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79|回覆: 4

[桌上電腦] 咩野係外頻??

  [複製鏈接]
簽到
393

21

主題

311

回帖

1130

積分

金牌會員

積分
1130
發表於 2014-8-24 19:5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外頻係唔係決定電腦快慢?

3

主題

174

回帖

1997

積分

金牌會員

積分
1997
發表於 2014-8-24 20:35:50 | 顯示全部樓層
外頻是CPU乃至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兆赫茲)。在早期的電腦中,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等於外頻,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對於目前的計算機系統來說,兩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頻的意義仍然存在,計算機系統中大多數的頻率都是在外頻的基礎上,乘以一定的倍數來實現,這個倍數可以是大於1的,也可以是小於1的。

    說到處理器外頻,就要提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倍頻與主頻,主頻就是CPU的時鐘頻率;倍頻即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其關係式:主頻=外頻×倍頻。

    在486之前,CPU的主頻還處於一個較低的階段,CPU的主頻一般都等於外頻。而在486出現以後,由於CPU工作頻率不斷提高,而PC機的一些其他設備(如插卡、硬盤等)卻受到工藝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頻率,因此限制了CPU頻率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出現了倍頻技術,該技術能夠使CPU內部工作頻率變為外部頻率的倍數,從而通過提升倍頻而達到提升主頻的目的。倍頻技術就是使外部設備可以工作在一個較低外頻上,而CPU主頻是外頻的倍數。

    在Pentium時代,CPU的外頻一般是60/66MHz,從Pentium Ⅱ 350開始,CPU外頻提高到100MHz,目前CPU外頻已經達到了200MHz。由於正常情況下外頻和內存總線頻率相同,所以當CPU外頻提高後,與內存之間的交換速度也相應得到了提高,對提高電腦整體運行速度影響較大。

    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前端總線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橋芯片間總線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衝信號震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衝信號在每秒鐘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總線的頻率。之所以前端總線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總線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總線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總線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的。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總線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總線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

    一個CPU默認的外頻只有一個,主板必須能支持這個外頻。因此在選購主板和CPU時必須注意這點,如果兩者不匹配,系統就無法工作。此外,現在CPU的倍頻很多已經被鎖定,所以超頻時經常需要超外頻。外頻改變後系統很多其他頻率也會改變,除了CPU主頻外,前端總線頻率、PCI等各種接口頻率,包括硬盤接口的頻率都會改變,都可能造成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當然有些主板可以提供鎖定各種接口頻率的功能,對成功超頻有很大幫助。超頻有風險,甚至會損壞計算機硬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74

回帖

1997

積分

金牌會員

積分
1997
發表於 2014-8-24 20:36:54 | 顯示全部樓層
CPU得對外和其他零組件溝通,而外頻(Bus Speed)就是CPU「對外」的時脈,那跟前面講的CPU時脈有什麼不同?其實早期外頻和CPU的內部時脈是相同的,但在CPU開始導入管線化架構之後,時脈突飛猛進,遠遠超越其他零組件,所以CPU便使用外頻和倍頻(Multiplier)的機制。CPU內部跑的是高時脈,但對外就降到較低的外頻,現在一般是200~333MHz,而內部的高時脈就是「外頻 x 倍頻」,倍頻的話,現在是6到11不等,不過以前也曾有過20幾倍頻的。

為了進一步讓事情複雜化,外頻也不是其他零組件跑的時脈,而是其他零組件「做為基準」的時脈,因為各零件的發展速度不一,所以便衍生成這種狀況。比如CPU的老相好記憶體,便是以外頻為基準,乘上不同的比值或算法,變成記憶體時脈。而底下要講的FSB則固定是外頻的四倍。

正常販售的CPU的倍頻都是只能下降不能提高(除了少見的工程測試版,或極高階的CPU),倍頻下降是CPU自己啟動的省電機制,降低時脈來節省耗電。所以大家所說的「超頻」都是拉高外頻,而因為外頻是其他零組件做為基準的時脈,一拉外頻就雞犬升天,CPU、記憶體、FSB的速度都跟著提高,電腦的整體效能就會顯著提升。


CPU-Z裡左下方的「Bus Speed」就是外頻,圖中是被我超頻過的300MHz,「Multiplier」中的6.0則是倍頻,300和6相乘就變.....1799.9MHz,0.1的誤差是因為時脈產生器不一定非常精準。



切到CPU-Z的「Memory」(記憶體)部分,Frequency頻率會顯示375MHz,底下有個4:5的比值,就是以外頻為基準,乘上5/4變成記憶體時脈。這個比值有很多種,取決取北橋的記憶體控制器,像1:1、1:2等等,設定比值和外頻時脈,有時可以在CPU超頻後,讓記憶體跑在比原來還低的時脈,增加穩定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主題

5886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4-8-25 00:03:3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tommy_leung #3 的帖子

師兄你好堅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130

回帖

550

積分

高級會員

積分
550
發表於 2014-8-25 11:56:4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覺得一部電腦的快慢不一定是CPU快就所有的運作就快。內存和硬盤的速度也很有關係。好像一部電腦用快的CPU (如 i7 CPU),少量(1GB)的內存,5400RPM 的硬盤,和一部電腦用一般的雙核CPU (如 Intel E8200 CPU) ,4GB 內存, SSD 硬盤, 我覺得後者運行的更快,更流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13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