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後由 controllboy 於 2013-7-5 11:10 編輯
爭議多時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一錘定音,發展局昨宣佈剔除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餘下的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重新引入公私營合作模式,預留多達48公頃土地與在區內持地的發展商換地發展,又將單位數目由53,800個提高至60,700個。民間團體斥公私營模式是赤裸裸的官商勾結,批評梁振英向發展商跪低。
發展局昨日公佈新界東北發展修訂藍圖,重新引入公私營合作模式,但局長陳茂波形容是「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根據新方案,若地產商或私人業主持有的土地位於規劃用途中定為私人房屋發展,只要土地面積大於4,000平方米便可向政府申請原址換地,補地價後便可自行興建住宅。但發展商必須於2015年底前完成申請,否則政府會出手收地。
發展局發言人解釋,業權人可自行合併土地以符合參與條件,若土地太零碎或有官地在其中都不符合條件。現時古洞北及粉嶺北有約48公頃私人擁有土地座落於規劃為私人房屋發展用地中,但仍未估算出最終有多少土地符合條件。
陳茂波表示,與發展商合作非新鮮事,過去在皇府山、維景灣畔都試過,又稱今次決定非避開發展商訴訟,「作為政府我哋唔怕打官司」,強調新方案「法、理、情」兼備。
修訂後新界東北發展區可提供60,700個住宅單位,容納174,900人口,公私營房屋單位比例也增至六比四。發展密度由過去最高五倍的地積比提高至最多六倍,並將數幅原訂為私樓土地改劃為公屋土地。陳茂波稱,公營房屋的居屋與公屋比例保留彈性,可在落成前兩、三年再調整。據了解,公屋與居屋比例暫定為五比一。
對於居民強烈要求不遷不拆,陳茂波稱已盡力滿足各界訴求,無可能令全部人滿意。他強調新方案已預留農地供受影響農戶復耕,也會研究於古洞南預留約34公頃土地作復耕用途。新方案於今年9月展開法定規劃程序,分區計劃大綱圖最快明年第三季交行會審批,2014至18年展開收地,最快2022至23年遷入首批人口。但是否引入港人港地等仍待觀望樓市情況。
在新發展區持有土地的新世界表示歡迎政府新方案,會積極研究及配合;至於在內持地最多的恒地稱需詳細研究。
「幫地產商改土地用途」
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指政府重新採取公私營發展,是梁振英政府開啟官商勾結的大門,過去發展商要將農地發展建屋,城規會不一定批准「但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