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57|回覆: 4

[其他] 畢老林: 中國的「明斯基時刻」到來了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6-10 19:24: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月9日,周日。內地資金市場危情再現,隔夜和7天拆息上周五分別抽上15厘和12厘,均為2012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緊張局面雖隨着人行午後向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而稍紓,但市場盛傳光大銀行因頭寸緊絀,無法履行對興業銀行的償付責任,導致後者千億元人民幣到期資金未能收回,情況令人不安。

違約傳聞令人不安

光大銀行負責人雖透過微博指違約之說子虛烏有,但否認與承認往往只差一線,每逢銀行面臨流動性/資金面挑戰,業界以至存戶對不利傳聞總是寧信其有,資金成本大幅抽升,不過是市場參與者現金為王自保為上的正常反應。人行干預雖有助穩住局面,惟如此一來,傳言焦點難免由同業間違約,迅速轉移至哪些銀行急需央行資金打救。

流動性緊張固然令業界頭痛,但傳聞猶如病毒,「變種」帶來的恐慌與不明,殺傷力較資金短絀更難估計。

信貸增長的兩種解釋

從2007/08年西方信貸危機可見,流動性緊張只是金融危機其中一個「徵狀」(symtom),央行大規模「放水」雖有助暫時控制病情,惟業界互信減弱,因擔心資金難以收回而惜借,情況發展下去,中國難保不會陷入過去幾年歐美的困局,近日內地資金市場的亂象,也許已圍繞這個可能性發出了強烈警號。

證券分析師近日最有興趣研究的課題之一,正是中國的信貸問題。內地社會融資總量按年增幅高達20%,但GDP增長僅7.7%,兩者落差達12個百分點以上,情況並不尋常。對此,經濟師主要有兩個解釋:①部分內地企業可能以貸款購買理財產品,一樣的融資放進不同的統計類別中重複計算,信貸增長因而遭到誇大。

②融資增長顯著高於GDP增幅,跟統計數據雙重計算關係不大(即使確實存在重複現象,亦只能解釋12個百分點差距中的極小部分),背後彰顯的是信貸對經濟增長貢獻愈來愈小。換句話說,融資高速增長,經濟活動卻並未相應擴張,債務償付成本對GDP比率反而與日俱增。

在老畢看來,信貸增長與GDP增幅呈現巨大落差,原因若真的是融資數據遭誇大,那麼內地統計充滿「水份」固然再添一證,但統計既不反映真實情況,信貸與資產泡沫爆破的風險,自然亦沒有看起來般高。令人擔心的反而是,融資增長拋離GDP增幅,中國距離所謂的「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恐怕愈來愈近。

泡沫爆破時刻

「明斯基時刻」一詞,近日在博落世界不斷出現,且十居其九針對中國。這個以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P. Minsky)命名的金融術語,立足於明斯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提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後者要證明的是,資本主義經濟與金融體系具有內在(endogenous)不穩定性,金融機構透過信貸擴張和債務融資創造經濟繁榮,但初期的穩定狀態衍生出風險不斷上升的債務融資安排,同時鼓勵投機炒賣,促成以信貸支持的資產泡沫。

按照明斯基的理論框架,資產泡沫最終必然在流動性收緊、資產價格大跌下爆破收場;金融評論界後來把泡沫爆破的一刻,形容為「明斯基時刻」。

回想次按引發的美國信貸危機,「明斯基時刻」非在雷曼爆煲的2008年9月15日,而是經過長時期的信貸增長帶動經濟繁榮後,聯儲局因察覺銀行同業開始互相猜疑,把貼現率下調半厘的一刻,時為2007年8月17日。

部分人甚至認為,美國的「明斯基時刻」,出現於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旗下兩隻對沖基金爆煲的同年6月。

不管正確日期是哪一天,明斯基在其「金融不穩定假說」中描繪的情狀,既在遲至2006年底/07年初銀行界所說的「音樂未停舞照跳」中表露無遺(高風險融資安排、投機炒賣);於不久後同業互信基礎動搖、「死抱」資金的行為中,同樣能看個一清二楚。

在眾多圍繞中國信貸泡沫發出警告的評論中,老畢認為法興中國經濟師姚煒的報告,最有一提價值,那是因為姚氏的分析有實數可稽,並非流於空談。

姚煒根據內地企業透過正規(銀行貸款、債券、商業票據)與非常規渠道(影子信貸融資)累積下來的債務負擔,按平均利率和年期計算出償付成本,然後將之跟內地GDP作一對比,從中窺探內地融資成本佔GDP比率。

統計結果顯示,內地的總債務償付成本對GDP比率為29.9%,當中本金支出(假設到期後不續)佔18.6%,利息支出則佔11.3%。

償債成本處高危水平

國際結算銀行(BIS)在去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從過去多個例子可見,當債務償付比率達到GDP 20%至25%時,一國爆發銀行危機的風險便會大大提高,且不因國與國金融發展水平有別而存在偏差。

按照姚氏的計算,中國總債務償付成本已相當於GDP 29.9%,比過去例子中「高危一族」出事前的水平還要高,而當中比例不低的企業,不是無力還本便是無法還息……Minsky Moment離中國還會遠嗎?




5

主題

79

回帖

203

積分

中級會員

積分
203
發表於 2013-6-10 19:26:54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6月10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中國的錢往哪裏去了?

日經由高位調整至今幅度近18%,是否接近完成?被視為安倍「第三支箭」的經革方案,似乎未獲得市場歡呼,理由是未夠大刀闊斧。

上周有三個消息或反映日股調整逐步完成,一是索羅斯的基金再度入市買日股,同時美元兌日圓跌至95水平暫見止跌,圓滙拆倉壓力減低,日股之升全由宏觀對沖的熱錢主導,只有它們重回,才有機會止跌再回升;

二是日本政府的動作,退休金調整股債投資比重,變相加碼買股票,另外安倍提出秋季減稅,以提高企業資本開支。如果環球金融市場的水浸情況沒變,日股仍將是當炒之物,調整至今亦不失為投機對象。

上周五美股公布5月份就業數據,新增職位17.5萬個,高於市場預期的16.3萬個;失業率由7.5%上升至7.6%,一個可能原因是就業參與率有好轉,即有更多美國人投入勞動市場搵工。

最新就業數據好轉,消除了市場擔心復蘇不再的疑慮,更重要的是股市、債市的反應。十年期債息升至2.17厘水平,就業市場改善,提高了退市收水的可能性;但同時間,美股三大指數均見上升,理由是看見經濟復蘇持續,這正是上周六提及四個可能性的第三個。

如果聯儲局做好退市鋪排,就算是一個伴隨經濟復蘇的退市發生,對高息資產是較負面的,但對股票資產其實相對有利。

恒指反彈 續買強股

三面夾攻下,港股弱勢連連,未見大危,卻看不見任何光。日股之跌,日債波動,為亞洲區製造波動,一個可能性是過去一段時間,圓滙急跌而變成套利資金,日債息上升,加上圓滙轉強,演變成相關套利交易拆盤,以致區內股市及高息股急挫。美國談退市收市,港股震盪更大於美股,只因退市成為看淡理由而已。內地A股低迷,銀行拆息抽升更不利市場資金,以致中港股市難有運行。

恒指調整至21500點或250天線後,而且上周五美股回升,日經期貨回升,本周跟隨外圍作出技術性反彈的機會頗高。然而,在內地經濟改革未有重大政策轉變前,港股大市仍將是大上大落,有反彈也不過是技術因素,而難見大升,資金續在板塊之間尋寶。

強勢股份依然是收集對象,無論是績優股、概念股,都是基金在收集的股份,其中科技股、電子工業股(手機設備)、新能源股均可取。中國宏觀經濟問題多多,但這是一個政策平穩時期,新領導並不急於推出新政,不打算挽救產能過剩的行業,與宏觀相關的板塊,依然是避得就避。

內地經濟減速幾成定局,通脹水平遠低於預期,人民幣升值卻遠高於預期,大家對復蘇的預期都有降溫迹象。在第二季後,中國經濟師都在問同一個問題:「到底錢都跑到哪裏去了?」

上半年社會融資有明顯增長,但GDP增長卻在放緩。換言之,經濟體系及金融市場其實並不缺資金,只是錢沒有流到實體經濟之中,即廠商沒有擴產、工程項目沒有增加或重新上馬,也未見資金流入消費市場,那麼錢跑到哪裏去了?

一直唱淡中國的外資甚至在揣測,中國是否陷入所謂的Minsky Moment,即在經濟長時間的穩定期內,資金持續追逐資產投機,導致債務急增、槓桿上升,最終由內部爆發金融危機,進入另一個去槓桿周期。按照美國次按危機來演繹,即是一個資產價值走到崩潰的時刻。

資金囤積 不敢擴產

中國情況是否這麼悲觀?卻未必。但經濟增長大減,信貸卻增長,如何解釋這其中的差距?德銀馬駿對經濟持續樂觀,一個解釋是企業得到融資後,傾向「囤積」資金,而不敢或不能及時啟動項目,例如房地產調控的影響。二是各類型的套利令企業拿到貸款融資後,轉投其他形式(例如信託、委託貸款)而被轉貸,社會融資總額出現重複計算,因此也被高估。

第三個可能是,企業及平台(地方融資平台)的現金流出現問題,借到新貸款,但用在還舊債利息,因此社會融資有增長,但對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其實也被高估。

上述解釋均合理,然而,這些解釋和觀察亦突顯了經濟困局的種種問題。地方債務問題有拖延而無解決,如今在減速下,來自地產、礦產等主要收入大減,還債還息的壓力則大增。

政策未明,內需消費亦未見有重大起色,廠家不敢輕言擴產,何況還要考慮到工資、能源上升的成本壓力,對復蘇欠缺信心的話,誰敢貿貿然拿錢去擴張?

至於基建項目,則更多是限制於政策及政治變動的因素,原本預期年中或見改善,畢竟李克強和國務院已開了多番會議,但現在卻似乎仍要再拖。

習李班子不想行舊路,減速始終要付出代價,但如今拿住錢的人都做不了決定,歸根究底問題是,仍然看不見更清晰的政策訊號,大家只能等待。

如果上述觀點成立,近期內地拆息急增,或因銀行應付半年結,或因財政繳稅,或因信託還款期高峰將至,還是因為要擠掉出口數據水分,但都不意味着中國缺水。




■數據反映中國經濟體系及金融市場並不缺乏資金,惟錢沒有流到實體經濟之中。 (彭博圖片)


■內需消費未見明顯復蘇,令廠商不敢貿貿然運用資金擴產。(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0 22: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vincen_k 發表於 2013-6-10 19:24
6月9日,周日。內地資金市場危情再現,隔夜和7天拆息上周五分別抽上15厘和12厘,均為2012年初以來的最高水 ...

中国重有大把貨。。。吾水甘緊張,,, not so seriou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12 11:58: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ANHER #3 的帖子

不過假帳更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11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3-6-13 05:25:44 | 顯示全部樓層
始終中國的金融体系不effectiv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