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後由 henry69 於 2015-5-7 06:08 編輯
【《論語》經典名句】 君子不以言舉人 不以人廢言
2010/8/27 | 作者:編著/文心工作室
名句誕生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衛靈公‧二十二〉
讀懂名句
孔子說:「君子不會因為一個人說的話好,便舉薦他,也不會因為一個人德性有缺,就不把他說的話當一回事。」
名句故事
除了〈衛靈公〉記載有「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在〈憲問‧五〉也說過「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強調,有德行的人必定有嘉言,但是很會說話的人不一定有好的道德,所以對一個人,必須要「聽其言而觀其行」,不可相信片面之詞,不應該「以言舉人」,但也不可「以人廢言」。
孔子非常厭惡一個人「言論君子、行動小人」,或是「言論巨人,行動侏儒」。 歷史上這類有名的例子有二,一是戰國時代的趙孝成王「以言取人」,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頂替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趙括自小熟讀兵書、講得頭頭是道,但首次帶兵與秦國一戰便大敗,趙國差點因此亡國,而趙括也命送沙場。
二是「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同樣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非常會說話的馬謖當大將,結果失去了重要戰略點街亭,最後只好以軍法「揮淚斬馬謖」,悔不當初。
新說名句
...................
也有學者認為,《論語》此章是要我們依據客觀事實去看待人、事、物,不該受片面之詞所左右,妄下判斷。與「不以人廢言」意義接近的詞語還有「不以言廢事」、「對事不對人」,也可與孔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鮮矣仁」、「剛毅木納,近仁」兩段話相參照。
另外,有人提出「不以人廢言」的態度更須落實於教育,尤其是爸媽、老師應該傾聽小朋友的話。因為鼓勵探索的文化,是允許犯錯的文化,如此才能「大開言路」,讓孩童不擔心說錯話而被恥笑,並從錯誤中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