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紹興魯迅紀念館一幅魯迅手夾香煙的牆畫近日遭遊客投訴,質畫面會誤導青少年並引導人聚集吸煙,建議改成「右手握拳」形象。魯迅長孫周令飛表示,人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他個人覺得「一笑了之」即可,並強調應該尊重歷史,相信大家心裏自有一把尺子。紹興市文旅局亦回應,將廣泛聽取民意後再決定,不會因單一投訴草率更改。
牆畫已落成 22 年
綜合內地傳媒報道,事件起因是投訴人孫女士自稱是控煙志願者,兩度向有關部門投訴,強調原始照片背景為室內書房,紀念館牆畫卻被移至公共空間,恐帶來不良示範。她認為牆畫去掉背景後,容易被遊客惡搞,例如模仿「遞煙、點煙」,不利於公共環境。
紹興市文旅局回應稱已接到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要求保留原有牆畫,當局強調會廣泛聽取民意,不會因單一投訴而草率決定。
魯迅故里景區則回應該牆畫自落成已 22 年,是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將堅持「尊重魯迅、尊重歷史、尊重藝術」的原則,不會輕易更改。
魯迅長孫:應當尊重歷史
魯迅長孫、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周令飛對此表示,人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他認為此事「一笑了之」即可,強調應當尊重歷史。他亦提到自己過去曾抽煙多年,後於 1995 年成功戒煙,現今遇上二手煙亦會避開。
事件同時在網絡激起「二次創作」潮流,不少網民製作惡搞圖片,將魯迅手中的煙替換為保溫瓶、自拍架、紅酒或「禁止吸煙」標語,以諷刺投訴行為。
魯迅吸煙照已成文化符號
魯迅的抽煙形象早有記載。《魯迅日記》記錄他在 1925 至 1936 年間每日吸煙約 20 支,牆畫原型則來自 1936 年他逝世前三個月的最後一張照片。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孫郁指魯迅叼煙照片流傳近 90 年,已成為文化符號,青年人不會因一幅畫像而受到不良影響。作家趙瑜則認為若今天能隨意抹去手中的煙,明日便可能篡改其他細節,這是對經典形象的破壞。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