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18日
THE LEX COLUMN
好淡因素角力 港樓波動難敵
任何人5年前若有勇氣買進香港各大地產發展商的股票,最初縱使惶恐不安,輾轉反側,但不久之後即可受惠於驚人的升浪。畢竟,香港既與美國廉宜信貸掛鈎,又能受惠於內地經濟增長。不過,隨着世界各地紛紛為美國聯儲局超寬鬆貨幣政策步入尾聲作好準備,中國大陸經濟穩步增長是否足以繼續支持這些地產巨擘的股價?
儲局退市vs內地回穩
房地產在香港的位置特別舉足輕重。根據財經資訊及研究機構S&P Capital IQ的數據,全球十大上市地產發展商中9家來自亞洲,而香港四大地產商──新地(016)、長實(001)、九倉(004)及太古(019)──已佔去其中淨資產總額一半。除了亞洲以外,沒有多少地區的主要電力公司同時持有重大地產發展項目的股權;亦沒有多少家地鐵經營商能透過地產發展及物業管理,賺取超過一半收益。
過去五年,恒生地產分類指數總回報平均每年超過12%,較美國同類指數的回報高出1倍,較英國大型地產商高出五成。
關於樓市已現泡沫之說時有所聞,雖則住屋價格過去五年翻了一番,但如今卻有所回落,較今年高位已下跌3%。早在市場預期美國將收緊貨幣政策前,港府推出遏樓市措施如提高買家印花稅及收緊按揭貸款限制,再加上供應增加,已收到冷卻樓市之效。
中國大陸買家向來是本港樓市的中堅分子,置業主要為投資之用。鑑於這批買家亦敬而遠之,大部分樓市觀察家均預期,本港樓價今年或會下跌一成。不過,內地客對香港樓市的興趣並不限於住宅物業,還有商舖。九倉上月公布,大受內地旅客歡迎的海港城商場經營利潤上升17%。
重升值輕租金回報
那麼,買入零售商舖業主的股票,沽出住宅物業發展商的股票,不就行了?其實沒那麼簡單,因為香港大地產商不僅同時涉足上述兩大範疇,在中國大陸亦有業務。不過,它們仍以香港為業務核心;而香港樓市向來建基於價格升值,而非租金回報率,此所以不少用作投資的物業甚至沒有放租。
有鑑於此,加上聯儲局「收水」及內地經濟回穩的力量漸次發揮作用,樓市前景即使在最樂觀的預期下亦難免波動起伏,地產股表現亦當如此。無論是香港物業市場哪個範疇,現時都不是入市時候。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香港樓市靠升值而非租金回報支撐,一旦聯儲局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即使內地經濟回穩,地產股亦難免波動起伏。(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