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
發表於 2014-2-16 15:24:29
|
顯示全部樓層
「要像健全人士一樣練習」
四人的運動員生涯乃至人生,家人的支持自然少不了,蘇樺偉更說當年要是沒有祖母的堅持,他不可能活到今天。除了家人,他們也遇到了不少貴人。對於張耀祥來說,當年的教練馮蓮娜「不僅是教練,還像媽媽」,陳成忠也說這名像媽媽的教練對他們很是保護。
但說起另一名被他們稱為「魔鬼教練」的潘健侶,他們同樣心存感激,訓練時的「魔鬼」平時也會像大哥哥一樣。陳成忠依然記得潘教練對他們說過的一句話:「在運動場上不要當自己是傷殘人士,要像健全人士一樣練習。」他們以為沒可能達到的時間,都在潘教練的訓練下達成;到了正式的比賽,他們也多次刷新紀錄。1996年拿到殘奧會接力賽的冠軍後,連續三年,他們都跑出了破紀錄的時間。
趙國鵬眼中的潘教練還很有耐性。傷殘運動員練體能、技術都比健全者難,潘教練就一次次陪着他們練,他曾告訴隊員:「一次不行,就練十次。」蘇樺偉說:「教練很了解我們的能力,也讓我們了解自己的能力。」
雖然在個人賽中,他們各自都可以克服身體的缺陷,贏得不錯的成績,但在四人接力賽中,因為患有痙攣,接棒就成為他們最難克服的一環。陳成忠憶述,1996年前他們幾乎每次接棒都失敗,成功的只有一次。正因如此,1996年的殘奧會,這四人差點沒能代表香港去跑4×100米接力,但當時的代表團團長蔣德祥卻給予信任,堅持帶他們出賽。
賽前一個月,潘教練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調整排序訓練:張耀祥和陳成忠都是用左手的,所以不能安排在相鄰的次序;趙國鵬因為聽力不好,所以不能安排在起跑位。比賽時,隊員間也會根據各自的狀態互相遷就。那年跑4×100米前,蘇樺偉才剛先後跑完100米、200米和400米,體力消耗較大,他的前一棒趙國鵬便在交棒前多跑一點。那一年,他們第一次上了報紙頭條,但蘇樺偉最開心的還是跑完有可樂喝。
2000年殘奧會,蘇樺偉大豐收,除了在個人賽上摘下三枚金牌,也在接力賽上取得兩枚銅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