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老百姓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理財意識日益加強,都會將自己手頭的閑置資金進行適當投資,讓錢賺更多錢。可是嘉豐瑞德在給多名投資者進行家庭財富體檢時候發現,很多人對投資理財的方式的選擇比較保守,喜歡“死守”那些傳統的理財方式,以至於怎樣理財都不見“財”。為此嘉豐瑞德理財師總結了傳統理財方式的四大弊端,一起來了解一下。
根據多數投資者的家庭資產設定情況,嘉豐瑞德理財師總結了他們青睞的那些傳統理財方式,主要包括定存、國債、銀行理財產品等。這些傳統方式都比較安全,收益也有保障,但是投資者一直“死守”,會讓你干理財不見錢。究竟這些傳統理財方式有哪些弊端呢?
1、收益低
一般來說,傳統的理財方式的收益比較低。例如銀行定存,1年年利率3%;3年期年利率4.25%;5年年利率才4.75%;還有國債,3年期年利率5%;5年期年利率5.41%;而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利率也僅僅在5.5%左右徘徊......
2、流動性差
雖然傳統理財方式的安全性比較高,但是投資者還是需要付出點代價的,一般投資期限分為1年、3年、5年不等,不僅需要點毅力,還需要財力才行。而且嘉豐瑞德理財師表示尤其像國債這種理財方式,在投資期內,是不能隨時贖回的, 而且一旦提前支取必定會造成較大的利息損失。
3、操作繁瑣
相對來說,傳統理財方式在操作方面也比較繁瑣,例如7日通知存款,在支取時需提前通知銀行,並約定支取日期和金額才能支取存款;還有銀行的理財產品,投資者不僅需要去銀行上門購買,而且還劃定了投資門檻,5萬元起,能對於一些普通老百姓來說並不容易,只能錯過投資機會。
4、可能虧本
在那些傳統理財方式中,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相對來說要稍微高些,各個銀行都有售,選擇范圍也較廣,但是也有它的弊端。對此,嘉豐瑞德理財師表示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一定很安全,可能也是會虧本的,且時間長短不一,投資者需要不停地關注,否則每次投資之間會損失時間效益,總的年收益也不穩定。
傳統理財方式安全性高,收益有保障,成為很多穩健型家庭的資產設定的首選,因此也成為了嘉豐瑞德理財師經常為老年人們的資產設定的首選方式。不過現今投資渠道增多了,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劇增,除了傳統理財方式外,目前還有一些低風險的方式也可以來選擇,比如收益在4%左右的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產品,還有收益10%以上的宜盛財富宜盛寶類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等等,這些理財方式也比較安全,收益也有保障,甚至在流動性以及操作方面比傳統的略勝一籌,因此投資者們不必“死守”那些傳統理財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