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糖」、「零卡路里」飲品及代糖零食成為不少人的首選,特別是希望控制體重或血糖的人士。不過,最新刊登於《Neurology》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便提出經常攝取「人工甜味劑」,或與腦部認知功能加速退化有關。
研究團隊,追蹤了近 13,000 名年齡介乎 35 至 75 歲的成年人長達 8 年,發現每日攝取相當於一罐「無糖汽水」份量的人工甜味劑,會令整體認知功能下降速度加快 62%,等同腦部提早衰老 1.6 年。研究結果一出,引起全球醫學界及公眾關注。
甚麼是人工甜味劑?
人工甜味劑(Artificial sweeteners,又稱低或無熱量甜味劑,LNCS)常見於「零卡」汽水、代糖口香糖、無糖朱古力、糖尿病人專用食品等。這類物質包括阿斯巴甜(Aspartame)、糖精(Saccharin)、醋磺內酯鉀(Acesulfame-K)、赤藻糖醇(Erythritol)、木糖醇(Xylitol)、山梨醇(Sorbitol)等。
由於代糖甜度遠高於蔗糖,而熱量極低甚至沒有熱量,被認為是「更健康」的替代品,特別適合需要控制體重或血糖的人群。不過,近年的研究逐步顯示,人工甜味劑未必如想像般「安全無害」。
研究發現:攝取愈多,認知退化愈快
研究透過飲食問卷,記錄參與者的日常飲食習慣,並於 8 年內三度進行認知測試,包括詞語記憶、工作記憶、語言流暢度(verbal fluency)及處理速度等。
結果顯示:
- 高攝取組:每日平均攝取 191 毫克(約一茶匙,接近一罐無糖汽水的含量),比最低攝取組的認知退化速度快 62%,相當於腦部提前衰老 1.6 年。
- 中等攝取組:每日平均攝取 66 毫克,退化速度亦快 35%,相當於腦部提前衰老 1.3 年。
- 最低攝取組:每日約 20 毫克。
當中以 60 歲以下的成年人影響最明顯,他們在語言流暢度及整體認知表現方面退化更快。研究人員指出,這顯示中年時期的飲食選擇,可能對數十年後的腦部健康帶來深遠影響。
糖尿病患者影響更大
研究亦發現,糖尿病患者在攝取人工甜味劑後,記憶力與整體認知功能下降得更快。
研究負責人、聖保羅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Claudia Kimie Suemoto 解釋:「糖尿病本身就是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的重要風險因素,而代糖攝取或會進一步令腦部更脆弱。」
對於香港及亞洲地區糖尿病患者,人數逐年上升的情況,這一發現尤其值得警惕。
非所有甜味劑都有問題
研究同時檢視了多種甜味劑,發現大部分代糖都與認知衰退有關,但 tagatose(塔格糖)則未見相關性。
塔格糖屬於單醣,與葡萄糖、果糖同類,天然存在於部分植物中。不過,它在市面並不常見,主要透過複雜的化學或酵素程序製造。相反,市面普遍使用的阿斯巴甜、糖精、赤藻糖醇、木糖醇等,皆在研究中與腦部退化呈現關聯。
國際甜味劑協會:人工甜味劑已確認安全
國際甜味劑協會(ISA)回應傳媒查詢時,指人工甜味劑經世界多個衛生機構確認安全,亦是控制肥胖及糖尿病的重要公共健康策略。協會表示:「雖然這項研究引起媒體關注,但必須將其結果放在更廣泛的科學共識中審視。低、無卡路里甜味劑的安全性,一直獲得全球權威機構重複確認。」
雖然是次的研究,仍未能確認代糖與腦退化的因果關係,但亦反映了,「零卡」、「無糖」並不等於「無風險」。對於關注腦部健康,尤其是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病風險的人士,更應審慎看待人工甜味劑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