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14日
THE LEX COLUMN
日式「火箭炮」 滙市無敵手
面對每日交投量高達4萬億美元的外滙市場,任何政府官員都希望配備一如美國前財長保爾森(Hank Paulson)震懾市場式的火箭炮(bazooka),而不是毫無殺傷力的玩具槍。
紐澳韓遏貨幣升勢
儘管紐西蘭2月時承認手上只有玩具槍,但上周仍然宣布干預滙市行動,以阻遏紐元升勢。採取行動推低滙價者不止紐西蘭,澳洲及南韓日前亦不約而同宣布減息,用意均在於遏抑貨幣強勢,至於日圓兌美元滙價更已跌穿100日圓兌1美元大關。儘管各國紛紛施以小規模突襲,但又能否讓敵方稍為知難而退?
簡而言之,答案是可能性不大。紐西蘭直接干預滙市,屬三國中最進取的一個,但行動看來旨在減弱紐元的強勢,而不是阻止其上升趨勢。鑑於當地樓市已釀成泡沫,限制了當局的轉圜空間;在滙率干預行動上留有餘地亦言之成理。須知道紐西蘭兩年期債券孳息率近2.5%,遠高於美國同年期債券的0.23%及日本的0.11%,實在難以相信紐元兌美元滙價上月下跌2%之勢能持續下去。
與此同時,澳洲出其不意地宣布減息,對澳元(兌美元滙價徘徊於1算水平)的影響亦異曲同工。澳洲債券孳息率與紐西蘭相若,南韓的水平也相差無幾。根據三國的往績,首爾政府向來在遏抑滙率方面最大膽進取,但南韓當前面對的問題卻比澳紐大,只因為其戰鬥對象實際上並非美元,而是日圓;韓圜兌日圓滙價更已升至4年新高。
保爾森當年出任美國財長時提及「火箭炮」,用意在於向金融市場強調當局必要時可祭出犀利武器,讓市場有所顧忌下不敢輕舉妄動,從而減低真的發射「火箭炮」的機會。但這畢竟發生於金融危機爆發前,自此以後,各地官員已出動了各式各樣的武器。就目前為止,威力最強勁的「火箭炮」就是日本規模龐大的貨幣擴張措施。
炒日本量寬要對沖
日圓兌美元滙價在短短六個月內急挫兩成,Topix指數同期則飆升六成,兩者勢頭之勁同樣叫人震驚。但所有升市終歸會灰飛煙滅,外滙市場更往往會出現強弱顛倒、把投資者殺個措手不及的逆轉市況。任何押注日本量寬又沒進行對沖的投資者,可要謹記上述教訓。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紐西蘭、澳洲及南韓相繼透過直接干預滙市或減息遏抑貨幣升勢,但相比起日本的「火箭炮」,三國的行動作用不大。(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