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6日,周三。過去幾年,每當市場兵荒馬亂,避險情緒高漲時,資金總會一窩蜂湧入美債美元。這種不是risk on便是risk off的市況,雖令重視基礎研究價值分析的投資者無用武之地,但勝在非黑即白,只須分清資產屬性,或順勢炒賣,或伺機反其道而行,高手庸手買定離手,連計數機都「慳番」。
四面楚歌無路可逃
這種但憑資產相關性押注的投資策略,已隨正向/逆向相關性「亂了碼」而時靈時不靈。往昔同上同落的市場,如今在看似risk-on時,不見得「有福同享」;看似risk-off時,亦不見得「有難同當」。
近日所見,新興市場、金價、高息股、商品貨幣雖出現跨地域跨資產式下瀉,但導火線卻是美國債息抽升,此一金融海嘯以來無出其右的資金避風港,這次卻成為「沖擊波」的源頭,投資者四面楚歌無路可逃,捨美元外,錢往哪裏「泊」?
始於貝南奇上月下旬暗示「收水」的環球跌市,對不同資產影響如何?從【附圖】可見,在股票、企債、主權債、貨幣和商品五個資產類別中,今年以來仍保得住正回報的,實際上只有核心發達國股市。在發達國三字上加上「核心」,理由是升幅未因環球拋風而消磨殆盡的,皆為先進國中前列分子,當中美日英法德已佔五席;核心以外的「發達國」或新興大國,不是跌個四腳朝天,便是年初升幅蕩然無存。
其他四類資產亦無一幸免,商品尤其黃金固然神傷,國債企債新興貨幣,一個二個憔悴不堪;此消彼長,美滙指數頗見一枝獨秀。
在這幅「百鳥圖」中,日股表現最「特別」,驟看獨佔鰲頭,跟巴西一首一尾贏輸分明。然而,眾所周知,日經指數已從5月22日高位回落二成,陷入技術性熊市,見頂後波動之劇,以先進國而言甚為罕見。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情況好比坐過山車,A君心驚肉跳,玩過一次下不為例;B君頻呼過癮,一試上癮樂此不疲。
尋刺激到東瀛
曾幾何時,日股只懂低位橫行,不死不活,一字記之曰:「悶」!今時今日,要在股市尋刺激找樂趣,還有哪國能跟日本一爭短長?
放眼世界,散戶佔股市成交比例俱有下降之勢,高頻交易(HFT)等程式買賣,早已主導不少地方的交易,散戶炒股興趣今非昔比。然而,日本情況剛好相反,人退我進,醉心「即日鮮」(day trading)的和民,過去半年大增。
老畢最近在彭博看過一篇報道,記者深入民間,親身拜訪大阪一個由七人組成的「炒股兵團」,領悟此輩如何在股價急上快落中乘風破浪,長短皆賺。
老畢看此文時,有愈讀愈奇怪之感。從彭博記者的描述得知,「七俠」閒來結伴同遊,彼此常在網上聊天,租住普通公寓,接受訪問時穿T恤短打赤腳,一派不修邊幅的模樣,當中自稱「小師弟」(指炒賣規模難望其餘「六俠」項背)的一人,聲稱在股市數分鐘所賺,抵得上東瀛尋常受薪族一個月所得。口講無憑,為證貨真價實,七人中另一成員馬上拿出證券行買賣記錄,以示無花無假。
這位只以博名Tesuta交代身份的「股俠」對記者說,自日本今年1月起放寬孖展限制,容許借貸額相當於證券戶口結餘300%以來,Tesuta透過槓桿,令投放於股海的「賭注」,從每天450萬美元(注意:是美元而非日圓.下同),「發大」至6700萬美元……那不是5億多港元嗎?
散戶佔成交激增
據彭博記者所言,「七俠」每天在日股的累計買賣金額,高達8000萬至1億美元,以港元計便是十億八億了。
報道又說,兵團成員的出入市頻率,「小師弟」每日二三十轉,「大師兄」二三百轉。
「炒鬼」愛「作大」,Tesuta等人之言,不能盡信。可是,東京證交所的官方數字顯示,個人投資者(散戶)佔日股成交量(以股票轉手數目計)高達43%,較去年11月安倍晉三上場前的27%大升六成。
熱潮未必持久
這除因日經指數期間一度大展升浪外,亦拜當局年初起放寬孖展限制,投資者可透過借貸在股市大賭一番所賜。許多「新手」眼見日股漲個不休,初試牛刀即通過槓桿大嘗甜頭,在相互感染下,連經紀行佣金收入亦水漲船高,按年以倍數激增。
話得說回頭,彭博報道雖把炒股「七俠」描繪成一班烏合之眾,但從其交易金額以至言談思路來看,七人應非有勇無謀經驗淺嫩之輩,不是跟投行盤房有過淵源的職業炒手,便是能把「止蝕不止賺」付諸行動的股海異士。散戶中,能有多少人具此心理質素?
東京證交所的最新統計僅至5月底,過去一個月大和股民給震個三魂不見七魄,且看「即日鮮」熱潮還能維持多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