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失落感,長期累積下來形成的情緒化病,或許在精神科上都算是一個輕度的精神病變。
眾師兄不要以為小弟又在開玩笑,可回顧以前如德國的納粹時期的人們或中國文革時期的人們,他們當時那種失去常性,唯我獨醒,眾人皆醉,歇斯底裡,不顧後果,種種表現就是類似香港這類人,當然!論規模和影響力當然不能相比,但其潛在的誘因是有共通的。
人的思想傾向很奇怪,而且是有慣性的,如果一個人長期傾向和堅信於某一個信念,那他就會向这方面傾斜下去,意志力稍強的人或中途會搖擺不定,心存懷疑,但有些人天生個性固執,從一而終,這類人往住會為他堅信的"理念"不惜一切去犧牲和奉獻,甚而生命財產也在所不計,有許多革命家,政治人物就是這類,但如懷有這種性格的人是個平庸分子或是笨人,那他的行為可能就是一個極端(好或壞)。
那為何我會說是"失落感"呢?就是一群我上面說的懷有這種性格而又是個平庸分子的人,他們眼看着自己一直"堅信"的"事實"竟然和他們預料的"結果"是越來越遠,希望越來越渺茫而自己又無能為力那就是了,例如;這群人在二十年前堅信中國共產黨政權會越來越弱,很快倒台了,但歲月过去了,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恰恰是相反,那種內心的焦慮,無奈,痛恨交雜所產生的不平衡情緒就是"失落感"。
自然,這不是單一事件可以形成這么大的失落感,那是一種累進式的,舉例;他們在若干年前一直"堅信"到了某年香港就會有一個自己心儀的政客出來做特首(當然是和中共唱對台的),但隨着時光飛逝,眼看這個信念希望又好像越來越難達到,那種"無力感"強化了"失落感",長期過強的失落感只好宣洩在政府的渠道上,大凡與政府有關的人物,事物,都被視為鬥爭出氣的對像,人的情绪是有一個"爆發點"的,一些本應是平常的事也成了爆發的導火線,在"爆發宣洩"的過程中得到暫短的"勝利滿足感"來平衡一下內心的失落感。倒楣的警察無辜成為磨心出氣袋。
如何去醫治這群人的"意識形態失落感"病症,是件難度極高之事,非三言兩語或弱勢港府所能勝任,藥方太溫和騷不到病源,藥力太猛玉石俱焚,何去何從讓中央政府去煩惱吧!
補充內容 (2013-8-3 19:21):
林女士個性絕對不適合做教師,對己對人都不利,她從政比較有前途,尤其是充當激進派的先鋒最為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