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這25年來雖無可避免的出現跌宕起伏,但總體上看還算具有建設性;在莫斯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並吞克裏米亞後,這種關係可能就此劃下句點。冷戰問題專家認為,接下來出現的新格局可能更危險。
1989年柏林牆倒下後,美俄就致力結束冷戰時期的敵對勢態,盡全力構建新型的夥伴關係,雖然間中面對過多次的危機,但雙方都能夠以特有的方式去克服;導致兩國關係出現裂痕的科索沃、伊拉克、格魯吉亞問題,最終都能通過“重新設定”雙邊關係,還原兩大國之間難得的均勢。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分析,普京總統把克裏米亞從烏克蘭手中奪走,可能迎來一個更加危險的新時代,就算不會重現一些人所擔心的冷戰格局,兩國之間看來也會面對難以克服的長期對抗和關係疏離。美俄雙邊關係再次“重新設定”的機會,目前看來是遙不可及。
曾擔任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俄羅斯事務顧問蓋蒂指出,克裏米亞事件有如地震,強度不止四級。她表示,雖然不會重回冷戰時代,但1989年的夢已經破滅。
小布什政府國安顧問哈德雷認為,普京有力地否定蘇聯解體後的國際秩序,要從這次的衝突中恢複關係比過去更加困難。
哈德雷說:“普京要重寫冷戰後的曆史,對歐洲的未來,我們處理的方式截然不同。”
所謂冷戰是意識形態的衝突,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對抗。專家認為世界回到冷戰時代的可能性不高,雖然普京當自己是反美情緒的主導者,但他的理念植根於俄羅斯民族主義,並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他所聚焦的是俄羅斯周邊鄰國。
不過,專家強調這並不表示西方國家不會面對挑戰。
冷戰史學家多布斯指出,接下來可能出現持久和劇烈的東西方衝突。新的對抗形式同冷戰時期不完全相同,因為這場角力不是為了爭奪世界的掌控權,事實上它更像南斯拉夫,衝突的規模更廣也更危險。
文章指出,這種情況既不是新冷戰,也不是華盛頓1989年立意構建的新關係。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庫欽斯說:“我們恐怕需要針對與25年來全然不同的問題去進行探討。普京當權的一天,想要美俄盡早恢複當初的關係,在我看來十分困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