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20-9-13 13: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1962年前後中印對比
印度1947年獨立建國。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國。1950年4月,在美國和蘇聯之間保持中立外交的印度成為第一個同北京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
和當時世界其它大國的看法類似的是,當時印度的領導人尼赫魯認為,印度就是亞洲的領袖。這種自信來自於印度在獨立之際的經濟和政治實力,在亞洲國家裏幾乎所有都似乎無法望其項背。
當年的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或者剛剛結束戰爭,或者仍在戰火之中,或者尚未政治獨立。而北京建國不久即在朝鮮半島陷入與世界最強大的軍隊的衝撞,印度當時則是調停朝鮮半島戰爭的國家之一。
當年的印度繼承了大英帝國經過兩百多年建設留下的巨量經濟基礎設施:鐵路,公路,港口,大學,醫院,是世界第6大工業國,亞洲第一大工業國,鋼鐵、黃麻、造紙、航運、貿易、發電等各項產業和人均GDP等指標普遍高於中國大約一倍到10倍。
中國當時僅在食鹽、捲煙、純鹼、燒鹼4項工業產品產量上超過印度。
50年代,獨立後不久的印度在外交和國際政治上的地位也非常輝煌: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印度和蘇聯美國歐洲中國各大國和發展中國家關係都很好,特別是在南亞,除了巴基斯坦外,各國都以印度為馬首是瞻。
中國領導人也對印度高看一眼:1951年1月,中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親自出席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舉行的印度國慶招待會,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北京參加外交使團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