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60|回覆: 3

[貨幣外匯] [羅家聰一名經人] 四大量寬皆靠印 近期明鬆暗是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2-17 23:3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上星期四太晚交稿,結果脫稿,抱歉。四大央行都開過例會了,從前都說「議息」,但現時諸國零息,議的已是央行增磅(資產規模)幾多。近讀聖路易斯聯儲銀行REVIEW Brett W. Fawley and Christopher J. Neely題為「Four Stories of Quantitative Easing」一文,是自全球量寬以來最具系統的一份紀錄。其實敝欄一早也有打算比較一下美、歐、英、日四大貨幣體的量寬異同,現既有人捷足先登,那末今文我們就從資產負債表裏入手,做些觀察。Fawley and Neely一文也有類似分析,但只有資產而無負債,且數據稍舊。

先看美國。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雖然放了上網數據任取,但遠比想像中複雜──只要試試就會知道:要儲齊眾多繁瑣項目令細項加起符合總數,在下已花了整個下午。資產中有不少細項,不過數值真的很細,為免混亂,在下將較細項目合併成「其他」,本文餘下部分也以此法來化繁為簡。

觀圖所見,聯儲局持有最多的是兩至十年期國債,逾萬六億美元;其次是佔近萬億的按揭抵押證券(MBS)【圖1】。其他資產較前為多,但當中包括太多雜項,不論。至於兩年期以下國債(bills),早在去年8月已全沽清。



信貸增長回復當年勇

從資產分布不難看到三輪量寬之別。QE3買國債不多,主要買MBS,且步伐慢。至於QE1與2則顯然有別:細項所見,2008年10月還未QE1時已大增定期信貸拍賣(黃區)、貸款(泥黃區)、商業票據融資設施(CPFF,墨綠區)及流動性掉期(綠區),單這四項已萬六億,恰是隨後QE1的買債額。

由此可見,QE1的運作,是儲局先狂印銀紙借予銀行應急,待這些短期救市措施到期資金回籠,儲局便有錢狂掃國債、MBS。至於QE2則更直截了當,隨印隨買──如圖所見,QE2前並無短期流動性措施在先。

聯儲局的負債一邊可證這點:QE1時,儲局還用上銀行存款買債;及至QE2時,存款所餘無幾,要靠谷大儲備結餘【圖2】。上次已指這樣貨幣基礎大增,變相狂印。從存於儲局的存款(粉紅區)由高位大減到2011年至今的少量所見,資金已非無出路,只是非以紙幣、硬幣形式四處流竄,而是以記賬的儲備形式存於儲局負債。



這些資金,一旦當市場(尤其銀行)要求下提取出來,貨幣的乘數效應以至流速皆可能瞬間飆升。事實上,近期的信貸數據顯示,除樓按仍低迷外,其餘的信貸增長均見回復當年勇。

歐洲的情況與美國大為不同。首先在時間上,歐洲央行的資產在海嘯時並無大增,反而在2011年歐債危機蔓延時急升,此時聯儲局的反而卻平穩【圖3】。在海嘯期間,歐洲央行資產增加主要在對區外居民的外幣債權(黃區,即救外圍)及銀行放貸(粉紅),並以長錢(LTRO)為主。及至2011年中後的增磅,雖也是這兩環節,但以後者為主,LTRO為之前的三倍,並且維持至今。



較諸聯儲局,分別顯然在於歐洲央行並無買債,而僅放貸。另外,隨着近期歐洲好轉、貸款回籠,央行過去半年實際上在「急縮表」。

那末央行放貸的資金來源分布又如何呢?從負債及資本一邊所見,變化較大一項,主要還是以存款設施欠區內銀行的負債【圖4】,數字尤在2011年中後急增(紫區)。愚見估計,這應是歐羅區內較佳國家(如德國、北歐)的銀行受惠周邊歐豬資金流入,然後存在央行。



央行角色只是將收來的存款重新分配,幫助有需要的歐豬政府、銀行。值得留意的是,2012年中起央行的往來賬戶(粉紅區)飆升,但同期的存款設施急挫(淺藍區),原因是7月中時央行將存息下調至零,引發大量資金由後者轉至前者。

英國的情況似歐洲還是美國呢?讀表所見是後者【圖5】。英國的資產分布簡單,海嘯初期首先出動一周逆回購之短期操作(紅區),最混亂的2008年10月始大增資產(藍區),之後至2009年初則改為大增長期逆回購(黃區)。



英倫銀行變相印鈔

這就是其QE1時的演化。及至2011年10月、歐洲央行「次輪增肥」後一季,英倫銀行也隨增磅,且不甘後人,央行資產幾乎倍增至四千幾億鎊。

不過英倫銀行雖然歷史悠久,但透明度卻極為欠奉,當中的「其他資產」究竟什麼葫蘆賣什麼藥,外界無從得知。留意近月資產已回落。

那末央行用什麼來買這些「葫蘆藥」呢?要看負債分布【圖6】。如圖所見,QE1初期還靠短期操作(綠區,央行沽債收錢),但至2009年上半年美國開始QE1之際,英倫銀行已以儲備餘額(黃區)來QE;正是這半年,英國M0增長由5%加快至9%,變相印鈔。



及至QE2時,儲備餘額已與資產增速一致,印鈔買債更是做得赤裸裸了。顯然,以資產負債表看,英國似美國多於歐洲,但與歐洲一樣的是,英國M0近月增長已跌回偏低水平。看來不只歐、美,就連帳面上很積極量寬的英國也漸見收水跡象。

日本是近期擺出量寬最狼的一員。從日銀資產所見,日本在海嘯時雖也大受打擊,但其時未見央行顯著增磅,一直維持百兆日圓上下【圖7】。真正加碼是自2010年底,主要見諸對政府的貸款(綠區)。及至2011年起,日銀才顯著增持國債至今(黃區);而持其他債如企業債的比例(紫區內)則相當小。不過,近期總資產未見顯著加快。



那末日銀拿什麼來增加資產?顯然不是銀紙,數字一直維持在80兆日圓【圖8】。海嘯時增加的主要是存款;記得那時日圓拆倉到80水平,反映有資金流入日圓區內。及至2011年起的負債增加,雖仍是存款,但已轉為活期形式。



貨幣戰僅限亞洲區

上文提到,日銀昔日QE是靠谷大往來賬,與現在以活期形式吻合。事實上,日本的貨幣基礎由2008至2010年間的9至10兆水平,暴增至2011年的12兆;現逾13兆。這是擺明的狂印銀紙了。美元兌日圓在同年的3月中插落76、10月底插至75造兩腳後,就見底了。有得解的。

看過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之兩邊,最後觀其在過去幾年買過什麼、買了多少;Fawley and Neely整合了四大掃貨的高峰期銀碼,現抄錄之【表】。讀表可見名堂各異,不過均以買債居多,僅日銀例外到連ETF都殺;而儘管債類稍異,但也以國債為主。將之加總,即見聯儲局的總額雖然最大(31,520億美元),但以佔GDP計則日銀比例最高(37%)。同理,英倫銀行的總額驟看偏小(5,960億美元),但佔GDP計則第二大(26%)。歐洲央行無論總額或佔GDP計都最小,是在面對最大危機下而又最抗拒量寬的央行。



今文看過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近年的量寬大概也離不開谷大儲備結餘或銀根,等同狂印銀紙。然而,歐、英正在「縮表」,而美國擴表速度還未如「弱雞」的QE2,連日銀也放軟手腳。如果說貨幣戰,看來頂多也如軍事緊張局勢般,僅限亞洲區內,CNH由1月中連帶多隻亞幣連貶兩週。不過,歐美兩大貨幣,無論以交易或儲備計,已佔全球九成以上。現在四大央行皆明鬆暗緊,打得成嗎?頂多是「口水戰」也罷。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英國M0增長由5%加快至9%,顯示英倫銀行這半年變相印鈔。(彭博圖片)

1806

主題

11萬

回帖

104萬

積分

141正式版主

花無常開~月無常圓 ~珍惜目前 ...

積分
1046275

「影音Hi-Fi」勳章「性愛專家」勳章「電玩大使」勳章「賭神」勳章「玩具模型」勳章「廣告/設計」勳章「遊藝專家」勳章「棋藝大師」勳章「爆笑王」勳章「爬山遠足」勳章「動漫一族」勳章《健美之星》勳章「數碼達人」勳章「生活常識」勳章「各行各業」分區勳章「消閒興趣」分區勳章「魚樂無窮」勳章「車迷天地」勳章特嗜章收藏家勳章「觀星入門」勳章「AV達人」勳章「潮流時尚」勳章「資源分享」分區勳章「痴線佬」勳章「飲食健康」勳章「會員交流」分區勳章「資訊情報」分區勳章「自然大使」勳章「雙子座」勳章成家立室勳章四台股神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千億富豪勳章精華帖王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141榮譽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戲劇之王」勳章「博學多才」勳章「體育精神」勳章「為食之神」勳章「能言善辯」勳章「型男嗜好」勳章「音樂大師」勳章「141玩家」勳章「攝影達人」勳章「創作大師」勳章「神州之星」勳章「玄機妙算」勳章版主勳章長時間服務勳章終身成就勳章勝利勳章熱爆勳章141紳士勳章群組紀念勳章論譠元老勳章十萬帖勳章

發表於 2013-2-19 00:27:39 | 顯示全部樓層
Keep selling yen~!!
心悅誠服,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你的胸襟,風度,包容,以及誠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19 00:56:06 | 顯示全部樓層
分析得幾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784

回帖

580

積分

高級會員

積分
580

「友誼大使」勳章

發表於 2013-2-19 22:27:42 | 顯示全部樓層
i dont quite understan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