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24日
THE LEX COLUMN
Google發難 「曲」終人散
Google那些傢伙真吝嗇,竟然盤算把曲奇拿走。企業現時利用名為「曲奇」(cookies)的小型軟件程式,追蹤用家在網上的一舉一動。相信大家上網時都有類似經驗:在網上選購過單車裝備後,會發現最常瀏覽的網站連結旁邊,連續多天出現單車頭盔廣告。Google現正探索其他技術取代曲奇,以便更有效鎖定互聯網用家賣廣告。
發針對廣告要問Google
曲奇是數碼廣告界賴以為生的工具,私隱權益倡議者對之卻極反感。Google正考慮採用一種識別個人身份的新方法,既能容許廣告業進行針對性的宣傳,又容許消費者(當然還有因利成便的Google)更大程度地控制有關個人資料。新計劃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但一旦落實,廣告商日後若需要用家資訊,大概就要經Google索取,而不能自行搜集。
根據媒體研究及投資機構Magna Global的數據,數碼廣告市場總值超過1000億美元,搜尋與展示式廣告(其中以搜尋佔大多數)以及流動/視頻廣告兩大陣營平分秋色,市場份額各佔500億美元左右。花在流動/視頻的廣告開支也倚賴曲奇,至於倚賴程度有多大分析家卻莫衷一是,估計數字亦不盡相同。儘管如此,曲奇作為網上廣告商業模式重要一環,卻是不爭事實。
廣告商憂慮,隨着曲奇消失,日後將會三餐不繼。但在Google盤算新技術的消息曝光前,曲奇其實早已追不上時代,面臨淘汰。Mozilla瀏覽器Firefox及微軟的最新版Internet Explorer,已納入種種阻止追蹤用家一舉一動的措施,即使不是預設模式,也只消一按滑鼠就搞定。蘋果Safari瀏覽器更杜絕一切曲奇程式。
技術落後私隱保障欠周
曲奇屬於早期科技,卻要在一門一日千里的生意上擔大旗。曲奇不適用於流動裝置,但消費者卻愈來愈倚賴流動裝置上網。私隱保障的新趨勢加上數碼業的不斷演進,意味着以其他方案取代曲奇實在無可避免。但大家可以放心,曲奇崩潰以後,廣告商肯定會想出其他方法監視我們。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Google正盤算另設識別個人身份程式取代曲奇,既能進行針對性廣告宣傳,亦讓用家更大程度控制相關資料。(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