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化下,北歐都受到熱浪影響,芬蘭早前創下連續 22 天攝氏逾 30 度高溫紀錄,至於瑞典在 7 月底亦連續 10 個晚上氣溫均在攝氏 20 度以上。科學家指出,由燃燒化石燃料引起的全球暖化,令熱浪的發生機率提高至少 10 倍。科學家並且推算,如果到了 2100 年全球暖化 2.6 度,北歐熱浪的次數會再比現在多 5 倍。
早前的熱浪令這些原本氣候涼快的國家受影響:醫院溫度過高,部份手術被迫取消;更多人到戶外游泳消暑,但最少 60 人在過程中遇溺死亡,另外海洋和湖泊亦有大量有毒藻類繁殖。野生動物亦受到影響,部份不堪高溫死亡,另外亦有馴鹿走近市區,希望找到陰涼位置。駕駛者獲警告指,馴鹿可能會走入隧道避暑。
氣溫升 0.2 度 熱浪次數翻倍
瑞典紅十字會紅新月會氣候中心專家瓦爾伯格(Maja Vahlberg)說7 月的情況已經證明熱浪會影響北方國家,「(熱浪)它正滲入醫院、護理機構和家庭」。他指,當地基建未有對極端高溫作準備,加上人口老化,會讓更多人受到高溫影響。
至於倫敦帝國學院氣候專家 Friederike Otto 就指,全球氣溫已經較工業革命前上升 1.3 度,當北歐國家都受熱浪影響,就證明「沒有任何國家能倖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Otto 領導的機構 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早前就發表研究指,2018 年全球氣溫上升了 0.2 度,但足以讓熱浪的發生機率翻倍。Otto 歸咎問題源於使用化石燃料,並指化石燃料會加劇極端天氣,「要阻止氣候變得更危險,我們必須停止燃燒它們,轉向可再生能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