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88|回覆: 12

[中港交流] [轉貼] 大陸人的"恩主心態"從何來

  [複製鏈接]
簽到
325

48

主題

1194

回帖

3960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3960

「友誼大使」勳章

發表於 2014-2-19 22:44: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下乃轉貼自"騰訊評論"的"今日話題", 文長字多, 我頗認同這篇分析, 值得深思.
----------
大陆人的“恩主心态”从何来
http://view.inews.qq.com/a/NEW2014021901222202

2014-02-19 今日话题
近日,有组织在香港举行“灭蝗”游行,部分港人与大陆人矛盾又成热点。深究起来,争执中,部分大陆人仍对香港有一种恩主心态。而进一步探析,如今大陆人这种恩主心态十分普遍,针对的也不只是香港。

随着经济强势,部分大陆人对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种“恩主心态”1、随着经贸交流,部分大陆人有了“恩主心态”,对香港、澳门乃至台湾地区尤为显著


部分大陆人好以“恩主”自居并非新鲜事。面对香港这次所谓的“灭蝗”游行的辱骂与围攻,不少大陆游客在接受采访时就表达了“如果不是我们过来消费,香港不会这么好,香港人吃什么呢”的观点。虽然这些游客在被“围攻”后表达的观点不免偏激,但这样的论调却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一位内地旅客滞留香港机场,向记者抱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在采访中就抛下一句:“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顾你们, 香港就完蛋了”,震惊全港,令很多港人对内地人开始有意见。而随着赴澳门以及台湾旅游的大陆游客越来越多,相似的摩擦也同样出现在澳门和台湾。

而对于大陆人这种“恩主”心态,并认为香港的繁荣是大陆“恩赐”的观点。不少香港人反感至极。而这种反感的表现除了个别港人的游行,还可以通过一些民调瞥见端倪:今年一月初,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电话抽样访问1016名市民的调查结果,受访者三成八自称“香港人”,一成七自称“中国人”,自认“中国人”的比率创历年新低。另外四成五自称是“在港中国人”或“中国在港人”。

2、在与美欧等国的贸易中,甚至对美债问题,大陆人的 “恩主心态”也挥之不去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陆变得有能力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频繁的经贸和人员往来。而“恩主心态”也随着这些进一步蔓延,不仅仅局限在对港澳台地区。特别是经过上一轮经济危机,使得不少国人相信中国对于全球经济“救世主”的角色,认为“欧美是依赖中国才能摆脱金融危机,而如今欧美国家的繁荣也十分依赖中国。”

而对于这种“恩主”心态,另一个十分典型的表现就是美债问题。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去年11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就达1.3167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面对巨额的美国国债,就不断有大陆民众隔空喊话要美国"还钱”。甚至还有人认为如果不是中国购买美债,伸出援手,美国政府早就会破产了。而中国购买美债的这种投资行为,在这些人的眼中也成了一种“政治恩赐”。

3、不仅如此,在大陆的一些城市中,甚至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也会有类似的“恩主心态”

更为夸张的是,这种“恩主心态”并非仅仅针对港澳台地区亦或是欧美这些国家。即便在大陆人群体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甚至相同地域的人之间,这种“恩主心态”也广泛的存在。

比较常见的是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的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恩主心态”,这种“恩主心态”往往与排外并存。一方面,大城市的某些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态度就是认为其抢占了自己应有的资源,赚走了自己手里的钱。而另一方面,他们还会因此而产生一种优越感,认为是自己“赏了他们口饭吃”,自己是外地人的“恩人”。

错把互惠的交易当做“买方的恩赐”造就了“恩主心态”1、面对大陆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买方的大陆人,在心理上变得强势有人之常情

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让不少大陆人的钱包变的殷实,底气也变得更足了。特别是在买卖双方的博弈中,持有资金的买家相对主动,这种主动的选择权和支配感很容易使得买家的心理上变得比较强势,这也算人之常情。

2、人之常情之外,把互惠的交易当做买方给卖方的恩赐造就了“恩主心态”

不过对于不少大陆人来说,却把这种心理上的优势当作了“恩主心态”,把自己给卖家的资金和利益当作了“恩赐”。而说到底,这种错误的心理就是因为有些人搞不清做生意和恩情的区别,把买卖双方比较平等的“互惠互利”,变成了由买方“支配”的居高临下。

而以双方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这种“恩主心态”或者认为“香港、台湾等是靠内地的恩赐才能繁荣”的观点也就变得十分可笑了。因为说到底,内地虽然确实为香港提供了不少政策上的优惠,但更多的时候所谓的恩赐其实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意,一方购置所需,一方赚得盆满钵满,以此认为中国大陆对生意伙伴“恩情浩荡”并不合适。

以香港为例,事实上,香港从内地获得的从吃穿用到水电能源,并没有少花一分钱,有时甚至更贵。以香港的供水而言,有六至七成取自东江水,年最高供水量可达11亿吨,现时年供水约7亿多吨。2011年之前的合同中,每年向港供水为8亿吨,实际使用则不足8亿吨(上一年度用水7.17亿吨,支付近32亿港币),节省的部分依然要付款,有香港媒体形容这是把两亿港币倒入海里。而根据信报的数据,为香港的供水业务广东可以赚取高达5成的利润。再说供电。从1979年开始,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即已经与广东电力并网,售电给广东。如今,香港本地的两间电力公司:中华电力与港灯公司,在离岛设立的发电厂,足以供应港九新界地区。只有一部分工业用电,是购买自深圳大亚湾核电站。

3、对美债等一些问题的不了解也促成了大陆人恩主心态的形成

把生意当作恩情是一种错误认识,而认为“购买美债”这样的行为也是恩情则源自对复杂金融问题的不了解。

实际上,中国购买美债也是一个双赢的生意:美国国债至今并没有不良记录。无论多大的困难,就是在二次大战中,也总是到期还本付息,从来没有违约过。美债因其优良的信誉,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最可靠的资产”。如今,美国国债的日交易额为5000多亿美元,全部可交易公债的年换手率为33次,美债依旧是全世界容量最大且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市场。

总结来看,中国超过3万亿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债是最稳妥的选择之一。而把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这种自愿的投资行为,延展为中国成为了美国的恩主则显得十分荒谬。

某些社会因素以及宣传,使得有些人认为“恩主心态”理所当然

除了对交易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某些金融知识的不了解,大陆人在生意中的“恩主心态”也受到了不少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宣传的影响:

1、随“大国崛起”而滋生的“强国心态”,令部分大陆人有居高临下的心态

在快车道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使得短短二十年间,香港的地位就从亚洲的金融中心逐渐被变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大城市。香港如此,其它地方的情况也类似。在这种地位的快速升降间,中国大陆人的心态也有一些变化。随着大国的崛起,一些大陆人在外面的“强国心态”就显露出来。毕竟大陆人背后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就使得部分人会秉持一套高高在上的大中华居高临下的心态,用一套狭窄、闭塞甚至敌意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些事情,强化了“恩主”的感觉。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就曾评论到:中国面对诸如非洲国家这样的穷国小国时,对和这些国家经贸之中的摩擦要认真对待。不应该在互动中一面强调“友谊”的口号,一面又以一种恩主的姿态出现。

2、在政府对资源的高度的管控下,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力也会带来误读

此外,中国大陆相较于其它国家与地区拥有一个十分强势的政府。常常是政府决定政策如何,资本就如何运转,而享受到政策“照顾”的地方就能快速获得繁荣。这就给不少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某地经济发展得好,一定是政策好,获得了国家的支持”。而这种误读同样也会强化“恩主的心态”,让一些大陆人觉得某地变得繁荣是“沾了政策的光”。

3、延续多年的宣传的语态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恩主心态”的蔓延

其次,在媒体人胡子莫看来,长期错误概念的灌输,让一些人有了想当然的“恩主心态”的错觉。还以香港为例,比如当初CEPA(两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协定)的签订,北京媒体将之称为“送大礼”,但其实这其中完全依据世贸组织的原则及标准。香港跟其他国家和地区早就实现了这种经贸协议,签CEPA不过是把内地与香港之前不正常的贸易关系规范化、正常化。如果说这也是送大礼的话,美国、欧洲、日本,几十年前就送给香港了。



再比如,当年内地供应香港生鲜食品的“三趟快车”,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的宣传造势就达到了顶峰,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吴仪特意以全程随车押运的方式,向世界秀出供港“三趟快车”。而时任外经贸部“供应港澳三趟快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旭更是曾应邀请参加当年春节联欢晚会,在《三趟快车奔香江》节目中,金旭亲自介绍“35年风雨无阻的三趟快车”。宣传通过“三趟快车”,将内地塑造成了支持香港的大后方。但实际上,长期在香港经营和销售供港食品的华润集团,对此却自称“三趟快车”是出口创汇的‘蓄水池’”。

现如今,这种宣传语态也并未消失,诸如“中美、中英签署贸易大单,中国送出数十亿美元大礼”的描述仍然不时见诸报端。

4、最后,中国人把生意和人情混淆的历史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政策宣传因素外,中国传统文化里,做生意也不是一件纯粹的事,而这种文化上的耳濡目染对这种“恩主心态”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历史上,这种把生意当恩赐的感觉更为明显。比如在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是不需要外贸的,一切货品自给自足,域外新奇物品也只需要“藩国进贡”。当时只是为了对崇尚中国货品的洋商体现一点恩赐,朝廷才在广州开设了一个港口,接待来做生意的洋商。

而如今,在中国,生意和人情之间仍旧有巨大的交集,有些卖家做成生意后仍然会以“赏口饭吃”来表达对买家的谢意。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陆人以己度人,在本比较平等的贸易中掺杂着诸如“恩主心态”这样的其它因素也不足为奇。

第2709期 本期责编张春续

出品 腾讯评论

在经贸关系中,付钱的买方确实相对主动,这种主动容易使得买家有一种“优越感”。但部分大陆人将这种“优越感”升至“恩主心态”,并以“恩人自居”,对很多问题指指点点甚至招致反感。而这种“恩主心态”的养成其实和大陆长期来的历史政治条件以及宣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發表於 2014-2-20 13:22:32 | 顯示全部樓層
凡經濟興起的地區或國家的國民都多少會有這種什麼樣(恩主心熊),不是今天的大陸同胞所獨有,口袋裡有錢,往其它地方花錢,,尤其是花大錢的一小群人更加突出。
不要忘了上世紀香港大爺,台灣大爺在大陸,越南等窮地方那種暴發的咀臉,比現在那斑大陸客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不是說:有這種心態是件好事,而是想說明,一個窮地方的國民一旦興盛富裕,洐生這種現象是正常不過的事。
西方商業社會的座右銘: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就講明了一切。


平淡是個人之福。平安是家庭之福。
平穩是國家之福。平靜是全球之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35

主題

2萬

回帖

4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46865
發表於 2014-2-20 15:49:02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文章是我近期比較理性点的文章, 至少明白香港是付了錢來買大陸的水, 而不是大陸給香港的恩賜, 是生意, 但我們的香港政府郤不會要求談价.  可能有去談, 但沒有結果, 即做不到事, 希望香港人可以看到這文章, 有新的思維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296

主題

838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戲劇之王」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4-2-20 16:41:01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52

主題

1萬

回帖

2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27632

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4-2-21 00:13:10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算是一篇少有肯反省一下的大陸評論。可惜咁快被 delete,証明文章講中某些人的要害。
很多大陸人已經被官方洗了腦,真的以為幫你買東西是恩賜,而不是一般的買賣關係,再不檢討這種思維最終令全世界都覺得討厭,遲早自食其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19

主題

9785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2-21 00:48:24 | 顯示全部樓層
係囉!既然咁不滿,索性唔好來香港,反正羅湖商業城大把LV手袋買,奶粉又有蒙牛依利咁多優質品牌,駛Q來香港買咩!
藍屍五毛四步曲
-扮中立, 唔認自己藍
-自己講的就唔駛證據, 人地講的就叫對方拿出證據
-人地比出證據, 就話未睇過冇聽過我唔知你話遮....
-到詞窮理屈, 就退回原位話我中立唔關我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主題

7745

回帖

110

積分

初級會員

  弱智大愚

積分
110

「寶島之星」勳章「神州之星」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遊藝專家」勳章「棋藝大師」勳章版主勳章

發表於 2014-2-21 02:49:29 | 顯示全部樓層
gogogogo 發表於 2014-2-19 22:44
以下乃轉貼自"騰訊評論"的"今日話題", 文長字多, 我頗認同這篇分析, 值得深思.
----------
大陆人的“恩主 ...

不完全認同,但亦不能完全否定.....只好說''一樣米養百樣人''
我喜歡九搭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810

主題

9935

回帖

100

積分

禁止訪問

Smart Gor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論譠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4-2-21 07: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21

主題

994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4-2-21 08:29:38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人幾十年前返大陸一樣有"恩主心態".

現在只是風水輪流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810

主題

9935

回帖

100

積分

禁止訪問

Smart Gor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論譠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4-2-21 14:13:25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1194

回帖

3960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3960

「友誼大使」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4-2-21 21:56:2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逗利是佛 #7 的帖子

可惜宜家中港傳媒(不分左中右)都不若而同妖魔化兩地的民眾, 實在是"國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2178

回帖

1060

積分

金牌會員

積分
1060
發表於 2014-2-21 22:18:46 | 顯示全部樓層
gogogogo 發表於 2014-2-21 21:56
回復 逗利是佛 #7 的帖子

可惜宜家中港傳媒(不分左中右)都不若而同妖魔化兩地的民眾, 實在是"國難".

本來系相互依存,而家就吊來吊去,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1194

回帖

3960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3960

「友誼大使」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4-2-21 22:37:5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marcowoowoo #12 的帖子

正是.  香港傳媒就唔講, 反正各有居心, 但國內官媒卻不斷妖魔化香港, 非常重炮, 好似想將香港推出去咁 (分裂國家), 就真係莫名其妙.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11 22: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