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34|回覆: 6

[新聞時事] 转载+乱评---美国何时才能读懂中国??

 火.. [複製鏈接]
簽到
956

433

主題

568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4-23 08:2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美国何时才能读懂中国??《再平衡是美国的战略失误》

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22日文章 原题: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其失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就是亚洲的一部分,其在亚洲的利益和影响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前些年,美国宣布要“重返亚洲”。从经济角度说,这有其必然性。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并且这种局面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同时,随着其在亚洲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扩大,美国也越来越像一个亚洲国家。美国要保护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就要更多地关注亚洲,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美国所宣布的“重返亚洲”显然并不是这样简单。

  从战略上说,这次“重返亚洲”很显然是针对中国的。当然,这也不是冷战之后美国要“重返亚洲”的第一次。在小布什任总统期间,美国外交在新保守主义的主导下,也曾经赤裸裸地把中国作为“敌人”,试图通过亚洲“小北约”来围堵中国的崛起。不过,那次“重返亚洲”的努力以九一一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而终结了。中国不仅没有成为美国的“敌人”,在一定意义上,反而成为了美国“反恐”的伙伴。近年来美国高调的“重返亚洲”是第二次了。不过,从长远来说,“重返亚洲”会成为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重大失误。

  为什么可以这样说?美国真正的挑战并非来自中国,而是来自自身的衰落。很多美国人不相信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会衰落,国际社会上很多人也不相信;甚至很多中国人不相信也不希望美国衰落,美国要是衰落了中国买的美国国债怎么办?因为无论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还是国际警察,美国的衰落对中国并没有什么好处。作为政治制度,近代以来,美国一直是各国政治自由派所向往、学习的对象;作为国际警察,美国一直为国际社会提供全球公共服务。

  尽管美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相对而言的确衰落了。二战之后,作为战争胜利者的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非常强大。在经济上,美国推出了庞大的马歇尔计划来复兴欧洲经济;在军事上,美国是“北约”的主柱;在政治上,美国的民主制度令人向往。在所有这些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以苏联为首的非西方集团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当时美国自己出钱出力,在所有方面做得得心应手。但现在不一样了,美国除了仍然是最强大的军事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力量已今非昔比。

  在冷战期间,美国只是半个世界的警察。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了整个世界的警察。作为半个世界的警察,美国信心十足,但作为整个世界的警察,美国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很简单,当世界警察需要费用。在冷战期间,因为存在着苏联这样一个明显的“敌人”,美国的所有盟友都很乐意支持美国充当警察,也愿意为美国支付费用。但冷战结束、苏联“敌人”不再存在,美国的盟友就没那么乐意为美国付国际警察的费用了。同时,美国本身的经济也已经不足以支撑世界警察的角色。

  苏联集团解体后,就不再存在任何可以挑战美国的同盟。那时美国应当改变其战略同盟政策,至少改变针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同盟。任何战略同盟都是针对“敌人”的,因此首先需要外在“敌人”,没有这样的“敌人”和来自“敌人”的直接威胁,同盟就整合和团结不起来。其实也有一种松散的同盟形式:交朋友冷战后美国和西方不仅没有改变同盟政策,反而扩大和强化同盟。在欧洲,美国和西方收编了苏联解体后所出现的新兴国家,把属于苏联地缘政治空间的领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亚洲,美国积极寻找新“敌人”,迅速崛起的中国自然成为最佳候选人。中国是亚洲大国,美国“重返亚洲”非常容易理解。美国强化和其亚洲盟友的关系,针对的是中国。对美国来说,“我的盟友的敌人也是我的敌人”。这解释了在中国问题上,美国和其盟友的关系。

  这样做,冷战后的美国表面上成为世界唯一霸权,但实际上则不然。美国在欧洲的战略贪婪和对中国的战略误判,都在促成和加快美国本身的衰落。在欧洲,美国和西方的战略贪婪已导致了俄罗斯的反弹。对俄罗斯来说,一旦国家有了实力、机会来临,势必要收复被美国和西方抢走的地缘政治利益。今天的乌克兰实际上是美国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地缘政治利益之争的牺牲品。把中国视为是潜在“敌人”,更是美国的战略误判,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美国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和其他大国不一样。例如,中国和苏联不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选择是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现存世界体系,通过改变自己和这个体系接轨。尽管中国在加入这体系后并没有在任何事情上对美国百依百顺,但总体上履行了一个成员国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太大太复杂,搞好自己的事情都有费尽心力,哪有那么多火星时间搞三搞四

  中国官方的外交话语也是这样的。邓小平时代强调“韬光养晦”,江泽民和HJT时代强调“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到了现在的习近平时代则强调“新型大国关系”。所有这些概念的本质都是一样的,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永不当头”。“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简直就是说给美国人听的,但很少有美国人听得懂。即使一些人听得懂,也选择不相信。这个概念意味着中国承认美国是国际社会的“老大”,不会挑战“老大”地位,愿意和“老大”合作来维持国际秩序。当然,中国同时也要求美国这位“老大”要照顾一些中国的“核心利益”。

  美国把全球各地都视为其利益,但中国的核心利益非常有限,都是和领土、领海有关,哪怕是能源资源之类和中国未来发展相关的东西都从来没被称作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且仅限于和中国周边国家相关的事情。美国人到处都是核心利益,对中国的这些核心利益不是不知道。如果美国愿意在中国和中国周边国家关系之间扮演积极的协调角色,美国是有能力这么做的。但美国没想扮演这个角色,而是简单地选择“重返亚洲”,站在其盟友国家(刚好也往往是和中国有主权利益冲突的国家)这一边。

  美国的“重返亚洲”,如果是经济上的,也没有什么可怕。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区域国家也欢迎美国这样做。但如果是军事和战略上的,只会加剧区域矛盾。美国现在显然过于强调战略和军事,甚至经济上的事情例如TPP也带有了战略同盟性质。

  如果美国把中国作为“敌人”来做战略大调整,必然会加速美国的衰落。这倒不是因为中国和美国会大战一场,或者中国能够打败美国,而是因为美国的自我击败。这里有几个主要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的战略态度。在国际关系上,中国历来就持“息事宁人”的做法,除非逼到墙角,否则根本就不想把谁当成敌人。这也就是今天中国所说的“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态度。美国数次把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者或“潜在敌人”,但中国是经典“太极拳”的回应方式,躲开了和美国的正面冲突,甚至仍然把美国视为是朋友。中国如果是苏联,中美之间早就形成另一场冷战。在美国大力强化和其盟友的关系过程中,中国明知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中国,却没有仿效美国去组建自己的盟友经济上的朋友倒是不少,因为大家都爱钱。如果中国也实行结盟政策,就不会是现在的和平局面了。

  其次,“重返亚洲”表明美国要把大量的军力和战略重心放在亚洲,这也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中国不会那么“傻”去和美国迎面冲突,否则中国也不会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的压力会促成中国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国防军事的现代化,从而促成中国军事上的真正崛起。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需要这样“恶劣”的国际条件的,需要“假想敌”。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中国军事现代化,是两个和美国有关的外部因素促成的,那就是1990年代初的美国海湾战争和1996年的台海危机。海湾战争开始让中国了解了什么是现代形式的战争,而防止“台湾独立”则成为这些年来中国要实现的战略目标。美国的“重返亚洲”使得中国有了更明确的战略“假想敌”,更能促成国防的现代化。中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国防现代化,避免和美日进行军事竞赛。

  再次,“重返亚洲”必然迫使美国把战略资源从其他地区调到亚洲,这会促成美国在其他地区的衰落。实际上,中东、非洲和中亚等地区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美国在那里的影响力和国际声望已远不如前。同时,因为中国在亚洲的外交空间被美国有效挤压,中国必然要把自己的战略延伸到那些美国撤出的地区,这会客观上促成中国的“走出去”。在一些区域,中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实力。中国现在所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尽管主轴是经贸,但也是有其“向西看”的战略考量。

  第四,“乌克兰”事件既表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回归,更表明对美国所主导的西方的挑战并非来自中国,而是来自像俄罗斯那样的和西方美国有类似思维的其他大国。作为文明大国,俄罗斯不会坐等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被西方瓜分。苏联解体时,俄罗斯毫无能力保护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一旦具备了能力,就会竭尽全力把这些利益夺回来。从历史上看,俄罗斯和西方美国一样,同样是具有扩张主义的国家。西方和俄罗斯的文化同样是基于具有使命感的宗教之上,中国没有宗教文化,是世俗文化,不仅没有扩张性,反而能够包容其他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和西方对乌克兰局势的反应表明,它们的能力有限。

  美国在中国问题上会出现错误的战略判断,因为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美国的战略失误来自于对中国的错误判断。美国对中国的判断,并不是根据中国历史上的或者当代的国际行为,而是根据美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美国人相信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并且还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他国。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更深化了美国对中国的这种看法。国际关系史上所谓的“大国悲剧”大多发生在欧洲,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是基于欧洲的国际关系经验,和非西方的经验并不相关。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只是地方性理论。但美国和西方则把这地方知识普世化,视为普世的真理,并且在实践中十分相信。这就解释了目前中美关系的心理格局:与其说是中国要挑战美国,倒不如说是美国恐惧中国崛起。没有任何有效的证据证明中国在挑战美国,但美国对中国的恐惧则到处可见。

  中国学术界的“美国化”也强化了美国人的这种恐惧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到处充斥着美国式的国际关系话语,这使得美国人感觉到中国和美国没有两样,大家都是同样的思维模式。尽管美国化的话语没能解释得了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却使得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关系话语更具有欺骗性。在学术界的国际政治话语和中国政府所提供的政策话语之间,美国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对南中国海和东海局势的判断失误。在这两个所谓的热点区域,中国实际上只想保持现状。自从邓小平提出“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后,中国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方针。

202

主題

5萬

回帖

25萬

積分

究極元老

屠殺日本狗

積分
257713

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141榮譽勳章

發表於 2014-4-23 14:15:56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good articl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4-23 16:39:0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1000year #1 的帖子

這是一篇把美國和西方人之心理歷程分析得淋漓盡致的好文章。
大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國力實在太強了,各方面的優勢都高人一等,以致在美國人之內心世界潜意识裡很自然地傾向於;自我為世界之中心,凡事以美國之看法和利益為基準,正所謂是:萬國皆下品,唯有美最高。
不用說美國人看不懂中國,聽不明中國人之哲理,以致而造成誤判,就算世上許多黃面孔的華夏後人,炎黄子孫,同樣也犯了這種用西方眼看東方龍的嚴重錯誤,就以HK這彈丸之地,和中國大陸一衣帶水,這類人也一大堆,而且都是學問很高的,無他,人就是往往不經意地為自己的意識形態傾向所引導,到死仍不知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定絕對正確的,希特勒,和現代的安倍等人,還有香港那班唯美是從之人就是表表者。
平淡是個人之福。平安是家庭之福。
平穩是國家之福。平靜是全球之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480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4-23 18:47:3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Narhhy #2 的帖子

美国何时才能读懂中国?!
美国根本就從來沒有读懂中国的意圖,
只著重中國如何读懂美国!
因為美國才是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13

主題

3萬

回帖

7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79154

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4-4-23 19:5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單看韓戰, 越戰, 花旗佬都係头大冇腦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31

回帖

13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30
發表於 2014-4-26 07:25: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zeal_of_fuck #4 的帖子

我都覺- - 邊個拳頭大 邊個話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99

主題

760

回帖

3188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3188
發表於 2014-4-26 16: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1000year #1 的帖子

國与国从来就只有國家利益,沒有老朋发.現亜洲地区錢最多,美國当然把重点放在亞太,中東的油已不重要,2年后美國的油基本自蛤.老美已从亜太地区获得巨大的政经利益,經济已开始复苏.是中国沒有读懂民主自由國家的运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13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