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00|回覆: 2

[證券] 美林證券將"名存"實亡 第四季度或解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8-20 19:2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美林證券,這個曾經世界最著名的證券零售商、投資銀行和金融管理諮詢公司之一,已成為金融界99歲高齡大佬。然而近日美國銀行表示,計劃最早在2013年第四季度解散深陷債務危機中的美林證券,而這一決定也預示著,這一曾經雄霸世界金融界的巨頭美林終將“名存”而實亡。

  第四季度面臨解散

  近日,美國銀行表示最早會在2013年四季度解散美林證券,屆時美林證券將不再作為法人實體存在;美國銀行將保留美林證券作為其零售券商和投資銀行業務的名稱。美國銀行將會承擔美林證券的償付義務以及債務。

  有分析認為,將美林證券作為法律實體完全併入美國銀行有助於首席執行官布萊恩·莫尼漢完成每年8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目標。同時也符合監管機構對最大銀行應該在可能的危機中更容易進行清算的要求。

  據悉,截至2013年二季度,美林證券有620億美元長期債務;由於息差已經與母公司完全融合,這一轉變預計不會影響到美林證券的債券。

  昔日叱吒金融界

  如果將美林發展歷程比做拋物線,那麼如今的美林似乎在金融危機的重挫以及被美國銀行收購“失獨”後,則逐步走向拋物線的底端,面臨被解散的結局。然而,低谷之前的美林的確走過巔峰——以雄霸之姿馳騁美國乃至世界金融界。

  美林證券創辦于1914年,隨著上世紀50年代全球擴張的趨勢,美林擴張步伐加快,邁向亞太,在香港建立了亞太地區總部。經過多年的發展,美林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管理諮詢公司之一,並擁有1.7萬名財務顧問,在墨西哥、法蘭克福、巴黎等43個美國以外的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旗下所管理的客戶資產總值達1.7萬億美元,還持有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之一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近一半的股權,其管理資產總值約1萬億美元。

  傳統投行無奈式微

  事實上,不論是美國銀行略有“欺騙色彩”的美林收購案,亦或是其即將解散後者的抉擇,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後金融危機時代、慣性于混合經營模式下傳統投行的日漸式微。

  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追求利益和金融創新,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鑽1933年大蕭條後頒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勒法》分行規定的漏洞,相互進入彼此的傳統領域。1999年11月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法案》,法案的主旨是允許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互相從事對方的業務。混業經營一直到2008年,正是因為平時以證券發行、交易、風險投資為主要業務的投資銀行並不屑于吸收存款,這場由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令其陷入債務深淵,再難以重振曾經的業績與輝煌。

  金融危機後,貝爾斯登和雷曼倒閉,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將自己從投行改為銀行控股公司,而美林則將自己出售給美國銀行。縱觀美國商業銀行的整個發展歷程,其實是其與資本市場耦合的一個歷程,做大做強投資銀行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盈利的一個重要利潤增長點。解散美林證券不僅讓美國銀行得到擴大,其金融服務業也更加全面,想必這也是此次美國銀行續寫歷史“徹底拿下”美林背後的主要考量。

 樓主| 發表於 2013-8-20 20: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Kick Off 發表於 2013-8-20 19:27
  美林證券,這個曾經世界最著名的證券零售商、投資銀行和金融管理諮詢公司之一,已成為金融界99歲高齡大 ...

又一老店變成歷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0

回帖

81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81
發表於 2013-8-22 14: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