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及政治科學教授、《金腳鐐:金本位與大蕭條》(Golden Fetters: The Gold Standard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1919-1939)一書作者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上月在刊於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的最新論文中,對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災難,作出了跟傳統觀點大相逕庭的解讀,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大蕭條期間脫離金本位制的國家有先有後,率先以寬鬆政策和貨幣貶值刺激經濟的國家,主要為當時英國的貿易與金融夥伴,這二十多個「英鎊陣營」國家,相繼隨英最早脫離金本位、其貨幣亦追隨英鎊貶值。然而,有為數不少的國家基於歷史,政治以至意識形態的原因,並沒有第一時間應以貶值應對蕭條,而是以限制資本進出或貿易壁壘保護本土工業,當中許多遲遲未脫離金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