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12|回覆: 11

[其他] 黄埔军校

[複製鏈接]
簽到
1990

1516

主題

3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究極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4-9-17 13:16: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黃埔軍校,全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一所中華民國的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於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後在武漢、長沙、潮汕、南寧設立分校。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事和政治軍官,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黃埔軍校於1927年在南京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再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時一併遷至台灣高雄鳳山。而昔日的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中山先生希望通過創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上曾致詞:我們開辦這個學校,要用裡面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創立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 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 — 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爾後其學員成為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1946年行憲之後中國國民黨名義上移交軍隊於國家後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至今。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幹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鬥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台灣高雄鳳山,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在台續辦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陸時期其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計有41386人。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而昔日的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3年9月,孫中山派蔣介石訪問蘇聯,學習建軍經驗。 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命名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28日選定廣州長洲島上的原廣東陸軍學堂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上建立軍校。 5月,任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隨後,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此外還有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面負責工作。

1924年5月,從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錄學生350名,備取120名。 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到會場給青年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孫中山的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

1926年,根據“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原陸軍軍官學校擴大改組,於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北伐軍攻克武漢後,1926年12月,又決定將黃埔五期砲兵、工兵科移來武昌就讀,於1927年1月19日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外,第一次國共合作分裂,於是在廣州、武漢和南京分別出現了三所黃埔軍校。在武漢,3月22日,以國民黨“中央”的名義,決定將武漢分校擴大改組為(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開展討蔣鬥爭。 “七·一五”反共事變後,黃埔五期學員被迫畢業離校,軍校整體改編為張發奎的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成為廣州起義主力,武漢軍校便不復存在;在廣州,原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依然開辦。

1929年9月10日,校長蔣介石以國民政府名義,改稱學校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第七期學生畢業後,1930年9月,學校被要求停辦;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於1937年8月遷至成都。在八年抗戰中成了培養抗日官兵的大本營。各期畢業生都一律開赴抗日前線參戰。抗戰結束後,實行軍校改制,於1946年元旦後改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蔣介石改任名譽校長,由關麟徵升任校長。

1947年,孫立人在台灣奉命訓練新軍,決定在鳳山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直屬成都本校。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成都,學校停辦,共辦23期。蔣介石下令將台灣籍學生和國民黨高官政要的子弟200餘人空運到台灣。 1950年10月,學校在台灣高雄縣鳳山鎮(今鳳山市)以陸軍軍官學校之名復校,並續辦第二十四期作為黃埔軍校的繼續。至2004年已辦至七十三期。

黃埔軍校大部分建築物於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 1965年,做了一次較大修繕,基本恢復原貌。 1984年,建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1996年,廣州市政府按國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則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積10,600平方米,耗資2000餘萬元,復原了孫中山、廖仲愷、周恩來及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各部的辦公室和課室、師生的飯堂、寢室等,但由於趕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質量隱患。 2005年,又投入1400多萬元進行全面修繕,將嚴格按照“修舊如舊”和“不趕工期”兩大原則。

建築特點

黃埔軍校大門風格非常樸實,中央上方橫匾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是清末譚延闓所書。校門於196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重新修建。在二門門口掛著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二門右側牆壁上,掛著蔣介石手書的“親愛精誠”校訓。軍校大門彩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都來”。孫中山逝世後改為總理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位於孫中山故居西的學生俱樂部是歐式紅色建築,禮堂講台中央和兩側分別懸掛孫中山像、總理遺訓、國民黨黨旗、“中華民國國旗”和林則徐焚鴉片、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犯天津、沙基慘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畫;禮堂懸掛廖仲愷、朱執信、史堅如等名人像。黃埔軍校當年的“清黨”便是在俱樂部舉行。俱樂部西側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塢改建。

東征烈士墓園座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岡,是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為紀念因討伐陳炯明等叛軍而陣亡將士修建的,安葬有國共兩黨516位烈士遺體,面積5萬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園前有1928年修建的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是一座凱旋門式建築,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

紀念坊後由墓道、墓塚、紀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構成長數百米的中軸線,墓塚東側有蔡光舉烈士墓,西側有17位出身軍校的將校墓。墓園於1984年修繕,1991年新建了“東征史蹟陳列室”。北伐紀念碑矗立在長洲島平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崗石碑,為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生建立的。

黃埔軍校後山的八卦山頂建有孫中山紀念碑,碑頂塑有孫總理銅像。 1928年孫中山紀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孫中山先生銅像高達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當年的日本好友梅屋莊吉出資,牧田祥哉敬作,篠原金作工場鑄造。碑的正面為“孫中山紀念碑”六個隸書大字,背面為總理像,東面為總理遺訓,西面為總理開學訓詞。從山底到山頂的階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裝飾,表面鑲有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此外還有中山公園、仲愷公園、黃埔公園(又稱中正公園)、濟深公園;張之洞倡建的大坡地砲台、白鶴崗砲台;中國海軍的黃埔軍港等景點。

1995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被評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2000年,又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1924年3月27日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 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 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1924年8月14日軍校舉行第二期新生入學考試。 11月19日,湘軍講武堂學生158人併入該校,編為第六隊。 1925年9月6日畢業,計449人。 1924年10月1日第三期開學,共分9個隊與1個騎兵隊,不分科目。 1926年1月17日畢業,計1233人。 1926年3月8日第四期開學,分步兵科、砲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共5個科。 10月4日畢業,計2654人。 1926年11月第五期開學,所分​​科目同第四期。 1927年7月20日轉至南京學習,8月15日畢業,計2418人。第六期分為廣州黃埔和南京兩地學習。
1926年8月黃埔地區開學,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原4400人只留800餘人。 1929年2月24日 畢業者為718人。南京地區開學後收納武漢分校、長沙分校、福建陸軍幹部學校學生共同學習。 1929年5月15日畢業,計3634人。第七期也分為廣州黃埔和南京兩地學習。第七期黃埔部分因蔣介石下野曾一度中斷學習。 1928年5月復課。 1930年9月26日畢業 ,計666人。南京部分於1929年3月16日開學,分步兵、騎兵、砲兵、工兵4科。 1929年12 月28日畢業,計852人。 1930年5月第八期招生,1931年採用德式教育。 1932年3月武漢分校第八期學生併入後分兩個總隊(武漢分校學生為第二總隊)。 1933年5月20日第一總隊學生畢業,計305人。 11月25日第二總隊學生畢業,計1240人。 1931年3月6日第九期學生入學(自該期起開始向黃河南北、邊疆等地招生)。 1934年5月畢業,計654人。第十期學生分為兩批,設步兵、騎兵、砲兵、工兵、交通5個科。第一批於1936年6月16日畢業,共計940人。第二批於1937年1月畢業,計621人。第十一期於1934年9月開學,編為兩個入伍生團。分步兵、騎兵、砲兵、工兵、交通5個科。 1937年8月28日第一團學生畢業,計605人。 10月25日,第二團畢業,計664人。  1935年9月28日第十二期學生入校。 11月11日併入要塞炮校學生。分步兵、砲兵、工兵、通信兵4個科。因抗戰需要,該期學生提前於1938年1月20日畢業,計740人。 1936年8月在南京招收第十三期學生。 1938年9月16日於四川銅梁畢業,計1412人。第十四期學生於1937年秋、冬分別入校,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38年11月畢業於四川銅梁,計669人。第二總隊於1939年9月畢業於四川銅梁,計1510。第三總隊於1939年1月畢業成都,計1520人。  1938年1月第十五期學生入校。 1940年7月21日於成都畢業,計1559人。另外代訓空軍學生272人。  第十六期學生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38年10月入校,1940年12月畢業,計1597人,代訓空軍學生97人。第二總隊於1939年1月入校,受訓銅梁,1939年10月於銅梁畢業, 計1629人。第三總隊於1939年春入校。 1940年4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165人。  第十七期學生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40年4月15日開學。 1942年4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527人。第二總隊於1940年5月6日開學。 1941年11月20日畢業於銅梁,計1374人。第三總隊於1940年7月13日開學,1942年2月15日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030人。  第十八期學生分2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41年4月1日入伍。 1943年2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600人。第二總隊於1941年11月25日入伍。 1943年10月8日畢業於成都南校場,計1237人。第十九期學生於1942年5月入伍,分為步兵、騎兵、砲兵、工兵、特別班、輜黃埔軍校
重兵、通信兵7個科。 1945年4月14日畢業於成都西校場,計902人。第二十期學生於1944年3月20日入伍,分步兵、騎兵、砲兵、通信兵、輜重兵、工兵6 個科。 1946年春並廣西6分校學生入校。 1946年12月25日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116人。第二十一期學生於1945年1月3日在成都入伍,分步兵、騎兵、砲兵、工兵、輜重兵、通信兵、戰車兵7個科。其中戰車兵科於成立較晚,延長1學期畢業。 1947年12月25日畢業,計2219人。第二十二期學生於1948年7月7日在雙流入伍,分步兵、騎兵、砲兵、工兵、輜重兵、 通信兵6個科。 1949年2月12日畢業,計1538人。第二十三期學生於1949年初入學,年底解放軍兵臨成都,該期學生提前於12月4日畢業。除少數師生空運台灣,其餘被殲。

01300000180919124446119400855.jpg
01300000329092124512636985536_s.jpg
01200000033870121940090712528_s.jpg
01300000044169120114718298084_s.jpg
01300000329092124512629260011_s.jpg

2

主題

196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9-17 16:49:00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講解歷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3

主題

66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9-17 18:16:50 | 顯示全部樓層
There is a Chinese TV series "人间正道是沧桑“ that builds around this military academy.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516

主題

3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究極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4-9-17 18: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Raptor #3 的帖子

Really, how the show?  Never watch it befor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3

主題

66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9-17 18:35:13 | 顯示全部樓層
Its on Youtub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516

主題

3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究極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4-9-17 19:49:5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Raptor #5 的帖子

C hing can provide the link, if not need to search for i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3

主題

66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9-17 20:16:5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playerboy #6 的帖子

[url=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3

主題

66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9-17 20:17:22 | 顯示全部樓層
Hope you can see thi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516

主題

3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究極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4-9-17 20:30:1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Raptor #8 的帖子

Thanks C. H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02

回帖

12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20
發表於 2014-9-17 23:58:18 | 顯示全部樓層
據資料記載共産黨于1924年, 黨員分別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人數約有500人.  而國民黨入約有數萬名., 而籌建黃埔軍校,  上述資料描述很像相互平等合作.! 其實是孫中山在廣州為大元帥時, 希望以武力解決軍閥割據, 但缺錢缺兵, 唯有與蘇聯合作. 蘇聯當時是唯一共產國家,被世界孤立.  於是希望在東方找朋友! 當時很多國民黨內人任也反对恐共產黨人加人搞分化,  不幸全部命中!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97

回帖

11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10
發表於 2014-9-19 10:31: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mmydog 於 2014-9-19 10:32 編輯

回復 CHIU Mo #10 的帖子

弟一次国共合作 共產党好似毒瘤附上国民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 成个大陸都冇咗
馬總統唔好學孫中山 走去痴戀共產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02

回帖

12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20
發表於 2014-9-19 14:55:5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timmydog #11 的帖子

辛亥革命後. 國家動盪不寕,  內憂外患, 走進了另一條岐路,  希望老馬不要再蠢多一次,  來過三次合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0-28 18: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