行抵達北極點而聞名于世。1958年6月8日夜,“鸚鵡螺”號從西雅圖港出發開始了它的北極之行。在經過1700海哩航行後,它抵達了白令海峽南端。6月17日,“鸚鵡螺”號通過冰層之間的復雜水道穿過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邊緣的楚科奇海,在離海底僅10余米的地方潛艇。在它的頂部上面幾米處就是一座座巨大的冰塊。再向前走,連這樣的航道也沒有了,海底越走越淺,距頂上的冰山僅有20CM。“鸚鵡螺”號再也無法前進了,它只得上浮返航,回到珍珠港基地。7月23日,在飛機探明了白令海峽的情況後,“鸚鵡螺”號又一次開始了北極之行。8月3日淩晨,它越過北緯84度,當日午夜,“鸚鵡螺”號終于抵達北極點。


美國海軍“鸚鵡螺”號核潛艇

  不過,“鸚鵡螺”號的這次北極之行是在夏季進行的,而北極冬季的海情更加復雜,這是更加艱險的一關。1959年3月4日,美國“鰩魚”號(USS Skate SSN-578)核潛艇開始進行冬季北極探險,它在水下連續航行12個晝夜,10次撞開厚達20CM到30CM的冰層,總航程達3090海哩。1960年1月18日,“石鱸”號(USS Sargo SSN-583)核潛艇進入北冰洋,在水下航行31個晝夜,航程8000海哩,其間上浮到水面20次,創造了北極冰下長航紀錄。1960年8月,“海龍”號(USS Seadragon SSN-584)核潛艇從大西洋經西北航線穿越北極點後進入太平洋,它在航行過程中28次潛入冰山下面,並在北極點與南極地區的一個通訊電臺進行了聯係。


美國海軍“鰩魚”號核潛艇抵達北極


美國海軍“鰩魚”號核潛艇抵達北極


美國海軍“鰩魚”號核潛艇抵達北極


美國海軍“石鱸”號核潛艇


美國海軍“石鱸”號核潛艇


美國海軍“石鱸”號核潛艇


美國海軍“石鱸”號核潛艇抵達北極


美國海軍“海龍”號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龍”號核潛艇抵達北極

  在核潛艇穿越北極成功之後,美國海軍又根據核潛艇航程無限的特點,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劃起核潛艇環球航行的行動。1960年2月16日14時20分,“海神”號(USS Triton SSRN-586)核潛艇從大西洋上距赤道只有幾海哩的聖彼得和聖保羅礁出發,向西駛去,從而揭開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水下環球航行的序幕。它在離開碼頭後5小時開始下潛,並且在其後84天的航程中再沒有浮出過水面。3月13日,“海神”抵達復活節島。4月5日,“海神”抵達好望角並重新進入大西洋。4月30日,“海神”通過加那利群島。5月10日,“海神”號終于在特拉華州沿岸附近第一次浮出水面。至此,“海神”號水下航行已有83天零10小時,總航程達36420海哩,完成了水下環球航行的壯舉。

美國海軍“海神”號核潛艇下水禮


美國海軍“海神”號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神”號核潛艇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23:40:13 | 顯示全部樓層

~幽深行者~ 【軍用潛艇發展史】

老 樹 新 花

  核潛艇在50年代出現在海軍行列後,一直是各大國海軍競相發展的寵兒。在五個核大國中,美國率先實現了潛艇全部核能化,英國、法國也在90年代基本實現了潛艇核能化。俄羅斯雖然在核潛艇建造數量上是世界之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規潛艇,而中國還是以常規潛艇為主。在世界其它國家中,除了印度租借過俄羅斯一艘核潛艇外,均因各種原因沒有裝備核潛艇。所以,常規潛艇仍在當代海軍潛艇部隊中佔有一席之地。

  核潛艇雖然先進,但也存在著技術復雜、造價昂貴、只適合在深海使用的弱點,一般國家往往沒有戰略需要,或是沒有經濟和科技實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個核潛艇大國。而常規潛艇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尤其是經過各種新技術的改造,具有技術成熟,造價低廉,淺海活動力強等諸多優點,很適合中小國家裝備。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不依賴空氣的AIP推進係統,使常規潛艇這株百年老樹又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 俄羅斯--雙管齊下

  二戰後,前蘇聯以核潛艇為主,但它並沒有放棄常規潛艇,而是採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其常規潛艇的發展級別和建造數量均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潛艇大國。

  下面是戰後俄羅斯常規潛艇的發展簡表:

  Z級(Проект 611),大型魚雷潛艇,排水量2100噸,艏6艉4共10具533mm魚雷發射管;

蘇聯海軍Z級潛艇


蘇聯海軍Z級潛艇

  W級(Проект 613),中型魚雷潛艇,排水量1050噸,艏4艉2共6具533mm魚雷發射管;

蘇聯海軍W級潛艇

  Q級(Проект 615),小型閉式循環柴油機試驗潛艇;

蘇聯海軍Q級潛艇

  R級(Проект 633),中型魚雷潛艇,排水量1320噸,艏6艉2共8具魚雷發射管;

蘇聯海軍R級潛艇

  F級(Проект 641),大型魚雷潛艇,排水量1950噸,艏6艉4共10具魚雷發射管;

蘇聯海軍F級潛艇


蘇聯海軍F級潛艇


蘇聯海軍F級潛艇


蘇聯海軍F級潛艇

  G級(Проект 629, 609, 601, 605, 619),大型彈道導彈潛艇,3枚水面發射彈道導彈,艏4艉2共6具魚雷發射管;   

蘇聯海軍G級潛艇

  J級(Проект 651),大型飛航導彈潛艇,排水量3750噸;

蘇聯海軍J級潛艇


蘇聯海軍J級潛艇

  T級(Проект 641Б Cом),彈道式反潛導彈潛艇;

蘇聯海軍T級潛艇

  K級(Проект 877, 877Э, 877ЭКМ, 877В, 877ЛПМБ, 877ЭК Paltus),大型魚雷攻擊潛艇,排水量2350噸,艏部6具533mm魚雷發射管。

蘇聯海軍K級潛艇


蘇聯海軍K級潛艇


蘇聯海軍K級潛艇

  當然,在俄羅斯常規潛艇家族中,最為著名的是舉世矚目的K級,也就是“基洛”級(Kilo),俄羅斯自稱為877型,其改型稱為636型。該級艇由紅寶石設計局在1974年開始設計,全長73.8米,寬9.9米,水下排水量2350噸,最大潛深300米,工作深度240米,艇員52人,自持力45天。動力裝置為2臺柴電機組、1臺推進電機,兩組蓄電池,每組120塊,可以提供最大航速20節或最大續航距離400海哩的電能;推進器為七葉大側斜低噪螺旋槳。

蘇聯海軍“基洛”級潛艇


蘇聯海軍“基洛”級潛艇

  “基洛”級的最大特點是噪音極低,它綜合採用了各種降噪措施,尤其是它的外貼消聲瓦效果非常顯著,大廈降低了潛艇噪音,成為世界上最安靜的常規潛艇,被西方國家稱之為“海洋黑洞”。它的首部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共可攜帶魚雷18枚,並有快速裝雷係統;經改裝後的“基洛”級可發射反艦導彈。在不裝魚雷的情況下,該級潛艇可以載24枚水雷。艇上還配備了現代化的電子、水聲裝備,是前蘇聯乃至俄羅斯常規潛艇的得意之作。

蘇聯海軍“基洛”級潛艇

  ☆ 德國 -- 寶刀未老

  德國曾是世界潛艇大國,它們的U艇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給對手造成了極大威脅。但戰後,德國被禁止發展潛艇。直到1955年,前西德加入北約,這才開始重建潛艇工業。德國海軍規模不大,其潛艇以出口為主。由于戰後美蘇等國集中精力發展核潛艇,無暇顧及常規潛艇,這就為性能出色的德國常規潛艇佔領國際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德國現役的潛艇有205、206兩級,209級是德國專為出口建造的,但正是該級潛艇為德國戰後潛艇樹立了赫赫豐碑,以其出色的性能創造了常規潛艇出口數量最多,使用國家最多的兩項世界紀錄,成為世界市場上的“名牌產品”。209級潛艇根據不同國家的需要,有1100噸、1200噸、1300噸、1400噸和1500噸多種型號。


205級潛艇


德國海軍206級潛艇

  典型的209級潛艇採用單殼體結構,艇體為優質HY-80鋼,安全潛深可達300米,水下最大航速23節,主要武器是8具533mm魚雷發射管,攜帶魚雷14枚,部分型號還有發射“捕鯨叉”反艦導彈的能力。209級潛艇提高了集中控制和自動化水平,可靠性高且維修工作量少,因而僅配備了30多名艇員。

德國海軍209級潛艇


德國海軍209級潛艇


德國海軍209級潛艇

  212級是德國海軍自己使用的最先進的常規潛艇,它是在209級的基礎上研制成功的,預計2003年裝備部隊。該級艇長53.2米,寬6.8米,水下排水量1800噸,水下最大航速20節,編制23人。它主要採用單殼體結構,部分分段採用雙殼體結構,後部水平舵為X形,並首次在德國潛艇上裝備了指揮臺水平升降舵。艇上安裝有潛艇集中操縱控制係統可將船、機、舵的操縱控制融為一體,1人在中央控制臺,即可完成對艇的深度、航向、航速和縱傾、補重等的控制,實現了操縱控制的全部自動化。在212級潛艇上首次採用了AIP推進係統--燃料電池,這極大地提高了它的作戰能力。

德國海軍212級潛艇


德國海軍212級潛艇

  212級的主要武器是魚雷,有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帶有一個正推壓係統,有利于在淺水區發射魚雷,並能降低發射噪聲。艇上共攜帶24枚DM2A4型魚雷。該級艇水聲設備有DBQS-21DG聲吶、FAS-3舷側聲吶、TAS-3拖曳聲吶等。


德國海軍214級潛艇 — 212級的升級版


德國海軍214級潛艇

  ☆ 日本 -- 歸源再生

  日本潛艇在世界上原本處于領先地位,但二戰戰敗使其潛艇受到一定限制。核潛艇對它是個禁區,只能無奈地選擇常規潛艇。但也正因為如此,日本精心打造常規潛艇,使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從二戰後第一艘潛艇“親潮”號(上圖)起,日本已經先後研制了多達8種型號的常規潛艇,目前在役的有“渦潮”、“汐潮”和“春潮”“親潮”四型。“春潮”級是日本潛艇的代表作,首艇1990年服役,連同改進型在內,總共計劃建造11艘。


日本海上自衛隊“汐潮”級潛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春潮”級潛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親潮”級潛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親潮”級潛艇

  “春潮”級長77米,寬10米,水面航行時吃水7.7米,水下排水量2450噸,水下排水量2750噸,水下最大航速20節,採用NS110高強度鋼,安全潛深300米。其艇體為長水滴型,通過採用7葉大側斜螺旋槳、敷設消聲瓦、加裝減振浮筏等措施,該級艇的安靜性較之以往有明顯提高。

日本海上自衛隊“春潮”級潛艇

  “春潮”級在世界常規潛艇中最早安裝拖曳線列陣聲吶,極大地提高了其遠程搜索和攻擊能力。此外,它還裝設了SQS-36型主動攻擊聲吶,大大地提高了探測效能,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探測到對方而不易被對手測定自己的方位。它的反潛武器主要是美制“捕鯨叉”反艦導彈和日本自行研制的89型高速主動制導魚雷,據說其性能要優于美國的MK-48型。

  ☆ 瑞典 -- 獨創一格

  瑞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海軍強國,但由于地勢和戰略的原因非常重視潛艇的發展,先後研制了“天龍”(Draken)、“海蛇”(Sjöormen - A12)、“水怪”(Näcken - A14)和“西約特蘭”(Västergötland - A17)級常規潛艇。在AIP技術發展到成熟階段後,瑞典又開發出了最新的“哥特蘭”級(Gotland - A19)潛艇,首艇1996年正式服役。該級艇是世界上第一級採用“不依賴空氣動力系統”,即AIP系統的潛艇,被譽為是“常規潛艇動力裝置的一次革命”,對提高潛艇持續作戰能力十分重要。

瑞典海軍“海蛇”級潛艇


瑞典海軍“水怪”級潛艇


瑞典海軍“西約特蘭”級潛艇


瑞典海軍“西約特蘭”級潛艇

  “哥特蘭”級全長60米,寬6.1米,水下排水量1500噸,水下最大航速20節,編制28人,採用長水滴外形和單殼體結構,其艇體材料為HY80和HY100高強度合金鋼。該級潛艇安裝了一部多功能作戰信息係統,其操縱臺通過傳感器能同時監控來自各個方向的數十個目標,並實時顯示這些目標的有關運動數據,控制魚雷向多個目標同時發起進攻;它採用CSU90聲吶,探測效能有很大提高。艇艏部安裝有6具魚雷發射管,其中4具為533mm,發射瑞典新一代TP2000熱動力高航速遠程魚雷;2具直徑400mm,發射輕型電動魚雷。在執行布雷任務時,該級艇可在艇外攜帶48水雷。


瑞典海軍“哥特蘭”級潛艇

  ☆ 重現輝煌--AIP動力係統

  AIP系統也稱為“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是常規潛艇發展史上的一次“動力革命”。經過長時間發展,AIP系統目前已基本具備了裝艇使用條件,它使常規潛艇首次部分具備了如同核潛艇那樣的長時間潛航能力,使誕生了百余年的常規潛艇又一次煥發了生機。


AIP系統示意圖

  AIP系統根據其工作原理不同又可分為熱氣機、閉式循環柴油機、燃料電池、閉式循環汽輪機等,各國根據具體國情各有發展側重,其中熱氣機係統和燃料電池係統已經投入使用。

Kockums AIP系統斯特林發動機

  熱氣機AIP係統又稱斯特林系統,主要由斯特林發動機、發電機、液氧係統、供油係統、冷卻係統、工質係統及控制係統等組成。熱氣機的技術比較成熟,工作時噪音低,振動小,溶解在海水中的廢氣可直接排出艇外。1985年初,瑞典研制的斯特林發動機達到實用階段,兩年後將其安裝在一艘“水怪”級潛艇上進行了成功試驗。1995年,瑞典海軍安裝熱氣機系統的“哥特蘭”級潛艇首艇服役,開創了潛艇發展史上的新紀元。據報道,瑞典在研的2000型潛艇採用的“斯特林”發動機,功率為100千瓦,可支持潛艇連續潛航14個晝夜。

  燃料電池系統是另一種發展較為成熟的AIP系統,由固態聚合物燃燒裝置、液氧係統、氫係統、熱交換器、海水冷卻器、淡水冷卻泵、冷卻水箱、催化劑罐、造水箱等裝置和燃料電池組件的電器設備構成。該系統的特點是裝置中無轉動機械部件,因而沒有噪音輻射;無機械能和電能輻射,電能轉換效率高達70%;能量轉換溫度低,工作環境較安全。德國是最早研究燃料電池的國家之一,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1980年進入產品研制階段,1987年採用燃料電池改裝了一艘205級潛艇並成功進行了海試。在德國新一代212級潛艇上將正式採用燃料電池AIP系統。

德國海軍AIP系統裝佩潛艇 — 209級、212級、214級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23:4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幽深行者~ 【軍用潛艇發展史】

各 領 風 騷

  除了美國和俄羅斯之外,英國、法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有能力發展核潛艇的其它三個國家,這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的五個核潛艇國家。與美俄相比,這三個國家的無論是發展水平、建造數量無疑要略遜一籌。但是,根據自己的國家實力和戰略需要,三國都能夠成功研制出符合需求、具有一定特色的攻擊型和戰略型核潛艇,並且正在縮小與美俄兩國的差距。

英國 -- 穩居中流


  英國在五個核潛艇國家中是不折不扣的位居中遊,比美俄遜色,但又稍稍領先于中法。不過,它的核潛艇是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而中法兩國的核潛艇都是完全獨立自主開發成功的。

  ☆ 攻擊核潛艇

  1960年10月21日,英國第一艘核潛艇--“無畏”號(HMS Dreadnought S101)攻擊型核潛艇建成下水。“無畏”號艇體為類似水滴的鯨魚型,長81米,寬9.8米,水下排水量3500噸,動力裝置為美制S5W壓水堆1座,蒸汽渦輪機1臺,1.5萬馬力,水下最大航速28節,在艇艏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

英國海軍“無畏”號攻擊核潛艇

  英國批量建造的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為“勇敢”級(Valiant Class),在1966年至1971年間共建造5艘。該級艇長86.9米,寬10.1米,水面航行時吃水8.2米,水面排水量4400噸,水下排水量4900噸,動力裝置為英國自行制造的PWR壓水堆1座,蒸汽輪機1臺,總功率1.5萬馬力,水下航速28節。艇艏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虎魚”(Tigerfish)MK24魚雷,經改裝後也可發射“捕鯨叉”(Harpoon)UGM-84B反艦導彈。

英國海軍“勇敢”級攻擊核潛艇


英國海軍“勇敢”級攻擊核潛艇

  “機敏”級(Swiftsure Class)是英國第二代攻擊核潛艇,首艇1973年服役,共建造6艘。該級艇長82.9米,寬9.8米,水面排水量4400噸,水下排水量4900噸,1座PWR1型壓水堆和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1.5萬馬力,單軸,噴水式推進。艇艏為5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虎魚”MK24魚雷和“捕鯨叉”反艦導彈。電子裝備有SMCS戰術數據係統、1006型雷達、2001型和2007型艇殼聲吶、2046型拖曳聲吶。與“勇敢”級相比,“機敏”級的速度、潛深和水下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

英國海軍“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英國海軍“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英國海軍“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特拉法爾加”級(Trafalgar Class)是英國第三代攻擊核潛艇,也是目前英國皇家海軍攻擊核潛艇的主力。首艇“特拉法爾加”號于1979年4月開工,1983年5月服役,到1991年共建造了7艘。該級艇長85.4米,寬9.8米,水上航行時吃水9.5米,水上排水量4740噸,水下排水量5208噸,動力裝置為1座RR1壓水堆,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1.5馬力,單軸,噴射式推進,水下最高航速32節,艦員編制97人。艇上裝有5具533mm艏部發射管,可發射“戰斧”(Tomahawk)BGM-109巡航導彈、“捕鯨叉”反艦導彈、“矛魚”(Spearfish)重型魚雷和“虎魚”MK24-2型魚雷,具有反潛、反艦和對陸攻擊的全面作戰能力。電子裝備有SMCDS戰術數據係統、SAFS-3火控係統、1006或1007型導航/搜索雷達、UAP電子戰係統和2座SSE Mk8魚雷誘餌發射器。聲吶則為2007AC或2072艇殼聲吶(主/被動搜索/攻擊)、2074或2076艇殼聲吶(被/主動搜索/攻擊)、2026或2046拖曳聲吶(被動搜索)、2019或EMI2082(被動偵聽/測距)、2077(近距測距/識別)。 英國正在集中精力發展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機敏”級,首艇預計2004年服役。

英國海軍“特拉法爾加”級攻擊核潛艇


英國海軍“特拉法爾加”級攻擊核潛艇


英國海軍“特拉法爾加”級攻擊核潛艇

  ☆ 戰略核潛艇

  1963年,英國決定建造“決心”級(Resolution Class)戰略核潛艇,以組建自己的海基核威懾力量。首艇“決心”號1964年開工,1967年正式服役。它是利用“勇敢”級攻擊核潛艇的艇體,在中部插入一段導彈艙而建成的,共建造4艘。該級艇長129.5米,寬10.1米,水面航行時吃水9.1米,水面排水量7600噸,水下排水量8500噸,水下航速25節,潛深300米。動力裝置為1座PWR1核反應堆和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1.5萬馬力。艇艏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虎魚”MK24魚雷。艇上攜帶16枚美制“北極星”(Polaris)UGM-27 A-3彈道導彈,射程4630千米,所載彈頭由英國自己制造,為3枚20萬噸當量分導彈頭。

英國海軍“決心”級攻擊核潛艇

  80年代,英國著手開發第二代戰略核潛艇“前衛”(Vanguard Class)級,這也是英國最新一級戰略核潛艇。首艇“前衛”號于1986年9月開工,1993年8月正式服役,計劃共建造4艘。該級艇長149.9米,寬12.8米,水上航行時吃水12米,水下排水量15900噸,水下航行時最大航速25節,全艇編制135人。其主機為1臺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PWR-2型壓水反應堆,2臺蒸汽輪機,功率27500馬力,壓水堆堆芯大約8-9年更換一次。

英國海軍“前衛”級攻擊核潛艇


英國海軍“前衛”級攻擊核潛艇


英國海軍“前衛”級攻擊核潛艇


英國海軍“前衛”級攻擊核潛艇

  “前衛”級採用了英國首創的泵噴射推進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輻射噪聲。其艇體外表全部用手工敷設有可降低噪聲的消聲瓦,因此,其安靜性和隱蔽性尤為出色。另外,該級艇的安全性、可靠性、機動性與可維修性較以往均有明顯提高。艇上可載16枚美制“三叉戟Ⅱ”(Trident)D5型戰略導彈,射程12000公裏,星體慣性制導,圓公算偏差90米。每枚導彈攜帶8個由英國自己制造的核彈頭,當量15萬噸,全艇總共裝載128個核彈頭。該級艇艇艏裝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捕鯨叉”潛射反艦導彈和“矛魚”、“虎魚”MK24-2型魚雷。其戰術數據係統為SMCS型,該係統通過數據總線把傳感器與戰術武器係統連接起來,主要包括綜合聲吶站、中央指揮係統和魚雷/導彈發射係統。聲吶為2054型綜合多頻聲吶基陣和2046型拖曳基陣。


英國海軍新世代戰略核潛艇“敏銳”級(Astute)


英國海軍“敏銳”級戰略核潛艇


英國海軍“敏銳”級戰略核潛艇


英國海軍“敏銳”級戰略核潛艇


英國海軍“敏銳”級戰略核潛艇


英國海軍“敏銳”級戰略核潛艇


英國海軍“敏銳”級戰略核潛艇


法國 -- 孤星逐浪


  法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國防政策,它的核潛艇是自行開發研制的。而且,為了加速建立起一支有效的核威懾力量,法國首先發展的是戰略核潛艇,其後才是攻擊型核潛艇,這在五個核潛艇國家中是獨一無二的。

  ☆ 攻擊核潛艇


法國海軍“可畏”級攻擊核潛艇

  法國在完成第一代戰略核潛艇“可畏”級(Redoutable)之後,便著手開發其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紅寶石”級(Rubis),這是迄今法國唯一一級攻擊核潛艇,也是世界核潛艇家族中最小的一級核潛艇,又一次體現了法國人的獨特思路。該級首艇“紅寶石”號于1976年開工建造,1983年2月正式服役,共建造了6艘,其中後2艘為改進型。該級艇全長72米,寬7.6米,水面航行時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噸,水下排水量2670噸,僅相當于一艘常規潛艇,真不負“袖珍核潛艇”的稱號。動力裝置為CAS48型一體化反應堆,功率為48MW,堆芯壽命25年。該級艇最大下潛深度300米,改進型增加到350米,水下最高航速25節,自持力45天,改進型為70天,編制人數70人。


法國海軍“可畏”級戰略核潛艇


法國海軍“可畏”級戰略核潛艇



法國海軍“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


法國海軍“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


法國海軍“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


法國海軍“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

 “紅寶石”級在艇艏裝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F-17Ⅱ型和L-5Ⅲ型魚雷,經改裝後也可發射“飛魚”反(Exocet)艦導彈;艇上共可攜帶魚雷和導彈18枚,在執行布雷任務時則可攜帶各型水雷。該級艇電子設備為SAT、DLA2B或DLA3武器控制係統、湯姆遜-CSF/DRUA33搜索雷達、ARUR和ARUD電子戰係統。聲吶有DMUX20(多功能基陣,被動搜索)、DUUA2B(主動)、DUUX-5(被動測距與偵聽)、DSUV62C(被動拖曳基陣)。

法國海軍“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


法國海軍“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

  法國現在已經著手發展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

  ☆ 戰略核潛艇



法國海軍“不屈”號略核核潛艇

  法國沒有經過試驗型核潛艇這一步,而是直接發展實戰型核潛艇,它的第一艘核潛艇就是1964年開工、1967年服役的“可畏”號戰略核潛艇,同時,“可畏”級也是該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共建造了6艘(其中第6艘“不屈”號(Inflexible)改動較大,又被稱為“不屈”級,見上圖)。該級艇長128.7米,寬10.6米,水面航行時吃水10米,水面排水量8045噸,水下排水量8940噸,水下最大航速25節,最大潛深300米。動力裝置為1座壓水堆、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1.6萬馬力,單軸。艇上裝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L53和F17魚雷用以自衛。其戰略武器最初為16枚M1型彈道導彈,後來相繼改裝為M2和M20型。M20型射程3000千米,單彈頭,當量100萬噸。1985年到1992年間,法國又為該級後4級換裝了M4型彈道導彈,該彈射程4000千米,圓概率偏差460米,載有6個1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從1982年起,法國海軍著手發展第二代戰略核潛艇--“凱旋”級(Triomphant)。首艇“凱旋”號1988年2月開工,1996年正式服役,計劃建造4艘。這級先進的戰略核潛艇的入役,大大提高了法國的戰略威懾能力。該級艇長138米,寬12.5米,水面排水量為12700噸,水下排水量為14335噸,水下最大速度為25節,最大下潛深度300米,自持力60天,人員編制為110人。它採用HLES100高強度鋼,屈服強度為102千克/平方厘米,其動力裝置為1座K-15型一體化反應堆,使用自然循環方式,結構緊湊,性能先進,總功率41500馬力。該級艇前2艘載16枚M4.5彈道導彈,慣性制導,射程5300公裏,攜帶6個15萬噸當量的TN71核彈頭。今後該級艇將全部裝載射程遠、精度高、攻擊力強的新型M5彈道導彈,該彈為三級固體潛地導彈,射程11000公裏,圓概率誤差300米,攜帶10-12個15萬噸當量的TN75核彈頭。

法國海軍“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法國海軍“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法國海軍“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法國海軍“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凱旋”級裝備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飛魚”反艦導彈和“海鱔”324mm多用途魚雷,艇上武器的總裝載量為18枚。其電子裝備有“雷卡”1229導航雷達、SAD作戰數據係統(用于控制戰略導彈)、SAT和DLA4A係統(用于戰術武器控制)、ARUR-13/DR-3000U(電子對抗)。聲吶為DMUX80型(多功能被動首/側基陣)、DUUX5型(被動測距/偵聽)、DSUV61型(拖曳基陣)。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9-28 23:57 編輯 ]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23:43:15 | 顯示全部樓層

~幽深行者~ 【軍用潛艇發展史】


中國--迎頭趕上


  中國海軍在現代化建設中,不但重視常規潛艇的發展,而且從50年代末開始就已經有計劃地使潛艇向導彈化、核能化發展。


中國海軍039型(北約代號:宋級)攻擊常規潛艇


中國海軍039型(北約代號:宋級)攻擊潛艇訪問香港


中國海軍039型(北約代號:宋級)攻擊潛艇訪問香港


中國海軍039型(北約代號:宋級)攻擊潛艇


中國海軍039型(北約代號:宋級)攻擊潛艇


中國海軍039型(北約代號:宋級)攻擊潛艇


中國海軍039A型(北約代號:元級)攻擊潛艇


中國海軍039A型(北約代號:元級)攻擊潛艇


中國海軍039A型(北約代號:元級)攻擊潛艇


中國海軍039A型(北約代號:元級)攻擊潛艇


中國海軍039A型(北約代號:元級)攻擊潛艇


中國海軍039A型(北約代號:元級)攻擊潛艇

  1958年6月,中國第一座核反應堆正式建成並投入運轉,幾乎是同時,負責國防科技的聶榮臻元帥就開始考慮中國海軍發展核潛艇的問題了。其後不久,一份由各方面專家起草的報告便上報中央,提出中國應該發展核潛艇。這份報告得到了中央的批準,毛澤東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中國核潛艇建設從此起步。

  根據中央指示,首先成立了以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為組長的四人小組,負責領導核潛艇工程。隨後,海軍和一機部共同組建了核潛艇總體研究室,二機部則組建了反應堆研究室,由海軍裝備部長于笑虹負責協調工作。

  中國核潛艇建設事業是從一窮二白起家的。當時,科技人員手中只有2張模糊的美國核潛艇照片,這就是他們的全部參考資料。後經批準,海軍相繼組建了702基地、水聲、熱動力等6個研究所。1959年1月,海軍科學技術研究部成立,統一領導這6個研究所。這裏匯集了彭士祿、趙仁愷、夏銅、黃旭華、李毅、孟戈非、連培生等著名科學家。1961年7月,中央軍委批準成立了海軍艦艇研究院,由劉華清任院長。

  1962年,前蘇聯從中國撤走了全部原子能專家,加之中國正經受著經濟困難,為了給原子彈讓步,核潛艇工程暫時下馬,但保留了一支50多人的核動力研究班子,繼續從事理論研究和實驗。1965年3月,核潛艇工程再次上馬,並確定了“先研制反潛魚雷核潛艇,再搞導彈核潛艇”的分兩步走的方案,同時任命彭士祿、黃緯祿、趙仁凱、黃旭華為核潛艇總設計師,並要求全國兩千多個廠所院校、上萬名科技人員配合攻關。中國核潛艇進入全速發展階段。據統計,建造第一艘核潛艇所需的材料有1300多個規格品種;裝艇設備、儀表和附件有2600多項、4.6萬多臺件;電纜3000多種、總長90余千米;管材270多種、總長30余千米。

  1970年7月17日淩晨2時,中國核潛艇陸上模擬堆開始提升功率,7月30日,試驗達到滿功率,宣告我陸上模擬堆正式建成。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勝利下水,並開始進行設備安裝工作。1971年6月,第一次全艇聯合試驗開始進行,接下來是核潛艇水下啟堆試驗;1971年8月23日,該艇第一次以核動力航行駛向試驗海區,進行檢驗性試航。在先後四個階段的試驗中,該艇先後出海20余次,試驗項目近200個,累計航程6000多海哩。

  1974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屬091型(北約代號:漢級)的“長徵1號”正式加入了人民海軍的戰鬥行列,中國從此昂首進入了核潛艇國家的行列。該艇首任艇長是楊璽。此後,又有多艘攻擊型核潛艇建成服役。1985年冬末,中國“長徵3號”核潛艇進行了遠洋航行訓練,總指揮是楊璽,艇長是孫建國。在長達數月的遠航訓練中,該艇穿峽谷、走暗流,並與國外艦船進行巧妙周旋,終于打破了由美國“鸚鵡螺”號創造的核潛艇最大自持力84天的記錄。1988年,中國核潛艇又進行了極限深潛試驗,總指揮仍是楊璽,艇長是王福山,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也參加了這次頗具危險性的試驗。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這兩次試驗既證明了中國核潛艇建造水平是高的,是有作戰能力的,也為今後的進一步改進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礎。


中國海軍091型“長徵1號”(401號)攻擊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2號”(402)號攻擊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3號”(403號)攻擊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3號”(403號)攻擊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4號”(404號)攻擊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5號”(405號)攻擊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5號”(405號)攻擊核潛艇



中國海軍093型(北約代號:商級)攻擊核潛艇


中國海軍093型(北約代號:商級)攻擊核潛艇

  與此同時,中國也加緊發展自己的水下核打擊力量。1981年4月中國第一艘戰略核潛艇,屬092型(北約代號:夏級)的“長徵6號”下水,並于1983年正式服役。其後,該艇又圓滿完成了最大自持力、極限潛深、水下全速航行、大深度魚雷發射等試驗。1988年9月28日,一聲驚雷震撼海空,中國戰略核潛艇水下發射彈道導彈取得成功,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海核威懾力量的國家,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有了捍衛國家利益的“殺手鐧”。


中國海軍“長徵6號”(406號)戰略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6號”(406號)戰略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6號”(406號)戰略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6號”(406號)戰略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6號”(406號)戰略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6號”(406號)戰略核潛艇


中國海軍“長徵6號”(406號)戰略核潛艇



中國海軍094型(北約代號:晋級)戰略核潛艇


中國海軍094型(北約代號:晋級)戰略核潛艇


中國海軍094型(北約代號:晋級)戰略核潛艇

  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獨立自主地發展出了核潛艇,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防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際威望。展望未來,將會有更多、更先進的中國核潛艇遊弋在藍色大洋之中,成為令任何來犯者望而生畏的“深海猛鯊”。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23:44:20 | 顯示全部樓層

~幽深行者~ 【軍用潛艇發展史】

美蘇爭霸 —— 精鍊猛進

  自從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問世後,各海軍大國紛紛發展核潛艇。其中,歷史上傳統的潛艇強國德國和日本因為是戰敗國而無緣躋身其中。而中國經過自身的艱苦努力也成功擁有了核潛艇。迄今,世界上共有5個核潛艇國家,即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在這之中,以美國和俄羅斯兩國核潛艇的發展最有代表性,無論是建造級別、建造數量還是發展水平都是其它三個國家無法企及的。
  ☆ 攻擊型核潛艇  


美國海軍“鰩魚”號攻擊核潛艇

  在“鸚鵡螺”和“海狼”等試驗型核潛艇之後,美國攻擊核潛艇共發展了六代。“鰩魚”級(上圖)為第一代,首艇1955年開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艘,是美國海軍首次批量生產的核潛艇。該級艇長81.5米,寬7.6米,水下排水量2861噸,採用S3W/S4W核反應堆和2座蒸汽渦輪機,雙軸,功率6600馬力,水下最大航速19節,最大潛深200米,人員編制83至97人,艏6艉2共8具魚雷發射管。

  “鰹魚”級(Skipjack Class)屬于第二代,在1956至1961年間共建造了5艘。該級艇是世界上首級採用水滴形殼體的核潛艇,大大提高了水下航速。該級艇長76.7米,寬9.6米,水下排水量3513噸,最大潛深200米,採用1座S5W核反應堆和2臺蒸汽輪機,單軸,最大功率1.5萬馬力,水下最高航速30節,該級艇為以後的高航速核潛艇提供了實踐經驗。此外,該級艇第一次加裝了圍殼舵,並採用單、雙殼體結合的結構。它的武器為6具魚雷發射管,發射MK48魚雷。


美國海軍“鰹魚”號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鰹魚”級攻擊核潛艇

  “長尾鯊”級(Thresher Class)屬于第三代,1959年至1967年間共建造12艘,它使美國攻擊核潛艇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該級艇長84.9米,寬9.6米,水下排水量4300噸,動力裝置與“鰹魚”級相同,單軸,水下最高航速30節,人員編制127人。該級艇首次採用了HY-80高強度鋼,使其最大潛深增至300米。在推進係統方面,它首次採用了主、輔和應急三套裝置。其魚雷發射管減至4具,並由艏部移到中部,以使艏部擁有更多的空間容納水聲設備。


美國海軍“長尾鯊”號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長尾鯊”號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


  “鱘魚”級(Sturgeon Class)是第四代,于1963年至1975年共建造37艘。該級艇長92.1米,寬9.7米,水下排水量4960噸,動力裝置與“長尾鯊”級相同,水下最大航速30節,極限潛深可達500米,人員編制107人。該級艇圍殼結構進行了加強,圍殼舵可轉動90度,可以在北冰洋冰層下活動。艇上裝有4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戰斧”(Tomahawk BGM-109)巡航導彈、“捕鯨叉”反艦導彈、“薩布洛克”(SUBROC)UUM-44反潛導彈和MK48魚雷,電子/水聲裝備有AN/BQQ2多用途綜合聲吶、AN/BQS8水下導航聲吶、MK117魚雷射擊指揮係統、慣性導航設備和“奧米加”導航設備等。


美國海軍“鱘魚”號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鱘魚”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鱘魚”級攻擊核潛艇

  進入70年代,美國海軍在核潛艇的“安靜”和“高速”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由此形成了“科普斯科姆”級(Lipscomb Class)和著名的“洛杉磯”級兩個級別。前者只建造了一艘(USS Lipscomb SSN-685),是美國核潛艇“安靜化”的試驗艇。該艇長113.3米,寬9.7米,水下排水量6480噸,水下最大航速25節,最大潛深480米。為了大幅度降低噪音,艇上只裝有1座S5WA壓水堆,並且用渦輪電力推進代替了蒸汽渦輪機,這使其航速較低,但安靜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美國海軍“科普斯科姆”號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科普斯科姆”號攻擊核潛艇


  “洛杉磯”(Los Angeles Class)級是美國第五代攻擊型核潛艇,也是當前美國攻擊核潛艇的中堅力量。它在保持高航速的同時廣泛應用了各種降噪措施。例如,該級艇放棄了核動力裝置最大的噪聲源--主循環泵,而採用了具有自然循環冷卻能力的S6G反應堆,對減速齒輪箱和輔機也運用了減震/隔震技術。該級首艇“洛杉磯”號(USS Los Angeles SSN-688)1972年2月開工,1976年11月建成服役;直到1996年3月,該級最後一艘“夏安”號(USS Cheyenne SSN-773)才服役,建造時間長達20余年,共建造62艘,是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大的一級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號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號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洛杉磯”級長109.7米,寬10.1米,吃水9.9米,水上排水量6080噸,水下排水量6930噸,水下航速35節以上,最大潛深450米,人員編制133人,從“聖胡安”號(USS San Juan SSN751)起結構與前面的艇有所不同,加裝了消聲瓦,同時以首水平舵代替了圍殼舵。該級艇裝備了七、八十年代以來發展的大量新型裝備,其AN/BQQ5綜合聲吶集成了多種聲吶,作用距離高達100海哩。它還裝備有完善的電子/水聲對抗設備、衛星/慣性導航係統、甚高頻/甚低頻接收機和拖曳通信天線。它的武器係統也很齊全,艦體中部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捕鯨叉”反艦導彈和MK48重型魚雷。從第32艘“普羅維登斯”號(USS Providence SSN-719),開始,該級艇在首部壓載艙裝備了12具導彈垂直發射裝置(Vertical Launch System VLS)。可以說,“洛杉磯”級具有全面的反潛、反艦和對陸作戰能力,攻擊俄羅斯核潛艇、為美國航母編隊護航和打擊陸上目標是它的主要使命。

“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導彈垂直發射裝置


“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導彈垂直發射裝置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搭載的SDV海豹特種部隊投送載具(SEAL Delivery Vehicle)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搭載的"神秘"號DSRV深海拯救載具(Mystic - Deep Sea Rescue Vehicle)


  隨著俄羅斯核潛艇技術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其噪音的大幅下降和潛深的持續增加,美國越來越有危機感。從80年代開始,美國著手進行第六代攻擊核潛艇“海狼”級(Seawolf Class)的開發工作。該級首艇“海狼”號于1989年10月25日開工,1997年7月19日服役。由于造價過于昂貴,加之前蘇聯解體,美國海軍戰略改變,所以“海狼”級僅建造了3艘;因其作戰威力驚人,綜合性能大大領先于任何一級攻擊核潛艇,所以被譽為“21世紀的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號(USS Seawolf SSN-21)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號(USS Seawolf SSN-21)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號(USS Seawolf SSN-21)攻擊核潛艇控制室


美國海軍“海狼”號(USS Seawolf SSN-21)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級“康乃狄格”號(USS Connecticut SSN-22)攻擊核潛艇


  該級艇長99.37米,寬12.9米,水面航行時吃水10.94米,水上排水量7460噸,水下排水量9150噸,水下最大航速35節,最大潛深600米,全艇編制133人,其中12名軍官。其動力裝置為1座通用電氣公司S6W壓水反應堆,2臺蒸汽輪機,功率38.8MW,約52000馬力,單軸,泵噴推進器。它選擇了小長寬比水滴外形、首次採用了X型艇艉和泵噴推進方式,因而機動性高、安靜性好。其艇殼採用高強度的HY100鋼,可以在冰層下安全活動。艇上武器強大,艇艏有8具660MM大口徑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捕鯨叉”反艦導彈和MK48-ADCAP型魚雷。“海狼”級電子、水聲設備功能強大。作戰指揮為AN/BSY-2係統,它採用分布式計算機係統、聲學係統、控制係統和電子/水聲對抗係統,將探測、識別、跟蹤、分析、傳遞、決策、執行等多項功能融為一體,通過數據總線相連,核心為UYK-44計算機。聲吶主要為AN/BQQ5D主/被動綜合聲吶,TB-16被動拖曳聲吶、TB-23細線基陣拖曳聲吶、被動保角陣聲吶、探雷聲吶等。可以說,“海狼”級的作戰能力使任何一級核潛艇只能是望其項背。


美國海軍“海狼”級“詹美·卡特”號(USS Jimmy Carter SSN-23)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級“詹美·卡特”號(USS Jimmy Carter SSN-23)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級“詹美·卡特”號(USS Jimmy Carter SSN-23)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級“詹美·卡特”號(USS Jimmy Carter SSN-23)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級“詹美·卡特”號(USS Jimmy Carter SSN-23)攻擊核潛艇


  在“海狼”級停建之後,美國海軍開始發展更適合其冷戰後戰略需求,也更便宜的新一代核潛艇“維珍尼亞”級(Virginia Class)。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號(USS Virginia SSN-774)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號(USS Virginia SSN-774)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號(USS Virginia SSN-774)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號(USS Virginia SSN-774)攻擊核潛艇控制室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號(USS Virginia SSN-774)攻擊核潛艇動力機房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級“Block II新墨西哥”號(USS New Mexico SSN-779)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級“Block II新墨西哥”號(USS New Mexico SSN-779)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級“Block II新墨西哥”號(USS New Mexico SSN-779)攻擊核潛艇

   ☆ 戰略核潛艇

  美國和前蘇聯是兩個超級核大國,奉行的是“三位一體”全面發展的核戰略,由戰略核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為了搶速度,美國甚至等不到專門設計一級戰略核潛艇。它將正在船臺上建造的“蝎子”號(USS Scorpion)攻擊核潛艇從指揮臺圍殼後面攔腰斬斷,在中間插入了一段39.6米長的分段,並在其中安排了16枚“北極星”戰略導彈及其指控係統。1959年,這艘被改名為“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 SSBN-598)的戰略核潛艇終于如期服役了,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戰略核潛艇。

  作為美國第一級戰略核潛艇,“喬治·華盛頓”級(George Washington Class)共建造了5艘,它長116.3米,寬10.1米,水下排水量6700噸,在艇艏部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艇上可攜帶16枚“北極星A1”彈道導彈,射程為1200海哩。


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戰略核潛艇

  1961年,美國又建造出第二代戰略核潛艇“伊桑·艾倫”級(Ethan Allen Class),該級共建5艘,比之“華盛頓”級,它在艇形、動力、設備、導彈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該級艇長125米,水下最高航速30節,艏部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攜帶16枚“北極星A2”彈道導彈,射程1500海哩。


美國海軍“伊桑·艾倫”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伊桑·艾倫”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

  1963年,第三代戰略核潛艇“拉斐特”級(Lafayette Class)開始服役,它總共建造31艘。該級艇長129.5米,寬10.1米,水下排水量8250噸,裝1座S5W反應堆,功率1.5萬馬力,水下航速30節,最大潛深300米。該級最初裝備“北極星”型彈道導彈;從1967年開始改裝“海神”(Poseidon)UGM-73彈道導彈,該彈裝有10-14個分導彈頭,射程4600海哩,圓偏差概率為540米。


美國海軍“拉斐特”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拉斐特”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拉斐特”號戰略核潛艇導彈艙


四艘美國海軍“拉斐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班傑明·富蘭克林”級戰略核潛艇 - “拉斐特”級的進化改良型

  1974年,美國開工建造第四代,也是迄今最先進的一代戰略核潛艇--“俄亥俄”級(Ohio Class),首艇“俄亥俄”號(USS Ohio SSBN-726)于1981年11月正式服役,到1997年9月,該級艇完成了全部18艘的建造計劃。由于其性能先進,所攜核彈威力驚人,所以世人稱其為“當代潛艇之王”。


美國海軍“俄亥俄”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俄亥俄”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俄亥俄”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俄亥俄”號戰略核潛艇導彈艙


美國海軍“俄亥俄”號戰略核潛艇打開導彈艙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俄亥俄”級長170.7米,寬12.8米,水下排水量18750噸,最大潛深300米,最大航速25節,裝1座S8G壓水反應堆,2臺蒸汽輪機,功率約60000馬力。它的艇體中部採用雙層殼體,其余佔全艇長60%的部分採用單殼體,裝備了AN/BQQ5聲吶等十余部水聲、電子設備。尤其是憑借著極低頻通訊係統,它在水下300米處也可接到岸臺信號。該級前8艘攜帶24枚“三叉戟Ⅰ”(Trident I)UGM-96彈道導彈,從第9艘“田納西”號(USS Tennessee SSBN-734)開始裝載24枚“三叉戟Ⅱ”(Trident II)UGM-133彈道導彈。該彈射程12000公裏,攜帶12枚分導彈頭,一種為10萬噸當量W76-MK4型,另一種為47.5萬噸當量W76-MK5型,圓偏差概率為90米。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田納西”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田納西”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田納西”號戰略核潛艇

  “俄亥俄”級之後,美國再沒有發展戰略核潛艇,看來“俄亥俄”級已經完全能夠滿足需要。據報道,美國下一代攻擊核潛艇“維珍尼亞”級有發展成戰略核潛艇的能力,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會不會合二為一,讓我們拭目以待。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9-29 14:41 編輯 ]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23:45:56 | 顯示全部樓層

~幽深行者~ 【軍用潛艇發展史】

美蘇爭霸 —— 步步緊逼

  ☆ 攻擊型核潛艇

  從50年代中期開始,前蘇聯開始大力發展核潛艇。1955年9月24日,前蘇聯首艘核潛艇“列寧共青團”號(K-3 Leninsky Komsomol)開工建造,1957年8月9日下水,1958年7月1日服役,這也是前蘇聯第一級攻擊核潛艇--N級(Проект 627 "Кит" 北約: Novermber Class)的首艇,至1963年,共有13艘N級艇服役。該級艇長109.7米,寬9.1米,水下排水量4069噸,1座核反應堆和2座蒸汽鍋爐,總功率3萬馬力,水下最大航速30節。艇艏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艇艉裝有4具406mm魚雷發射管,共攜帶魚雷38條。


蘇聯海軍“列寧共青團”號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N”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N”級“攻擊核潛艇

  V級(Проект 671 "Ёрш" 北約:Victor Class)是前蘇聯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也是其建造數量最大的一級核潛艇。V級又分為VⅠ(671 "Ёрш")、VⅡ( 671RT "Сёмга")、VⅢ三(671RTM "Щука")級(上圖分別為VⅠ、VⅡ、VⅢ三級)。VⅠ級首艇1968年服役,共建造17艘。VⅡ級首艇1972年服役,共建造7艘。VⅢ級共建造24艘,從1978年一直持續到1990年,是前蘇聯乃至俄羅斯攻擊核潛艇的主力。VⅢ級長107米,寬10.6米,水面航行時吃水7米,水面排水量5800噸,水下排水量6000噸。動力裝置為2座PW型核反應堆,單軸,水下最大航速30節。VⅢ級與前兩級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垂直舵以上部分導流罩呈水滴形,導流罩內有甚低頻拖曳聲吶天線。此外,它還裝有衛星通信係統。該級艇艏部有8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型反潛魚雷、SS-N-15(РПК-2 Вьюга)和SS-N-16(РПК-7 "Ветер")反潛導彈、SS-N-21(РПК-55)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蘇聯海軍“VⅠ”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VⅠ”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VⅠ”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VⅡ”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VⅢ”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VⅢ”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VⅢ”級“攻擊核潛艇


  A級(又稱“阿爾法”級)(Проект 705(К) "Лира" 北約:Alfa Class)是前蘇聯第三代攻擊核潛艇,也是一級充滿神秘色彩的核潛艇。它共建造7艘,首艇1965年開工,遲至1972年才服役,據說不幾年後就被報廢。該級艇長81.5米,寬9.5米,水上排水量2310噸,水下排水量4320噸,動力裝置為2臺170MW壓水堆,2臺汽輪交流發電機,總功率5萬馬力,單軸。5葉螺旋槳。A級艇使用液體金屬鈉作為反應堆冷卻劑,因而獲得了極高的航速,其水下43-45節的航速迄今仍為世界潛艇之最。A級的另一特點是使用鈦合金建造艇殼,極限潛深可達700米,這也是另一個世界潛艇之最。但正因為A級採用了這兩項未成熟的技術,所以性能很不穩定,其首艇報廢就與此有關。而且A級艇噪音太大,據說美國設在百慕大的監聽站竟然能夠收聽到位于挪威海的A級艇螺旋槳噪音。所以,A級艇是一級前蘇聯單純追求“高航速”、“大潛深”而犧牲了其它性能的核潛艇。


蘇聯海軍“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

  前蘇聯第四代攻擊核潛艇共有三級,即S級、M級和“阿庫拉”級,M級是只建一艘的大潛深試驗艇,1989年4月沉沒。S級也只建造了4艘。而被前蘇聯集中精力發展的主力是在西方被稱為“鯊魚”級的“阿庫拉”級。迄今為止,這是前蘇聯以至俄羅斯綜合性能最為出色的攻擊核潛艇,給西方國家的海軍造成很大威脅。


蘇聯海軍“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

  “阿庫拉”級(Проект 971 "Щука-Б" 北約:Akula Class)首艇于1985年服役,共建造15艘,其中第13艘(K-157 "Вепрь")以後為“阿庫拉Ⅱ”級(Проект 971A / 971M 北約:Akula II Class)。其全長107.9米,寬14米,水上航行時吃水9.6米,水上排水量5700噸,水下排水量7900噸,水下最大航速35節,最大潛深400-600米,全艇編制85人。動力裝置為2臺PWR型壓水反應堆,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47600馬力,單軸,七葉大側斜螺旋槳。該級設計重點是降低噪聲,尤其是“阿庫拉Ⅱ”型,美國海軍經過長期監聽得出結論,它比美國的改進型“洛杉磯”級核潛艇還要安靜許多。


蘇聯海軍“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

  “阿庫拉”級首部布置有8具液壓平衡式發射裝置,其中4具為533mm,用于發射53型魚雷、SS-N-21巡航導彈、SS-N-15反潛導彈;另4具為650mm,用于發射65型魚雷和SS-N-16反潛導彈,各發射管均有水雷布放功能,武器總裝載量為30枚(一說40枚)。艇內有快速裝填裝置,從而提高了武器的發射效率。此外,“阿庫拉”級還裝有門類齊全、功能強大的電子/水聲設備。

  現在,俄羅斯新一代攻擊核潛艇“北德文斯克”級(Проект 885 "Ясень" 北約:Yasen(Graney)/Severodvinsk Class)已經竣工,但服役詳情還沒有完全披露。  


俄羅斯海軍“北德文斯克”號攻擊核潛艇下水儀式


俄羅斯海軍“北德文斯克”號攻擊核潛艇


   ☆ 巡航導彈核潛艇

  與美國和其它核潛艇國家不同的是,前蘇聯還擁有獨特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它以反艦導彈為打擊手段,主要攻擊敵方水面艦艇。前蘇聯巡航導彈核潛艇共發展了三代。第一代為“E”級(Проект 659 北約:Echo Class)(上圖),又分為“EⅠ”(Проект 659 北約:Echo I Class)和“EⅡ”級(Проект 675 北約:Echo II Class)。“EⅠ”級于60年代初開始服役,共建造5艘;“EⅡ”級于1963年開始服役,共建造29艘;第二代為“C”級。又(Проект 670 "Скат" 北約:Charlie Class)分為“CⅠ”(Проект 670 北約:Charlie I Class)和“CⅡ(Проект 670M 北約:Charlie II Class)”級。“CⅠ”于1968年服役,共建造11艘;“CⅡ”級于1974年服役,共建造6艘;


蘇聯海軍“EⅠ”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EⅡ”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CⅠ”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CⅠ”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第三代就是大名鼎鼎的“奧斯卡”級(Проект 949/949A 北約:Oscar Class),又分為“奧斯卡Ⅰ”(Проект 949 "Гранит" 北約:Oscar I Class)和“奧斯卡Ⅱ”級(Проект 949А "Антей" 北約:Oscar II Class)。“奧斯卡Ⅰ”級于1982年開始服役,共建造2艘,現均已退役。“奧斯卡Ⅱ”級于1986年開始服役,共建造12艘,在2000年震驚世界的海難中沉沒的“庫爾斯克”(K-141 Kursk)核潛艇就屬于該級。“奧斯卡Ⅱ”級全長154米,寬18.2米,水上航行時吃水9米,水面排水量13900噸,水下排水量18300噸。動力裝置為2座壓水堆,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9.8萬馬力,雙軸雙槳,水下航速28節,極限下潛深度500米,工作深度420米,自持力120晝夜,全艇編制107人。


蘇聯海軍“奧斯卡Ⅰ”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奧斯卡Ⅱ”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該級艇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其主要使命是對美國航母編隊實行突擊。艇上共裝有4具533mm和4具650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SS-N-15和SS-N-16反潛導彈以及53型533mm和65型650mm魚雷。在它的耐壓殼外兩側各有12個巡航導彈發射筒,每個發射筒傾斜40度,用于發射24枚SS-N-19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


蘇聯海軍“奧斯卡Ⅱ”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奧斯卡Ⅱ”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奧斯卡”級之後,俄羅斯已經停止建造巡航導彈核潛艇,看來它將象其它國家一樣,只發展多用途攻擊核潛艇。


蘇聯海軍“奧斯卡Ⅱ”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奧斯卡Ⅱ”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奧斯卡Ⅱ”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 戰略核潛艇

  前蘇聯的戰略核潛艇發展也很迅速,其第一代是H級(Проект 658 (658М) 北約:Hotel Class)。H級于1958年開始建造,1962年服役,共建造8艘,只能裝載3枚水面發射的SS-N-4“薩克”導彈。後來有7艘改裝了SS-N-5“塞布爾”(Serb)水下發射導彈,射程650海哩。


蘇聯海軍“H級戰略彈核潛艇

  Y級(Проект 667А "Навага" 北約:Yankee Class)是前蘇聯第二代戰略核潛艇,共建造34艘。它又分為YⅠ(Проект 667А "Навага" 北約:Yankee I Class)和YⅡ級(Проект 667АМ "Навага-М" 北約:Yankee II Class),YⅠ級于1967年開始服役,共建24艘;YⅡ級于1969年開始服役,共建10艘。該級艇長129.5米,寬11.6米,水下排水量9450噸,裝有2座PWR核反應堆和2臺蒸汽渦輪機,總功率4.5萬馬力,雙軸,水下最大航速27節,潛深400米,自持力90天。艇上攜帶16枚SS-N-6彈道導彈,該彈分為3型。1、2兩型均為單彈頭,射程分別為1300海哩和1600海哩;3型攜有3個分彈頭,射程1600海哩。


蘇聯海軍“YⅠ”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YⅡ”級戰略彈核潛艇


  D級(Проект 667Б "Мурена" 北約:Delta Class)是前蘇聯第三代戰略核潛艇,該級又分為4級。DⅠ級(Проект 667Б "Мурена" 北約:Delta I Class)于1972年開始服役,共建造8艘;DⅡ級(Проект 667БД "Мурена-M" 北約:Delta II Class)于1974年開始服役,共建造9艘;DⅢ(Проект 667БДР "Кальмар" 北約:Delta III Class)于1976年開始服役,共建造14艘;DⅣ(Проект 667БДРМ "Дельфин" 北約:Delta IV Class)于1985年開始服役,共建造7艘;其中DⅣ級迄今仍是俄羅斯海基核力量的主力。該級艇長166米,寬12.3米,水面排水量13500噸,水下排水量18200噸,2臺壓水堆,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60000馬力,水下最大速度24節,自持力80天,艇員135人。所載戰略導彈為16枚SS-N-23“輕舟”,射程4000海哩,分為3個型號。1型裝有3個20萬噸當量核彈頭;2型裝有45萬噸當量單彈頭;3型裝有7個20萬噸當量核彈頭。此外,艇艏還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射程為20千米的53型魚雷。


蘇聯海軍“DⅠ”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DⅠ”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DⅡ”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DⅡ”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DⅢ”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DⅢ”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DⅢ”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DⅣ”級戰略彈核潛艇

  “臺風”級(Проект 941 "Акула" 北約:Typhoon Class)是前蘇聯第四代戰略核潛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堪稱潛艇“巨無霸”。首艇1977年3月開工,1981年12月服役,共建造6艘。該級艇全長171.5米,寬24.6米,水面航行時吃水13米,水上航速19節,水下航速26節,水上排水量21500噸,水下排水量26500噸,全艇編制150人,其中軍官50人。它採用2臺壓水堆,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81600馬力。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臺風”級裝載20枚SS-N-20“鱘魚”(RSM-52 R-39 "Rif" 北約:Sturgeon)洲際導彈,星體慣性制導,射程8300公裏,攜載6-9個10萬噸當量分彈頭,圓公算偏差500米。該級艇還裝有2具533mm和4具650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SS-N-15和SS-N-17(RSM-45 R-16)反潛導彈以及53型魚雷、65型魚雷用以自衛。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臺風”級戰略彈核潛艇

  俄羅斯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北風之神”(Проект 955 "Борей" 北約:Borei Class)也已竣工,但其國內糟糕的經濟狀況使它的服役日期無法預測。


俄羅斯海軍“北風之神”級戰略彈核潛艇


俄羅斯海軍“北風之神”級戰略彈核潛艇


俄羅斯海軍“北風之神”級戰略彈核潛艇


資料:
軍事網
uboat.net
US Navy
Rusnavy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主題

1萬

回帖

290

積分

中級會員

Everything is SNAFU!!

積分
290

收藏家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0-9-29 02: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that makes me think of an old movie. U571
Now, we wait for General Kenobi!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9-29 08:27:3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nafu 於 2010-9-29 02:12 發表
that makes me think of an old movie. U571


題外話 — 個人最喜歡的潛艇電影:
1.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1990)  妙謀絕鬥
2. Crimson Tide (1995)  迫力緊湊
3. Das Boot (1981)  現實殘酷
4. Run Silent, Run Deep (1958)  白鯨新典 and of course, cool title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8319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我係長柒主席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傑出成就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0-10-22 03:49:35 | 顯示全部樓層
That 's COOL
THX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3774

回帖

4410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441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

發表於 2010-10-24 03:25:51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 you for sharing超詳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706

回帖

1630

積分

金牌會員

積分
1630
發表於 2010-11-22 16:04:01 | 顯示全部樓層
絕得德國的XI Uboat係現代潛艇的先驅!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6 10: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