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73|回覆: 2

[其他] THE LEX COLUMN 2013年9月18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9-18 22:25: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3年9月18日

THE LEX COLUMN
好淡因素角力 港樓波動難敵

任何人5年前若有勇氣買進香港各大地產發展商的股票,最初縱使惶恐不安,輾轉反側,但不久之後即可受惠於驚人的升浪。畢竟,香港既與美國廉宜信貸掛鈎,又能受惠於內地經濟增長。不過,隨着世界各地紛紛為美國聯儲局超寬鬆貨幣政策步入尾聲作好準備,中國大陸經濟穩步增長是否足以繼續支持這些地產巨擘的股價?

儲局退市vs內地回穩

房地產在香港的位置特別舉足輕重。根據財經資訊及研究機構S&P Capital IQ的數據,全球十大上市地產發展商中9家來自亞洲,而香港四大地產商──新地(016)、長實(001)、九倉(004)及太古(019)──已佔去其中淨資產總額一半。除了亞洲以外,沒有多少地區的主要電力公司同時持有重大地產發展項目的股權;亦沒有多少家地鐵經營商能透過地產發展及物業管理,賺取超過一半收益。

過去五年,恒生地產分類指數總回報平均每年超過12%,較美國同類指數的回報高出1倍,較英國大型地產商高出五成。

關於樓市已現泡沫之說時有所聞,雖則住屋價格過去五年翻了一番,但如今卻有所回落,較今年高位已下跌3%。早在市場預期美國將收緊貨幣政策前,港府推出遏樓市措施如提高買家印花稅及收緊按揭貸款限制,再加上供應增加,已收到冷卻樓市之效。

中國大陸買家向來是本港樓市的中堅分子,置業主要為投資之用。鑑於這批買家亦敬而遠之,大部分樓市觀察家均預期,本港樓價今年或會下跌一成。不過,內地客對香港樓市的興趣並不限於住宅物業,還有商舖。九倉上月公布,大受內地旅客歡迎的海港城商場經營利潤上升17%。

重升值輕租金回報

那麼,買入零售商舖業主的股票,沽出住宅物業發展商的股票,不就行了?其實沒那麼簡單,因為香港大地產商不僅同時涉足上述兩大範疇,在中國大陸亦有業務。不過,它們仍以香港為業務核心;而香港樓市向來建基於價格升值,而非租金回報率,此所以不少用作投資的物業甚至沒有放租。

有鑑於此,加上聯儲局「收水」及內地經濟回穩的力量漸次發揮作用,樓市前景即使在最樂觀的預期下亦難免波動起伏,地產股表現亦當如此。無論是香港物業市場哪個範疇,現時都不是入市時候。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香港樓市靠升值而非租金回報支撐,一旦聯儲局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即使內地經濟回穩,地產股亦難免波動起伏。(彭博圖片)
 樓主| 發表於 2013-9-18 22:30:31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9月18日

THE LEX COLUMN
萊斯去國有 利字勿當頭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適逢金融危機爆發5周年,英國政府開始減持萊斯銀行(Lloyds Banking Group)的投資,逐步解除這項最大型的拯救行動之一。

在這場退市派對中,英國可謂姍姍來遲。須知道其他歐洲政府整個夏季都忙於把手上的銀行投資脫手,美國的進度更超前很多。但無論如何,有關行動仍受到歡迎。

英國政府並不急進,首階段只售萊斯6%股權(持有合共39%股權),而且直截了當地透過機構配售進行,而非部分論者建議的首次公開招股或其他迂迴曲折的售股方式。當局出貨亦正是時候。過去一年,萊斯股價攀升近一倍;該行市賬率現為1.4倍,與滙控(005)看齊,僅略低於渣打(2888),看來價值已全面獲股價反映。

只要配售定價高於每股73.5便士,政府更可誇耀這次拯救行動有利可圖。萊斯股價周一收報77便士,可見利潤仍然在望。不過賺錢與否其實並不十分重要,皆因政府當初注資,目的並非賺錢,而是阻止銀行倒閉引發的連串惡果。如今目的已達到,同時賺得利潤固然可喜,但卻非重點所在。

上述考慮對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重要性更甚於萊斯。英國政府當初以平均每股500便士購入蘇皇股票,如今每股卻僅值367便士,可見這筆投資仍然虧損嚴重。但當局必須克服「見家鄉」心態,不要一直持有直至股價回升至500便士水平。

蘇皇股價表現今年一直拖泥帶水,只因政府過度干預銀行事務,且業務有可能以「好銀行/壞銀行」的形式分拆。相比之下,萊斯股價則受惠於市場憧憬政府行將退出而上揚。在把蘇皇納入退市大計的問題上,政府實不應耽誤太久。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英國政府將出售萊斯持股(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4

回帖

203

積分

中級會員

積分
203
發表於 2013-9-18 22:31:44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9月18日

THE LEX COLUMN
經濟復蘇現「箱」機

互聯網也許令白紙及報紙步向衰落,但對於卑微的紙箱,互聯網的影響卻截然相反。瓦通紙目前是製漿造紙工業的亮點,只因為隨着經濟擴張,大量貨物須先裝箱,才能運送到各地。

美國紙品公司Packaging Corporation of America(PCA)就打賭經濟可望擴張,因而於周一宣布收購對手Boise,計算債務後作價每股12.55美元或略少於20億美元。收購完成後,PCA的容器用硬卡紙產能將擴充近五成。

收購價較Boise上周五收市價溢價26%,但更耐人尋味的是,收購一方的股東一樣心滿意足,以致PCA股價急升逾10%。PCA正需要這類交易推動業務增長,並藉此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建立據點。另一方面,PCA預期,協同效益可省掉的稅前成本未來三年每年達1.05億美元。假如估計不差,PCA支付的溢價終歸會物超所值,股價因而大升實在合情合理。

由於造紙業早前已出現多宗併購交易,而整合對商品行業又總是好事,再添一項交易不僅有利PCA,亦有利於業界。在2011年,RockTenn同意以35億美元收購Smurfit-Stone,International Paper則以37億美元收購Temple-Inland。假如PCA交易落實,據巴克萊估計,四大生產商將控制超過四分三造紙業,高於2010年的65%。

林木產品諮詢公司博聞銳思(RISI)的數據則顯示,容器用硬卡紙價格在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肆虐時的數年內一直低迷,但去年中開始發力上揚,個別等級的硬卡紙價格更攀升20%以上。

紙品業顯著地步向理性,實在可喜可賀。至於電訊業、服裝零售業及有線電視何時才趨於理性,各界仍引頸以待。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經濟復蘇帶動紙箱需求上升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