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37|回覆: 0

舊時廣東話 [转载]

  [複製鏈接]
簽到
3403

355

主題

553

回帖

1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11638

「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超級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3-9-2 23:45: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日前在上下古今版讀到劉清洲先生大作《話語的變遷》,不由拊掌讚歎,因為這一年來,我也在為同樣的話題積聚回憶。五十多年前我在廣州,那時的許多日常話語也和現在不同,收錄下來可與同時代的人分享懷舊,不同時代或地域的朋友,也可以廣見聞。

五 ○年代初,我在廣州讀小學,男女老師均稱為「先生」,上課叫「上堂」,下課叫「落堂」,下課鈴響而老師繼續講課,叫「拖堂」,放學時頑皮學生被老師留下來 叫「留堂」( 上海話叫「關夜學」,並且至今稱學校為「學堂」)。多年以後,我讀禪宗語錄,讀到當時的禪師「上堂」開講,才知道「上堂」這話語其來有自。
那 時的同學稱為「書友」(粵語讀上聲,柚音,類例:拍拖的對象稱為「拖友」),三年級叫「三年班」,橡皮叫「擦紙膠」,唱歌叫「歌詠」,學校儀仗隊用的鼓叫 「洋操鼓」,算術題的答案叫「得數」。後來,我讀錢穆先生回憶錄,錢穆先生也說「得數」,於是知道舊時這樣的說法,並不限於百粵。
再說日常生活用語。保溫瓶稱為暖壺,開水叫做滾水;買米叫「糴米」,不識字的人也這麼說,我是讀到高小才學會這個字,於是驚訝我們的話語如此古雅。
收入叫做「入息」,發薪稱為「出糧」,說某人「不生秀」,是指此人「沒出息」。兒時很奇怪為什麼人也會「生銹」?長大後讀了些古詩文,見到「麥秀」、「苗而不秀」等語,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用莊稼出苗和抽穗作比喻。「不生秀」是指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起床叫做「起身」,近讀逯耀東先生《燈火樊樓》一文,也有此說。
那時,家中往往會掛一個「月份牌」(日曆),每過一天 撕去一張。月份牌的硬板紙上,印刷著女明星的畫像;每張日曆紙上,還會註明當天的「代電」。
「代電」是一個漢字,唯一地代表某一天,供發電報使用,可以節省字數,就像雲南省簡稱為「滇」一樣。也有些人會把日曆紙撕下來,捲進菸葉抽菸。
家居點燈要用到「火水」,火水燈、火油燈,就是煤氣燈。照相用的閃光燈,那時叫鎂光燈。晚上室外聚集或者擺地攤,會點起十分明亮的「大光燈」,它需要打氣,故又叫「汽燈」。
生病去就診,稱醫生為「先生」;西式醫院有「看護」(護士),賠償醫藥費叫做「賠湯藥」;孕婦則被叫做「大肚婆」,那時許多地方都如此稱呼。
出門在外,不是「搭車」就是「搭船」,所產生的旅費叫「水腳」。輪船叫做「電船」或「火船」,輪渡則稱為「 橫水渡」。
市內還可以騎單車或者電單車(摩托車);而上世紀早期,自行車還曾經叫「自由車」,這是我在程小青翻譯的《福爾摩斯探案大全集》中讀到,篇名為《自由車怪人》。
那時,專家、愛好者被稱為「專門家」,運動愛好者就叫做運動家,稱為「家」的門檻比現在低得多。
再說娛樂。有些高級酒店或商場,有升降機(電梯)可供客人上、下樓。飯店的服務員說法最多:服務生、侍應生、侍仔、西崽、企堂、堂倌……,不一而足。
吃飯點菜,有一種配好套比較優惠的,叫做「合菜」,如今叫「套餐」。不過數年前在北美中餐館,還看到叫「合菜」。
跳交際舞,就是交誼舞。到戲院去,可以看大戲或者文明戲(話劇),也可以看映畫或者叫影戲的(電影),演員叫做「戲子」 。後來看到一部研究京劇的書,叫《大戲考》,又看到日語漢字也把電影叫「映畫」,知道這些話語都有時代性。
有門路的,可以搞到「優待票」,獲得優惠。看戲或者看映畫,會免費或者交費獲得一張劇情說明書,粵人叫「戲橋」。回到家裡聽音樂或者聽戲,可以借助「留聲機器」,唱片就稱為「機器碟」。
看報紙,那時叫「新聞紙」,上面充斥著許多「告白」;做廣告叫「賣告白」,那時收音機裡聽到的「告白」,多是女聲播出,嗲聲嗲氣的,如:「七日香——香水」。
現在有錢人俗稱為「大款」,那時叫「闊老」,粵人稱「闊佬」。老闆稱為「事頭」,大概是指很多事情都歸他管的人,他「話得事」(粵語,說了算),所以是東主的意思。而老闆娘則叫「事頭婆」。
現在尊稱為「先 生、小姐」的,幾十年前在廣東稱為「先生、大姑」。北方人稱「師母」者,粵人稱「師奶」,則沿用至今。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lit/23346942/article-舊時話語?instance=wjbk4#ixzz2cfMwKxWw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14 15: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