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發展中國家經濟欣欣向榮帶來的機遇,竟然是投資一家有百年歷史的美國公司,可真是既諷刺又大快人心。
過去十年回報近500%
全球最大推土儀器生產商Caterpillar過去十年總回報率近500%之巨,即使現股價已從今年初的高位大幅回落四分一,也無礙驕人的表現。該公司過去十年收入增長兩倍,每股盈利更大升5倍。
相比起礦商、建築公司及鐵路公司等一眾核心客戶,Caterpillar表現更勝一籌,其實不無道理。由於業務多元化,即使某個市場或商品行業由盛轉衰,只要其他業務範疇增長加快,Caterpillar就不至受到正面衝擊。另一方面,推土設備生產行業向來講求規模經濟,作為業內最大企業,Caterpillar自然佔有一定優勢。
不過,對投資者而言,Caterpillar透過建造黃色大型卡車賺得滾滾財源的日子如今是否已告一段落?面對環球經濟步伐疲憊不堪,到底新興市場需求是否已形成長期大勢,即使遇上發達市場經濟不景依然勢不可當,不久後就會重拾強勁增長?還是各國去槓桿化大勢之下,環球產出將無了期低迷?兩大可能孰對孰錯,實在不得而知。
Caterpillar周一公布的第三季業績報告令市場有少許失望,管理層對經濟前景的評估則是典型的企業官腔,立場模稜兩可。該公司預期環球經濟將會改善,但直至明年下半年前恐怕難有起色,屆時的增長幅度也不會可觀。
對看好Caterpillar股價走勢的投資者而言,可堪告慰的是其估值並不高。Caterpillar現價相當於明年預測盈利的8倍,較大部分同業及其大部分客戶更低;股息率超過2%之餘,資產負債表亦「乾淨」得叫人羨慕。
不過,投資者不應因此就放下戒心。略略翻一翻Caterpillar 2009年的業績報告,就可知道單單參考一年的盈利表現,難免鑄成大錯。畢竟,經營槓桿化是雙刃劍,有利亦有弊。
現價為平均盈利22倍
Caterpillar現價水平相當於過去十年每股平均盈利的22倍,即使以標普500指數按相同計算法得出的估值為標準,Caterpillar估值依然過高。吸納Caterpillar股票從來都是為了打賭環球經濟持續增長,假使事與願違,其估值不會發揮多少緩衝作用。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雖然Caterpillar過去十年回報近五倍,但若然經濟持續增長的希望落空,其估值水平難以發揮緩衝作用。(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