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走在修行的路上。
這短短的幾十年光陰,富養自己,就是最好的修行。
富養自己,很平常,也很簡單。
讓我們在尋常日子裡,做好這五件事。
1、讀書,富養靈魂:
曾國藩說過:人之氣質,本難改變,唯讀書可以變其氣質。
浸透書香的人,談吐優雅,臉上自然生出靈氣和靜氣。
讀書,就像是一次旅行,在作者筆下窺探世間百態、人情冷暖。
書籍,可以陪伴我們度過生命中的每個高峰、每個低谷。
蘇軾一生,處於新黨與舊黨的矛盾中,屢遭貶謫,屢受打擊,但多年的顛沛流離,並沒有將他摧垮。
他在遭受謫貶的日子裡,讀書、抄書、寫詩,實現了人生的超越。
《定風波》寫道: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讀書,是靈魂的壯遊。
2、運動,富養身體:
《諸病源候論》中說:運動骨血,則氣強。
喜歡運動的人,身體都不會差到哪去。
也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卻能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收穫與眾不同的人生。
被稱為「世紀老人」的冰心,小時候體弱多病,所以格外重視健康。
平日裡她喜歡散步,還常常登山遊玩,到了晚年,仍進行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鍛鍊。
冰心85歲高齡時,還有餘力撰寫長篇回憶錄。
人生一世,身體健康永遠排在第一位。
運動,雖不能增加生命的次數,但拓展生命的寬度,延續生命的長度。
3、旅行,富養閱歷:
看過一個文案:
你寫方案時,阿拉斯加的鱘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
因為有夢,所以勇敢出發,選擇出發,便只顧風雨兼程。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走過的路,成為背後的風景。若此刻停留,將會錯過更好的風景。
張小硯說:「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有時我們選擇改變,前往另一個地方,感受另一種人生,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旅行,讓我們走出眼前的瑣碎,抵達詩和遠方,找到人生的真諦,世界很美好,值得去看看。
每一次出發,都在豐富生命的履歷;每一次回歸,都是喜悅與充實。
4、不爭,富養格局:
老子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辯論的最高境界,是不辯。
英國詩人蘭德的詩: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放下無謂的爭辯,看看自己的風景,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才能舒展自己的胸懷,提升自己的格局。
5、獨處,富養境界:
《百年孤獨》有一句話:人生,終究是一個人的旅行。獨處,是一種修行,是一種境界。
年輕的時候,喜歡扎堆,以為認識人越多,成功的機會越大。隨著年歲增長,才懂得,獨處最美,沉默是金。
法國作家馬德說:「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明澈,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蓬勃。」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真正的自己。
獨處時,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比如讀書、看電影、澆花,關起門來生活,把所有煩惱擋在門外。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那些忙裡偷閒的時光,看似平淡,其實充實。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