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獨居長者屢成電騙對象,警方新界南總區在2024年7月推出「新界南•安樂窩」計劃,通過多機構合作模式,聯同學校、社福機構等團體進行社區防騙宣傳,通過入邨、入屋的方式至今向超過26萬戶公屋居民宣傳防騙資訊,打破獨居長者的資訊隔閡,區內電話騙案較去年同期下跌一成。
獨居長者缺家人提醒更高危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10月24日聯同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發布「長者網絡詐騙與精神健康調查」結果。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主任曹世樑在會上指出,去年全港錄得9204宗與電話騙案相關的罪案,而今年1月至8月已錄得4922宗相關罪案;新界南區實施上述計劃後,在2025年的1月至9月的電話騙案就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0.7%。曹分析稱,長者普遍防騙意識薄弱、科技知識不足、擔心家人安全及判斷能力下降,成為了「猜猜我是誰」及「假冒官員或客服」騙案的高危群組;獨居長者接到詐騙電話時, 往往缺乏家人即時提醒和幫助,平日又無法從家人身上得知最新的詐騙趨勢,更是高危中的高危。
調查:八成受訪長者對網絡詐騙感憂慮
「長者網絡詐騙與精神健康調查」在今年中旬進行,共訪問了283名60歲以上,來自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三件葵青區長者鄰舍中心的長者。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副教授劉喜寶指,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對資訊科技安全及網絡詐騙感到憂慮,而相關的憂慮更影響了長者的精神健康:每10名對網路安全「一般或無憂慮」的長者中,約有2.5至2.9人出現抑鬱症狀,而在「感到憂慮」群組中,則有4.4人有相關症狀,反映長者的資訊安全感與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