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8月份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總額8361億元,跌14.3%;出口總額1.2萬億元,下降6.1%。
星期二(9月8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中國貿易順差擴大至3680.3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20.1%,環比擴大將近40%。
在北京的BBC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指出,8月份出口跌幅比7月份有所緩和屬正面信號,但進口已經連續10個月下跌,引人擔憂。
原油等國際商品價格下跌是導致中國進口總額下跌的主因。路透社指出,這反映中國內需仍然疲軟,廠家採購人員毫無意欲囤積生產資源。
正在遼寧大連報道「夏季達沃斯」年會的BBC亞洲商務記者瓦斯瓦利(Karishma Vaswani)報道說,她接觸到不少大連周邊的小企業廠家反映,他們的訂單已經減少了30%至40%。
記者說,這主要是因為來自歐盟、美國、日本等市場的訂單減少,而這些小型企業、工廠正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來到大連參加年會的人都在議論中國的經濟到底有多差。
以美元計算,8月份出口總額同比下跌5.5%,略遜於市場預期;進口跌13.8%;貿易順差602.4億美元。
另一方面,中國國家統計局剛於星期一(7日)修訂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從7.4%下調至7.3%,是將近25年來最慢增速。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次進口總額下跌幅度比預期要差。中國國都證券在北京的分析師肖世俊評論說,投資者們將要面對一連串疲軟的經濟數據。
不過,肖世俊同時認為,投資者不再懼怕不濟數據,因此除非再有些「意外」的壞消息,這些數據對市場的影響將會有限。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受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特別假期影響,原定於星期三(9日)發表的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將順延至星期四(10日)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