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892|回覆: 4

中國制造東南亞轉移加快 尋求更低成本是首因 (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2-27 21:0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些年來,制造業向東南亞轉移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而制造業的“東南飛”現像,與目前中國生產成本逐漸上升密切相關,同時規避貿易壁壘也成為重要驅動力。不過,有專家學者表示,由於中國近年來勞動力素質提高和招商引資環境的改善,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仍然不會改變,“中國制造”仍將佔據主導地位。

  制造業“東南飛”呈現兩大趨勢

  近期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參加博覽會的專家學者認為,當前制造業“東南飛”呈現兩方面的趨勢:

  一方面是原本投向中國的外資開始向東盟國家轉移。耐克運動鞋工廠從中國“轉戰”越南即生動說明了這一點。2000年,中國生產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越南當時的份額只佔13%。隨後,中國產量逐步下滑,越南的產量逐年提升。2009年,中國和越南的耐克鞋產量就一樣了,都是占全世界36%。2010年,局面發生逆轉,越南取代中國成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產國。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2012年進行的一份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在由跨國公司評選出來的最受歡迎的東道國排名中,印尼和泰國的排名大幅提升。報告認為,由於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工資成本和生產成本繼續保持上升態勢,東盟各國在制造業上的相對競爭力繼續增強。

  另一方面,中國東部地區制造業也出現向東盟國家轉移趨勢。廣東是電子、IT產業的“世界工廠”,電腦配件生產佔全世界的60%,電子配套能力佔全世界的90%以上。然而,廣東省電腦商會會長陳芝華說,近年來,大量廣東電子企業將生產車間轉移到了東盟國家而不是中國西部地區。

  制造業向東盟國家轉移直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耐克公司逐步把定單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的這十年,也是越南的制造業迅速發展的十年。統計數字顯示,2000年以來越南制造業產值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長。同時,越南的制造業開始轉型升級,從以往只能生產初級品向機械制造領域發展,目前已經能夠自行生產成套機械設備,在汽車、造船工業領域也有進步。

  但是,中國獨一無二的“世界工廠”地位遭遇了挑戰。據貿發會議7月5日發布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統計,2011年流入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為11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26%,而中國的這一增長率同期不到8%。一些西部地區的基層干部也表示,近年來,由於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競爭,西部地區要承接發達地區和東部產業轉移“要花費更多精力和力氣”。

  尋求更低成本是制造業“下南洋”首因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開拓東盟國家更為廣闊的市場外,尋求更為低廉的成本、規避貿易壁壘是制造業向東盟轉移的兩大主要原因。

  尋求更為低廉的成本是企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首要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陳佳貴說,目前中國已經步入工業化中期,東部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特別是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經濟發展到工業化後期,土地價格、勞動力價格必然上漲,環境負荷不斷加大,產業轉移成為必然。

  而目前,東南亞國家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還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各方面成本相對低廉,正好為產業轉移提供了機會。

  廣東省電腦商會會長陳芝華說,相比中國,東盟國家勞動力、土地價格更為便宜。他舉例說,在柬埔寨,一個生產線工人的工資成本400元左右,且不包吃住;同時土地價格只需1美元一平方米,這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有很大吸引力。

  規避貿易壁壘也是產業轉移的重要原因

  陳佳貴說,中國作為貿易大國,與歐美不少國家長期保持貿易順差,出於追求貿易平衡、逼迫人民幣升值、爭取大選選票等考慮,歐美國家往往傾向於制造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增加針對“中國制造”的貿易壁壘。但歐美國家“即使不從中國進口,也需要從其他地區進口”,制造業轉移至東盟國家可以有效規避這些貿易壁壘。

  同時,制造業向東盟轉移有利於規避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柳州市是中國汽車制造五強城市之一,2011年汽車產銷量佔全國汽車產銷總量的8%以上。柳州也有意在東盟建設汽車生產基地。柳州市商務委員會主任顧章偉說,當前中國向東盟國家的整車汽車出口面臨較多貿易壁壘,但如果柳州汽車業將制造基地轉向東盟,可以利用柳州汽車工業的技術、資金優勢,擴大出口。

  中國制造主導地位短期難撼

  盡管“中國制造”遭遇了“東盟制造”的挑戰,但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制造業仍然具備強大優勢,我國在30年改革開放進程中積累的制造業產業鏈以及勞動力素質仍然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陳佳貴判斷,未來盡管會有一些企業“轉移出去”,但是量不會很大。他認為,盡管東盟國家勞動力成本較為低廉,但勞動力質量不如大陸,當前中國已經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勞動力素質比較高,“這是目前大多數東盟國家所不能比擬的”。

  同時,相比中國,東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廣東振戎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輝說,東盟地區一些國家基礎設施不是很理想,加大了投資壓力,延長了建設周期。

  專家認為,即便有一部分外資企業轉戰至東南亞國家,但這些外資企業也必然會遇到產業鏈條重構的壓力。事實上,這些已經或者正在“下南洋”的外資企業與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形成了很難完全切割的關系。這些企業雖然離開了中國,但從未來的上下游關系來看,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中國制造業這個大體系。陳芝華說,當前東盟電子產業配套不完整,不少零部件都必須從珠三角運過去,增加了物流和時間成本。

  專家認為,中國對外資依然有足夠的吸引力。據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對30家著名跨國公司的跟蹤調查,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許多跨國公司仍然積極布局中國,中國市場在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多數大型跨國公司都加大了在華投資,並進一步強化其在華戰略布局。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1: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制造業轉移東南亞已是不爭事實
中國政府是否可以更自主決定人民幣匯價和生產成本,會是長遠發展其中一大關鍵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491

回帖

4450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4450
發表於 2013-1-25 19: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Kick Off 發表於 2012-12-27 21:05
制造業轉移東南亞已是不爭事實
中國政府是否可以更自主決定人民幣匯價和生產成本,會是長遠發展其中一大關 ...

如果是純勞動密集既制造業來講, 中國既生產成本只會再上升, 好難下降, 因為人口紅利已經完結, 反而東南亞國家既人口紅利先啱啱開始無耐, 特別是越南, 柬埔寨, 印尼等等...呢啲有仲有大量青少年人口既國家~

匯價亦唔到中國政府自己可以做主, 反而小弟早前睇過報道話, 東盟國家既匯價已經漸漸由"釘"住美金, 變為開始"釘"住人民幣。親身會是去泰國時, 發覺美金升值時, 泰銖對港幣不動; 反而人民幣升值時, 泰銖對港幣跟住升值 (真是難為我哋呢啲"泰好友") ~

不過, 產業鏈及基建設施既完整始終是中國既制造產既優勢, 以技術制造業來講, 中國仍然有好大既優勢, 重點是要再技術提昇及轉型, 建做起自己既世界性品牌, 同時加強內需, 以補出口既放緩。南韓是制造業轉型既一個好例子, 不過中國太大, 唔是好似南韓咁, 單單集中培育几間大公司就可以成事實, 而是要全面咁做~

以上如有錯誤, 請各位指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21:15:34 | 顯示全部樓層
aleppopo 發表於 2013-1-25 19:09
如果是純勞動密集既制造業來講, 中國既生產成本只會再上升, 好難下降, 因為人口紅利已經完結, 反而東南亞 ...

aleppopo 兄對經濟時事很有見地,以後請多表達意見,收拋磚引玉之效

中國雖然話慢慢放棄代工,轉移發展自家技術或品牌,
話雖如此,但以上發展最後要多五至十年上才可以見成績

中國目前在工業生產勞動人口上億以上,所謂轉型,談何容易
目前工廠多數招工困難,但勞力生產成本又上升,產生惡性循環令成本上升得更快
很多生產不得不由中國轉到東南亞

中國目前我的睇法是有兩難
第一,想以內需帶動經濟,但內需之來源是國民收入增加,形成購買力
所以年年將最低工資推高,同一時間人民幣升值令其他成本一路上
在中國生產越來越沒有競爭力,勞動密集行業或生產投資越來越少

第二,但勞動密集行業原可以吸納最多勞動人口,但經濟要轉型,肯做工人的人越來越少,工資又上漲
令很多生產者退出中國,減少職位或就業機會,將來中國有多少失業大軍,會否影響政府,又是未知之數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491

回帖

4450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4450
發表於 2013-1-25 22:48:13 | 顯示全部樓層
Kick Off 發表於 2013-1-25 21:15
aleppopo 兄對經濟時事很有見地,以後請多表達意見,收拋磚引玉之效

中國雖然話慢慢放棄代工,轉移發展 ...

小弟只是有時會睇下財濟雜誌咁, 記得吓啲內容, 唔敢講話有見地, 有咩錯誤, 請各位指正~

如KickOff兄所說, 中國真是已經進入”中產收入陷阱”(R1)的經濟發展階段, 高成本影響咗原來既代工產業, 但同時中國現行既生產效率又低(低技術,低人才…), 唔能夠支持或持續高速發展。有留意經濟新聞既朋友, 都知道近年所謂既高GDP增長, 其實主要是靠政府投資拉動, 以保持就業機會, 中央政府是不斷用空間換時間, 希望最終可以成功轉型。不過是否最終能成事, 真是有待時間證明~

有關匯價問題, 除咗涉及外國因素(美國)外, 亦有中國自己本身既問題, 人民幣是處於一個好兩難既位置, 因為近年人民幣雖然對外(匯率)是升值, 但同時對內是貶值緊, 原因國內通貨膨漲, 這不是指CPI上升, 而是指人民幣有貨幣超發之嫌, 不過政府既CPI數據并未原全反映, 因為超發既人民幣大多進入資本/資產市場。在這個環境下, 人民幣升值或貶值都是好兩難。但同時間, 人民幣既貿易貨幣/結算既角式, 又同時令人民幣既需求增加緊~

個人認為中央政府是希望用人民幣國際化, 來解決貨幣超發既問題。不過是否能成功, 真是未知之數, 同時要睇美國(美金)既態度~

R1: 中產收入陷阱 - 在累積的技術資本允許經濟向高收入、高生產力模型轉移之前,科技、低勞工成本及生產力提高帶來的好處已經用盡,因此新興國家經濟在超過某一個點後,難以維持較高的人均增速。

以上如有錯誤, 請各位指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2-30 03: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