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10日
THE LEX COLUMN
中歐葡萄酒大戰隨時爆發
刻苦耐勞的歐洲人熬過了「香蕉戰爭」,甚至熬過了與中國對打的「胸罩戰爭」。貿易糾紛必須要有一個有趣的名字,才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而作為中歐貿易糾紛核心的太陽能板將永遠無法勾起人們的興趣。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因為中國上周宣布會調查歐洲葡萄酒生產補貼的問題。或者可以稱之為「酒瓶大戰」?波爾多(Bordeaux)和勃艮第(Burgundy),拿起你們的武器吧!
中國仍屬初級酒客
中國人去年消耗的葡萄酒中,有大約五分之一來自歐盟,當中60%(即2.27億瓶)來自法國,而過去三年間,歐盟向中國輸出的葡萄酒數量每年平均增長超過50%。對於一個愈來愈喜歡喝外國葡萄酒的國家來說,採取一些可能令葡萄酒價格大升的舉動,實在令人費解。
其實,中國並非輕率行事。中國人去年雖然合共喝了20億瓶葡萄酒,但其實平均計算下來每人不到兩瓶,與人均葡萄酒消耗量達到60多瓶的法國,甚至人均消耗量為8瓶的香港相比,中國不過是個初級酒客。另一方面,法國佔了中國葡萄酒市場10%,而這個市場的預期年增長率為8%左右。
也就是說,中國調查歐盟葡萄酒生產補貼對法國的影響,絕對大於葡萄酒價格上升對為數不多的中國愛酒人士的影響。而且,中國酒客並非只有歐洲葡萄酒這個選擇。歐洲進口葡萄酒減少,只會對中國450家葡萄酒生產商有利。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指出,中國已經超越了澳洲,成為全球第六大葡萄酒生產國,目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葡萄酒來自進口。
對內地生產商有利
法國酒莊與中國之間的競爭,可能會演變成真正的戰爭。法國葡萄酒業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而且非常擅於推廣土生土長的家族企業形象。法國出口到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主要是波爾多紅酒,而其中四分之一是來自難以被視為小作坊的大酒莊。
目前中國對進口葡萄酒徵收的關稅已經高達50%左右,法國葡萄酒愛好者應該多買一些做存貨,因為這場葡萄酒戰爭可能只是剛剛開始。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中國人去年合共喝了20億瓶葡萄酒,但人均計算其實每人不到兩瓶,與人均消耗量達到60多瓶的法國,甚至8瓶的香港相比,中國不過是個初級酒客。(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