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55|回覆: 0

[其他]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幣制嬗變 盛衰關鍵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3-24 23:54: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筆者現正身處阿根廷北部名城卡法亞特(Cafayate),考察業務之餘,不忘趁機對這個新任教宗誕生地的南美國家多加認識。貨幣政策從來都是財經及投資界所關注的一大議題;美國可會步阿根廷後塵,在制定貨幣政策上一再走上自毀之路,這既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也實在是縈繞筆者心頭的隱憂。把阿根廷在這一方面的事態發展今昔對照,對世界各地當甚具參考價值;況且危中有機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阿根廷。

顯而易見,西班牙不比希臘,彼此經濟困境各有前因,美國與阿根廷即使位置相近,畢竟異多於同。美國雖往往在財政上作繭自縛,但卻絕對有能力避免重蹈阿根廷覆轍。所謂前車可鑑,阿根廷的種種經歷,仍有不少值得美國引以為鑑之處。

二十世紀初期,阿根廷由於農地廣濶、土壤肥沃,因而在國際上富甲一方。1913年,該國人均GDP足與法、德兩國媲美,即使與美國亦相差不遠。可惜,及至1950年,阿根廷人均GDP卻插水式急跌,甚至不及美國一半的水平。

阿根廷披索隨之大幅貶值;通脹在上世紀70年代一度高達5000%。1975年至1991年間,物價調升了20億倍,每年增幅超過300%。1983年,在國基會敦促下,該國推出新披索,與舊披索的兌換率為10000比1。而好戲還在後頭!

現成經驗教訓

梅內姆(Carlos Menem)的貝隆主義政府1989年上台,但與國基會達成的貸款協議隨即泡湯,國內通脹率隨之暴升至12000%。1992年1月1日,當時的阿根廷貨幣「奧斯特幣」(austral)改制為現行的阿根廷披索(peso);新舊貨幣兌換率亦為1比10000;在短短10年之間,阿根廷貨幣於是以驚人之數兩度大幅貶值。同年,阿根廷披索亦開始與美元掛鈎。

【圖1】顯示自1936年以來,阿根廷披索兌美元的幣值走勢;注意每一橫線代表貶值幅度高達90%!

筆者初次到阿根廷是在1993年,當年該國經濟才剛從一片紊亂中逐漸恢復過來,實質人均收入在之前20年內跌幅高達20%。隨後阿根廷披索與美元掛鈎,在部分行業缺乏競爭力的情況下,導致外貿赤字逐漸增加。正如希臘目前的處境,阿根廷為求達致財政平衡,只有將工資水平貶值的出路,但此舉卻注定不得民心。於是該國隨即將貨幣與美元脫鈎,阿根廷披索應聲貶值五成。


及至2002年底,阿根廷經濟較1998年萎縮程度高達20%。短短兩年之間,該國產出下跌超過15%;披索幣值蒸發三分之二;失業率飆升至25%;收入貧窮率由2001年10月35.4%的高峰升至2002年10月54.3%的頂峰。


筆者的業務夥伴法因(Enrique Fynn)告知筆者,他從烏拉圭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親身經歷,表示曾在一家雜貨店聽到揚聲器廣播每小時物價的漲幅。他因為有美元積蓄,所以能夠在當地大量購物,然後乘渡輪運回烏拉圭。理財精明而手頭現金充裕的當地人,可輕易以「大平賣」的價錢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買樓甚至全國各地買地。

記得三年前到阿根廷,還覺得布宜諾斯艾利斯物價偏高;當時美元兌阿根廷披索匯價為1美元兌3.5披索。但當筆者去年11月舊地重遊,物價按照筆者的旅費標準已算合理;而卡法亞特市的物價就更便宜。筆者有朋友在當地購建居所,價格遠較美國低廉,而且質量高,又有真材實料的工匠,譬如石雕就十分精美。

筆者上周五又再重臨布宜諾斯艾利斯;目前美元兌阿根廷披索官方匯價為1兌5.5;市面匯價則為1兌7.75,更快將逼近8算。該國貨幣最大面額為100披索紙幣,現時所值還不到13美元。使用信用卡附加收費少則一成,多則兩成;但以信用卡付賬的價格本來就已經較以現金付賬的價格為高,因此,加上信用卡附加費,總消費開支額外增加四成。總而言之,在當地買貴價商品還是帶備現金比較划算。

價廉物美天堂

筆者在雷科萊塔區(Recoleta)停留,該區是市內的高檔區之一,也是旅客消閒一兩天的好去處。當地物價也可算便宜,在時尚地段一頓午餐所費也不過15美元。無意中發現的一家餐廳「佳釀館」(Sirop Folie),最後結帳連小費在內才50美元,若在美國達拉斯市或紐約同級餐廳相信就要150美元。筆者出門忘了帶滑鼠,在當地買一隻只需6美元。疏菜、芝士價格約僅為筆者在達拉斯市所付的一半。筆者在當地四出「格價」,發現即使在貴租區,若以美國的標準而言,阿根廷也實在是購物者的樂園。

在前往卡法亞特市途中,沿途有廣告牌標示一頓以雞為主菜的晚餐,優惠價才2美元。筆者跟朋友兩個人在一家高檔餐廳Vinas de Cafayate晚膳,消費也不過40美元。直至筆者在10時左右離去,這家餐廳也一直客似雲來。由此看來,雖然未經「正式」研究證實,單憑筆者的親身經歷,也足以證明阿根廷消費確實划算。

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Cristina Kirchner)又故伎重施,試行價格管制(貝隆上世紀40年代末當政時期,亦試圖操控餐廳收費,當然注定失敗)。而上次政府管制價格失敗告終是2005年的事,現時為控制牛肉價格而實施的限制牛肉出口措施,當然亦只會徒勞無功,反而在出口下降的同時牛群數量減少。至於操控麵包價格的措施,則導致小麥產量下跌。

巴西近二十年來的牛肉出口一直大幅增長,反而阿根廷雖竭盡所能操控產量和出口價格,卻未能取得任何顯著增幅。雖然阿根廷牛肉出口一度為全球之冠,但巴西目前的牛群數量,已幾乎達阿根廷的4倍,令人不禁想到究竟阿根廷因此而損失的就業數字有多少。一位當地牛肉出口的老行尊表示:「現在領先的是發達國家,其次是新興國家;然後才到阿根廷。」

【圖2】顯示牛肉出口國際排名,從中可見企圖操控價格的後果。阿根廷現已跌出世界十強,排名第11位,相鄰小國烏拉圭的牛肉出口較之高出兩倍。

阿根廷政府現時正全力展開債務貨幣化,雖然政府統計資料竭力隱惡揚善,但該國的通脹率已高達30%左右,且更續見增加。雖然當地現時市面上日用品供應仍算充足,但若政府壓抑日用品價格的措施持續下去,供應短缺只是遲早的事。

筆者趁此行機會與薩爾塔省參議員羅梅羅(Juan Carlos Romero)詳談。這位參議員六十出頭,徹頭徹尾一派守舊派的作風。他曾在1995年至2007年間出任該省省長,亦曾擔任參議院副主席,更曾獲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在商界也極為吃得開。筆者上次到訪阿根廷就曾跟他見面,與他及其子胡安─謝貝斯蒂安(Juan Sebastian)一見如故。

這次筆者向他表示,對當地物價及通脹情況感到驚訝;去年11月筆者在雷科萊塔區時,當地有70萬人沿市中心七月九日大道(9 de Julio Avenue)遊行示威。這條以該國獨立日命名的大道,是全球最闊的大道,沿途景觀果然壯麗。無奈大遊行過後,情況就更每況愈下。筆者問羅梅羅可知現在上映的這齣「電影」何時才會劇終,又為何未能及時制止?以下就是議員的答覆:

阿根廷人從不愛聽壞消息;意大利總理蒙蒂(Mario Monti)為意大利選民帶來壞消息,結果只獲得9%的選票而黯然下台。阿根廷的官僚主義已經失控,日後只會繼續膨脹,不斷增加政府開支;部分企業所獲的政府資助,數額異乎尋常。

自從現屆政府在上次危機中臨危授命以來,權力現已集中於總統及少數當權者手中,像美國慣見的種種足以制衡政府的力量,在阿根廷根本不存在。兩大黨均投票通過將退休金國有化的議案。政府向廣大群眾大派社會福利和補貼,受惠的廣大群眾投桃報李,投票支持政府繼續「派糖」。

羅梅羅又說:「在阿根廷,我們可以不斷犯同樣的錯誤,而又不會產生任何足以帶動變革的力量,何解?因為人人都相信國家可以滿足國民的需要,包括就業、福利,以至一切所需。」他相信這也許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遺風,當年西班牙國王掌握控制阿根廷的大權,一度成為阿根廷一切權力和特權的來源。

迷途可會知返?

雖然阿根廷航空公司(Aerolineas Argentinas)現時每日虧損200萬美元,但阿根廷國民依然相信國營方式仍較私營方式有利。阿根廷人並無「民有」(國民是國家主人)的觀念;政府只被視為專為解決問題和照顧人民而設的機構。該國兩大黨及大部分選民似乎都同意「國有」制度勝過「私有」制度。部分私營企業仍得以自由營運,但其中亦有部分須受政府嚴加管制。

筆者於是提出,何以阿根廷政府無視於通脹惡化的現狀;羅梅羅表示,總統親信視通脹為有助於經濟增長的好事,而當權者不但否認通脹嚴重,更認為通脹只是「商業集團」為謀私利而抬高價格的結果。總統克里斯蒂娜及其親信於是對現行政策成效深信不移,與此同時,政府開支佔GDP比例已高達42%。

阿根廷雖有廣袤千里的土地和無與倫比的壯麗景色,但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所以筆者進出該市機場,沿途總遇上擠得水洩不通的場面。市區民眾也是克里斯蒂娜的權力根基所在,她在上次大選中大勝,也是拜市區選民的支持所賜。

筆者漫步雷科萊塔區街頭,遇到的行人都看似憂心忡忡的模樣;跟當地商家交談就更易感受到當地人所面對的壓力。

經濟困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底有何對策?阿根廷人如仍手持現金,都寧願存在國外戶口,更有當地人告訴筆者:「投資保值,美國人買金,阿根廷人買美金。」阿根廷人的國技,除了足球,就數逃稅;此兩大嗜好也可算與生俱來,因為阿根廷人約有六成屬意大利裔。

不過,阿根廷的商界仍十分活躍;較諸20年前,高樓大廈的城市面貌更顯壯觀。阿根廷人一般教育程度較高,辦起事來亦有效率。

馬林斯基(Jon Malinski)是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商家,他在阿根廷門多薩省(Mendoza)投資葡萄園,近期更在卡法亞特市的理想地點買下一個葡萄園。兩年前動工興建的現代化大酒莊已經開張;筆者在當地頭一晚就由他在酒莊設宴招待。

在筆者生平參觀過的酒莊之中,若論外觀優雅,只有美國加州納帕谷(Napa Valley)、法國,或意大利費拉加莫(Ferragamo)家族等少數酒莊勝過它。馬林斯基在當地買地之後決定自建酒莊,就在短短兩年之內落成開業。若在美國,要完成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單是申請程序也不止兩年。馬林斯基的一名商業對手告知筆者,他在此酒莊的投資大概有2000萬美元。由此可見,即使阿根廷政府諸多限制,某些行業仍有充分經營自由,而此區經濟堪稱欣欣向榮。

阿根廷的宏觀經濟已出現與當地生活常態脫節的異常現象;相信阿根廷披索不久又會被視為只可供即時消費之用。除非及時採取適當行動,否則阿根廷經濟就會重蹈覆轍。德國尚能記取威瑪共和國惡性通脹的沉痛教訓,但阿根廷卻將歷史置諸腦後。雖然大豆豐收對該國近期經濟多少還有點幫助,但其今後發展恐怕有無以為繼之虞。

不錯,阿根廷現時物價偏低,筆者依然認為相對於美元的物價遲早將要回升。今年秋天筆者將重訪阿根廷,感興趣的讀者不妨拭目以待,留意本欄有關報道。

筆者深知部分讀者對聯儲局的政策不以為然,而筆者本人亦不支持量寬措施,但卻無法想像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一旦在通脹回升至10%而投票通過將債務貨幣化會有何後果。筆者相信除非通脹升至5%至6%,才會迫使當局設法減退量寬,否則只會任由量寬措施繼續下去。要是通脹真的升穿10%,選民就會群起攻之;福特和卡特在上世紀70年代連任失敗,也是經濟問題和通脹作祟的結果。

逃離通脹宿命?

理論上,任何國家都有可能經歷阿根廷式通脹;只要政府不惜大舉印鈔,央行又願意加以配合,而民眾又無異議即可。美國國民素來對政府都採取不信任態度,不過,仍需留意以下種種反映形勢有變的迹象:

.據英國《衛報》報道,去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中近四分之一選民為單身女性,其中投票給奧巴馬,亦即支持大政府者的比例為二與一之比。由此可見,美國政府也日益被視為社會福利和資助的提供者,民眾所需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和全民保障的安全網。經濟不景和醫療費用上升不過令此一趨勢變本加厲而已。

.直接受惠於政府福利的美國人正日漸增加;現時領取食物券人數已接近4900萬,全國更有11個州的福利水平高於最低工資。【圖3】及【圖4】顯示傷殘津貼申領人數漸見增長的相關數據。在近期高於歷史趨勢的申領傷殘津貼個案之中,有半數以上涉及治療精神病及壓力所需費用。


歸根到底,筆者向羅梅羅「何以阿根廷政府對問題坐視不理」的提問,其實也非常適用於美國政府。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以阿根廷獨立日命名的七月九日大道,是全球最闊的大道,沿途景觀壯麗。 (法新社圖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18: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