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北京訪問的英國大學與科技國務大臣大衛·維萊茨14日向中新網記者介紹英方對於中國科技創新實力的最新評估報告時表示,中國“山寨”式的產品創新模式正顯現出轉為“一種增加產品附加值獨特方式”的潛力。該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年科技創新能力有顯著提高。
這份名為《中國的吸收發展期:中國創新與研究,英中合作展望》的報告由英國創新基金會發佈。報告指出,國際上對於中國企業從歐美國家“剽竊”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的質疑已在慢慢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國本土科技創新能力,重視增進合作實現共贏。
報告稱,中國“山寨”式的產品創新模式正在吸引全球目光,它不是被簡單視為模倣,而是一種增加產品附加值的獨特方式,尤其在尖端製造業、電子產品和創意領域。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科技創新走向國際市場。
“我在中國能感受到科技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這從中國科研報告的迅猛增長中可見一斑”,維萊茨表示,英方願與中國分享其在創意產業、資訊數據、合成生物學、航太科技等領域的創新經驗,“中國是我們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先合作夥伴”。
該報告數據表明,在聯合發表科研論文方面,英國已在2011年取代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二大合作夥伴,目前中英聯合資助的科研項目總價值已達4700萬英鎊。報告建議,中英兩國應在科研創新領域制定“五年合作戰略”。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14日會見維萊茨時,雙方一致同意加強雙邊創新合作。
同日,在北京機床研究所為中英聯合實驗室項目剪綵的同時,維萊茨宣佈了3項總研究資金超過700萬英鎊的英中聯合科研項目資助基金,包括英國研究理事會、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和中國科學技術部將共同出資300萬英鎊,以支援在可持續製造業領域的研究與創新合作;英國研究理事會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共同出資400萬英鎊,用以資助中英科學家開展幹細胞研究第二階段工作;以及英國研究理事會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資助5個中英合作項目,以支援中英研究人員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合作研究。
維萊茨說,“我相信,未來幾年我們的合作項目將收穫豐碩成果,並將有助於推動兩國經濟繁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