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44|回覆: 2

[貨幣外匯] [羅家聰一名經人] 戰爭豈會鬥自殘 說貶是勝太荒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2-24 19:57: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輿論都講打貨幣戰。何謂貨幣戰呢?正宗含義是有價值的貨幣淘汰無價值的。所謂價值,不是印在鈔票或硬幣上的賬面銀碼,而是人們心目中對貨幣所賦予的價值。客觀地講,概念上可定義為人們願意放棄對其持有(譬如換來其他實物)的機會成本,操作上則可定義為有幾大金額願意以某隻貨幣來作交易、儲值,如相對其他貨幣而言,則可簡單以滙率衡量。由此所見,勝方應是多人使用、滙率強的貨幣。今天所講之戰,統統是指鬥貶鬥低分。實話實說,未見過打仗勝方以己方死傷鬥多作準,貽笑天下。

古時貨幣由貝殼類轉至金屬類,大概是首輪貨幣淘汰賽,只是並非某國與某國打。數到國與國打的貨幣戰,則遲至以國家為本的紙幣。近代較像樣的,是上世紀的英鎊vs美元。有人會以為大蕭條後眾幣先後爭相兌黃金貶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是場「貶者為王」之戰。

英與黃金脫鈎復原快

的確,在貝南奇的名作Essays on the Great Depression首章已指,大蕭條後較早與黃金脫鈎的英國、瑞典(1931),復原速度顯然快過後期脫鈎的美國(1933),更快於更後期脫鈎的比利時(1935)、法國及波蘭(1936),層次十分清晰。

然而這都是從周期調節着眼,是較短視的看法。單就兩大貨幣英鎊vs美元而論,1920年代末起的貶值卻為英鎊沒落埋下伏筆。史載英鎊三潮大貶分別始於1938、1948及1967年,不過實在早於1920年代末已見先兆【圖1】。這方面的權威Barry Eichengreen早在四、五年前已研究過這場史上首次的紙幣大戰,揭開英鎊的沒落過程(見參考)。



從聯儲局及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聯合國的前身)的24國央行儲備所見,1927至1930年間央行的儲備當中,外滙佔逾兩成,其餘為黃金【圖2】。不過及至1931年在英鎊帶頭下眾幣大貶,引發多國央行急沽外滙而轉投黃金,至1934年不足3%。



Eichengreen考察了16國的央行儲備,有中西歐(西班牙、法國、意大利、荷蘭、瑞士)、北歐(丹麥、芬蘭、挪威、瑞典)、東歐(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美(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和日本。1929年最好景時,這16國持有的外滙儲備,美元和英鎊叮噹馬頭,已佔總儲備九成七【圖3】,總數當中約半由法國央行持有。



究竟準確而言,美元是由幾時開始「接管」(take over)英鎊的貨幣一哥地位呢?從最早有每年外儲紀錄的四家央行所見,1920年持英鎊儲備的比例還是壓倒性高的,1921至1923年間則英、美叮噹馬頭,1924年起美元則顯著超前了,直至1931年開始,英鎊才再度超前美元【圖4】。這大概是,以儲備計,英鎊的第一次敗陣。嫌四國少,加多六家央行至十個之後,同樣見美元接管英鎊一哥地位的時間介乎1924至1926年之間【圖5】(1930、1931年無數據)。由此所見,加至十國並無改變英鎊開始沒落的時間。




迄今為止,持有最多外滙儲備的法國仍未計入上述大數。事實上,至1932、1933年英、美先後貶值(貨幣跟黃金脫鈎)而法國未貶之際,有大量儲備作後盾的法國法郎,被其他央行持有的比例突然大幅上升,由此可見法國之強,而其儲備分布亦具指標性。

數字所見,法國由1928年持英鎊較多到1929年起持美元較多,1933年起更只持美元【圖6】。另因各國都與黃金脫鈎,法國亦毋須持有大量儲備作貨幣後盾,任印可也。



從不計法國的金本位國所持外滙儲備水平所見,自1931年起無論鎊、元均被狂沽,至1933年幾被沽清,1936年起幾乎是美元的世界,與法國的外滙儲備吻合【圖7】。



中歐是英鎊忠實擁躉

儘管不少大國都在這段時期「減鎊」,但也有國家是英鎊的忠實擁躉。例如中歐,1920年代後期持鎊、元的比例大概五五波,大蕭條時雖持較多美元、法郎,但之後的1934年起則持有壓倒性比重的英鎊【圖8】(其時捷克斯洛伐克仍未分裂為兩個國家)。



另外,北歐四國雖不屬英語區,同樣在1920年代後期持鎊、元各半,但1933、1934年間幾乎全數沽清美元,及後仍持大比重的英鎊【圖9】。



顯然,英鎊未被完全擊潰。從上所見,中、北歐的傾向持鎊【圖8、9】,西歐大國則傾向持元【圖4、6】。然而,西班牙的「轉會時間」遲至1931年【圖10】,而非其他西歐大國的1924年【圖4】。



美元是貨幣戰勝方

跳出歐洲也見「個別發展」:在美國南方的智利、哥倫比亞,一直均持較多美元,1934年起的比重更壓倒性【圖11】;但在日本,英鎊卻一直是主要儲備【圖12】。由此所見,英鎊大概早在1920年代中期已被美元蠶食其地位,不過環顧眾國家,取締不是一朝一夕的,即使過了整個1920、1930年代後,仍有不少國家以持英鎊為主。




重溫這段歷史,1930年代初期各幣陸續跟黃金脫鈎,與現在爭相貶值本質無異。我們會說1931至1936年間的鬥貶是場貨幣戰嗎?這只是調節經濟周期的「貨幣政策」,是手段而非目的。

貨幣的目的,到底是要將內函值是零的紙幣變成有價值,由此看來,最終最多國家持有的美元才最具價值,才是那貨幣戰的勝方,而非鬥貶的英鎊等幣。

參考:Eichengreen, Barry; Flandreau, Marc (2009).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ollar," 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 13, 377 - 411.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最多國家持有的美元是貨幣戰勝方,不是鬥貶的英鎊等貨幣。(彭博圖片)

1806

主題

11萬

回帖

104萬

積分

141正式版主

花無常開~月無常圓 ~珍惜目前 ...

積分
1046275

「影音Hi-Fi」勳章「性愛專家」勳章「電玩大使」勳章「賭神」勳章「玩具模型」勳章「廣告/設計」勳章「遊藝專家」勳章「棋藝大師」勳章「爆笑王」勳章「爬山遠足」勳章「動漫一族」勳章《健美之星》勳章「數碼達人」勳章「生活常識」勳章「各行各業」分區勳章「消閒興趣」分區勳章「魚樂無窮」勳章「車迷天地」勳章特嗜章收藏家勳章「觀星入門」勳章「AV達人」勳章「潮流時尚」勳章「資源分享」分區勳章「痴線佬」勳章「飲食健康」勳章「會員交流」分區勳章「資訊情報」分區勳章「自然大使」勳章「雙子座」勳章成家立室勳章四台股神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千億富豪勳章精華帖王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141榮譽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戲劇之王」勳章「博學多才」勳章「體育精神」勳章「為食之神」勳章「能言善辯」勳章「型男嗜好」勳章「音樂大師」勳章「141玩家」勳章「攝影達人」勳章「創作大師」勳章「神州之星」勳章「玄機妙算」勳章版主勳章長時間服務勳章終身成就勳章勝利勳章熱爆勳章141紳士勳章群組紀念勳章論譠元老勳章十萬帖勳章

發表於 2013-2-24 20:00:41 | 顯示全部樓層
Seems Gold will prevail for one more while woh~!
心悅誠服,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你的胸襟,風度,包容,以及誠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783

主題

1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3-2-25 06:33:3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schmid9394 #2 的帖子

5. 如要轉貼大行報告或引用別人的文章,標題請注明 [轉貼, XXXXXX] 內文一定要加上出處,
香港地乜野學棍政棍狀棍神棍都有!
和平有愛佔領中出!!犯民黃尸累死香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