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69|回覆: 3

[其他] THE LEX COLUMN 2013年8月20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8-20 20:38: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3年8月20日

THE LEX COLUMN       
中央扶壞銀 送舊好迎新

在中國,政府主導借貸與不良貸款可謂不可分割;兩者關係就好比當地四大銀行與各自的「壞銀行」一樣,如影隨形。據報道,其中一家「壞銀行」華融(Huarong)正就出售部分股權進行洽商,以便為明年的上市計劃鋪路。部分市場人士早就預期另一「壞銀行」信達(Cinda)將於今年較後時間上市,對華融出售股權的消息自然不會感到意外。畢竟,先清理對上一次貸款危機遺留下來的爛攤子,然後再集中精神處理下一波危機,不失為明智之舉。

「壞銀行」計劃上市

中國這些所謂資產管理公司創設於對上一次債務危機,業務十多年下來已大有發展。如今其中幾家較高知名度的資產管理公司可能集資上市,卻正好提醒外界,中國向來以何種方式處理嚴重貸款問題;對悲觀者口中另一山雨欲來的貸款危機,又將如何打算。

華融、信達、中國長城(China Great Wall)及中國東方(China Orient)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分別負責接收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939)、農業銀行(1288)及中國銀行(3988)的不良貸款。

根據里昂證券計算,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以賬面值計,合共接收總值1.4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相當於四大內銀總資產約15%。但在中國,債務重組的進展卻相當緩慢,以致四大銀行當初借予資產管理公司作買債之用的1.4萬億元人民幣,至今仍有8000億元人民幣未償還。

上述資產管理公司手持的不良貸款,現金回收率(cash recovery rate)只有20%左右,固然無補於事。中央政府高壓式干預,亦阻礙還款進度:資產管理公司原定於2009年及2010年還款,但財政部其時卻通知銀行,貸款將按照相同條件延期。華融整頓資產為上市鋪路其實有迹可尋,中央去年就出面代華融歸還部分欠款,為貸款延期以後首次。

內銀壞賬比率惹關注

大型內銀將於未來兩周內陸續公布業績,可以肯定市場關心的一大主題,將離不開各行公布的不良貸款比率(目前水平低於1%),與質疑者不堪設想的真實數字,到底有多大落差。須知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不良貸款比率一度高見20%左右。當年今日的中國自不能同日而語,投資者只能寄望,當局亦會以不同手法處理新一波危機。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中央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接收包括工行等四大銀行的壞賬,其中兩家正計劃上市。(彭博圖片)

12

主題

9607

回帖

3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36370

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141榮譽勳章

發表於 2013-8-21 08:32:29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for shar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21 22:34:18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8月20日

THE LEX COLUMN
華婦整「妝」 雅詩蘭黛當旺

對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而言,生活真是快樂美好。這家化妝品製造商既生產名字響噹噹的雅詩蘭黛系列,亦經營Clinique、MAC、Aveda、Bumble and Bumble及Bobbi Brown等知名品牌,不同市場商機似乎盡在掌握。

隨着新興經濟體愈來愈城市化,中產階級持續壯大之餘,婦女亦更踴躍投身職場,市場地域分散的雅詩蘭黛定能受惠其中。據集團上周公布的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的2013年財年,發展中市場佔銷售額近12%。中國經濟雖然回軟,但集團在當地的銷售仍錄得近二成增長。

雅詩蘭黛的美容產品享負盛名,自然亦以較富裕消費者為服務對象。去年,集團總銷售額增長6%,較環球高檔美容產品市場的總體增幅高出兩個百分點。但雅詩蘭黛旗下的奢侈品牌Creme de la Mer、Jo Malone及Tom Ford,合共增幅卻達20%。

集團去年的100億美元銷售額中,護膚產品佔其中44%,既是雅詩蘭黛最大業務範疇,同時亦是重大商機,特別在亞洲市場。就以中國為例,該公司表示,當地94%婦女使用護膚產品。但大多數消費者都採用廉價貨,難怪各大美容產品巨賈都總動員,向當地推銷奢侈護膚產品,冀能像名牌衣服及手袋一樣賣個滿堂紅。以銷售計全球最大化妝品製造商歐萊雅(L'Oréal)上周五就提出,收購面膜製造商美即控股(1633)。

雅詩蘭黛現股價報67美元,市盈率23倍左右,與過去三年估值平均數一致。這意味股價若要進一步攀升,相信要靠盈利加速增長帶動。

由於雅詩蘭黛的固定成本相當高,一旦經濟走下坡,進而打擊非必需品消費開支,集團就難免承受風險。假使這一天來臨,雅詩蘭黛的業績恐怕會很難看。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雅詩蘭黛中國銷售額增長近二成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21 22:34:36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8月20日

THE LEX COLUMN
萬惡ROE為首

萬惡之源並非金錢,而是股本回報率(ROE)。ROE質疑者指出,銀行過分着眼於這個表現指標,正是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大肇因。依照他們的說法,銀行為了讓ROE更上一層樓,不惜進一步加大槓桿,以致資本基礎過分薄弱,遇上經營環境轉差,更不足以緩衝虧損震盪。

銀行過分追求高ROE之所以惹人懷疑,還基於別的理由。一如所有根據損益表數字計算的指標一樣,企業只消透過一次性的項目,就可任意潤飾甚或長期扭曲ROE水平。

長期扭曲的問題對銀行業來說尤其普遍,只因為業界不時要把重組支出及不當行為罰款入賬。最後,ROE與股本成本(cost of equity)經常一併使用,由於後者的計算法更加含糊,間接亦打擊ROE的認受性。

ROE並非一無是處。既然監管機構正要求投資者向銀行注入更多資本,投資者希望知道相關股本將帶來多少回報,並鞭策管理層把目標進一步提高,實在無可厚非。畢竟,可供投資者押注的其他門路多的是。

銀行要提高回報,最輕而易舉的方法是加大資產負債表的槓桿水平,但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方法。無論如何,監管條例既已收緊,銀行管理層控制槓桿水平的自由度自然亦今非昔比。

如此一來,管理層就須另闢生財蹊徑。瑞典Swedbank的資本比例雖然遠高於歐洲同業平均數,但去年ROE卻取得13.6%的佳績。其他銀行欲與之匹敵,就須向資產周轉率及邊際利潤率等其他範疇埋手,從而創造股本回報。前者雖然困難但並非沒可能,後者則更為關鍵。

銀行業已相繼削減成本,但股東應繼續要求管理層推出更多節流措施。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Swedbank的資本實力與ROE俱佳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