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區的士牌價由10年前的723萬元暴跌至如今不足200萬元,被形容為「垃圾資產」。《信報》調查發現,近月出現大量閒置的士,既非報廢也非損壞,而是車主選擇不出租,業內稱之為「殭屍的士」──安靜地停靠着,卻不退出市場。單是元朗錦田一處空地,記者於平日繁忙時段觀察到接近50輛閒置,涉及牌價總值逾億元。政府擬今年內就立法規管網約車平台訂立框架,更有業界人士開價每個市區的士牌500萬元,冀政府回收。「殭屍的士」暴增的背後,涉及車行其他盤算。
據金威車行的士交易訊息,6月底紅的牌價繼續探底,最新成交價195萬。的士牌價曾經貴過太古城等藍籌屋苑單位,現時平過納米樓,甚至有AI預測將大冧至10萬元。
運輸署自1988年起再無增發的士牌,香港的士數目長期維持在1.8萬輛水平,在供應受限下,的士牌變成穩賺不賠的炒賣工具。惟近年網約車及「白牌車」崛起,競爭漸多,的士牌價跌至歷史新低。政府計劃在今年內制定規管網約車平台的立法框架,的士業界反應激烈,多次發信、請願、醞釀罷駛,最近甚至要求政府以每個500萬元回購的士牌,多招盡出。
近日本報記者發現新界多區荒地出現大量閒置的士,元朗錦田一幅近萬呎用鐵皮圍起的爛地,於平日上午9時許的上班繁忙時間,有近50輛的士停泊,包括石油氣的士及新式混能的士,恍如「的士墳場」。大部分的士車頭沒有行車證,部分布滿灰塵、頭冚掀起,甚至車身油漆已剝落,疑長期未有使用。按粗略估計,該批的士車價連同牌價,市值過億元。
附近鄉村一名不願露臉的村民指出,不清楚停泊者底細,「以前都有啲的士泊入來,近幾個月愈泊愈多,亦好少見啲車出入或者移位。」記者翻查Google Map衞星圖紀錄,只見在2021年6月,上址仍為一幅以石屎牆圍起的閒置土地,未有車輛停泊。及後閒置土地進一步擴大,連同旁邊一幅草地,同被鐵皮板圍起。至2024年3月,該「的士墳場」目測已停泊逾20輛的士,近月再顯著增多。
天后停車場屬黑點
這情況不單出現在新界郊區,屬運輸署轄下、為的士提供泊車優惠的政府市區停車場亦有類似情況,天后停車場是其中一個黑點。記者在平日下午3時到該處,發現有逾10輛的士散落在不同樓層,佔場內65個的士季租泊位17%。記者傍晚6時再訪上址,發現停泊之的士數量漸多,有20多輛,部分屬數小時長期停泊原位,未有移動。
就算在路面上,於九龍塘廣播道、馬可尼道及范信達道一帶,約晚上9時許,公共咪錶位亦有十多輛的士停泊,而且入錶時間頗為相近,相信是集體入錶。
有在業界打滾逾30年人士爆料稱,「殭屍的士」一直都存在,但近年數量暴增。九龍城區議會主席何顯明認為,確實有車行長期縱容閒置的士佔用咪錶位,曾經發現區內90個政府咪錶位中,有40至50個泊位遭的士長期霸佔,車行派專人每隔一段時間到場入錶,儼然將公眾泊位當作私人停車場。他曾嘗試向涉事車行交涉不果,對方聲言未能安排司機駕駛,堅拒移離車輛。
三大車行持逾千牌
若然屬實,這與的士車行批評網約車湧現剝削的士生意的講法有矛盾。一直有指大量的士牌早已落入若干大型的士車行手中,由他們再轉租予司機賺取租金收入。現時四座位的士日更租金每天470元,夜更租金410元,特更租金780元。有的士司機呻道,車租一直居高不下,且還有保險費及檢查費等開支,每月收入不多,如變相「幫車行打工」。近日部分車行把每更車租再調升20元,不願降低車租增加對司機的吸引力,甚至刻意閒置車輛。
根據運輸署曾在2022年所提供之的士牌照資料,持有最多牌照的車行首3位,分別為泰和車行、鴻溢的士車行、忠誠車行,依次持有603個、309個及259個牌照,3間車行主要股東分別為伍熀、陳汝強及鄭克和。
業內人士指出的士牌價愈是下沉,「殭屍的士」囤積情況就愈嚴重,「原因好簡單,說穿了就好像滿街吉舖,有的業主情願丟空都不願意賤價出租,以營造的士仍然回報高的假象。他們寧願等車資升,也不願車租跌,同時與政府周旋。」過去投資的士牌平均回報率約5厘,惟近月已因牌價大跌而車租不變甚至提高,令回報率升到差不多9至10厘,或許能藉此吸引若干投資者。
學者:車行有力托價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解釋,殭屍的士湧現,是因為車租、司機收入及的士牌價互相牽扯,「現時因經濟及競爭關係,司機供應不足,但車行不願意減車租招來更多司機;事關一個減車租,其他都要跟減,這樣會得罪行家,亦拉低全行最新車租價。而且車租降低會遏抑回報,從而更加壓低的士牌價,甚或影響銀行貸款取態,部分大型車行權衡利害下,索性閒置的士不出租。」
Orientis首席經濟師、經濟學者徐家健補充,「的士行業分布不同,有單頭車個體戶,亦有手持大量的士牌的車行,丟空不租的情況在車行比較常見。車行有幾百輛車,壟斷能力比較高,有市場控制能力就會想托價。」
閒置的士除了沒有為車行帶來車租收入,部分還須繳交車保、牌費、停車場租金雜項等支出,每輛車每月損失約2萬元。不過有老行尊攤手謂:「只要市道好番,牌價或許可以回升幾十萬,甚至過百萬元,遠遠大於車租損失,他們都不介意閒置的士日曬雨淋變殘。」
長泊佔用公眾資源
然而車行利用政府咪錶位或停車場長期停泊殭屍的士,佔用政府資源作為私人或資產托價用途,剝削了市民使用公共泊車資源的權利,也可能影響其他司機的正常營運。至於大型車行策略是否有效,要視乎幾個關鍵變數,包括市場須高度集中,由少數大車行掌控大量車牌;加上法律沒阻止閒置車輛或干預租金定價,令操作空間較大;此外司機無替代方案或的士需求保持穩定,車行的影響力才足夠扭曲供需。然而,現時司機就算不駕駛的士,也可以轉去開網約車,而且訪港旅客在疫後恢復未如預期,這種人為托價的方法,相信難以長期維持。 |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