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pdick 於 2012-9-25 01:06 編輯
大陸官方新華網8月22日發表題為〈從受惠到互惠──深港一體化的國際大都會夢想〉一文,其中說:「一個被美國學者理查德.弗羅里達命名為『香圳』的國際大都會,正在深港雙城的互動、競爭、融和中冉冉升起。」文章引用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總研究主任方舟的話:「兩地人員自由來往、自由就業、貨幣自由兌換……深圳和香港,要完全變成一個城市的概念,來吃頓飯也行,來看場電影也行,變成一種即興消費的模式。」
「香圳」這個詞由不知道哪一個擦鞋洋學者杜撰出來並已被中共官媒沿用了。實際上,2007年11月22日,中國新聞社已公開報道了以合併深圳和香港為大綱的「深圳市綜合規劃2007-2020」,按此規劃,深圳和香港將於2020年合併為一個城市。這規劃已得到建設部批准。港府提出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於2008年在向香港市民諮詢之前,先行向內地官員諮詢,並總結出:「服務範圍包括深圳以至整個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方向。2008年,中共提出「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表示要把珠三角打造成適合高級生活的「宜居區」。2010年梁振英接受《南方都市報》訪問,提出開發禁區的構想:未來可以容許深圳居民,甚至是所有大陸居民,免簽註進入新界北這三個城市,將邊境模糊化。7.1梁振英上任前向媒體透露要在新界成立「特區中的特區」大計。今年8月新華網的報道引述深圳官員陸健說,深港一體化、甚至粵港一體化,已由《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等「路線圖」引導「走向成熟」。
從方舟接受左報專訪的內容和近月來左報有關新界東北發展的評論來看,毫無疑問,新界東北發展是步向「香圳」的第一步。然而,雙非孕婦、自駕遊、國民教育、一簽多行、上水站水貨客等一連串的議題,使近幾個月香港市民對大陸政治、經濟、社會、人流的大舉「攻陷」香港,產生強烈反彈。於是特府再使出緩兵計,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說,對方舟的專訪不準確,陳茂波說新界東北是發展為港人新市鎮,不會變成「深圳後花園」,內地人亦不可以免簽證來港購物。林鄭月娥說,對於「被規劃」或與深圳合力規劃的無中生有的說法感到驚訝。
筆者上文引述了自2007年以來有關深港一體化的種種官方文件與報道,而林鄭居然指為無中生有,稍為留意時事的人,不能不為林鄭的驚訝感到驚訝。
不過,在謊言特首的帶領下,市民已逐漸如同大陸人民一樣,對所有政府官員的說辭都不相信或至少是置疑了,何況有許多白紙黑字證明:新界東北發展絕不是只關係幾個村落約一萬居民的事,而是深港同城化的第一步,是中港融合、提前結束一國兩制的第一步,是公然違反《基本法》的行徑。
新界東北發展諮詢期在本月底結束,今天是最後一場地區諮詢會,政府突然把諮詢會場地改在上水寶運路草地,報名參加的市民已超過6,000人,主打本土利益牌的候任立法會議員范國威等組成聯合陣線抗爭。關心香港未來命運的市民不能不關注香港向香圳的滑行。
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前天說,推行國民教育天經地義,他相信這件好事不會辦成壞事。筆者想到的是,政府推行國民教育這件壞事,喚起了香港市民的公民意識和守護本土的意識,其實是壞事變成了好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也將進一步掀動全港市民對「賣港割地」的警覺,增強香港人的護土意識。守護香港,反對融合,力爭維護《基本法》的高度自治,力爭與大陸的切割,一定會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以小勝大,以弱勝強,並非不可能,有心人千萬不要放棄。
文: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
補充內容 (2012-9-25 01:05):
2010年08月25日
今年8月11日,深圳市市長許勤到港拜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
有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深港前海現代服務業示範區”可望於本月獲中央批復。
設於香港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方舟博士近日對本報記者表示,香港回歸後的十三年來,深港兩地在經濟合作和人員往來方面有很大進步。但珠三角都市圈及深港同城化,仍處於初步階段。
方舟博士指出,同城化指標其中包括,20%的工作人口在另一個城市居住,方能視為同一個都市區。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係政府的"御用智庫"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講俾香港人知道:將會有最少20%深圳人口會來香港定居,最少20%香港市民會被驅逐出香港
將會有最少20%深圳人口會來香港定居,最少20%香港市民會被驅逐出香港
政府宜家已經係做緊,香港市民不為意
唐英年爆左部份這個政策「最少20%香港市民會被驅逐出香港」--教港人上龍華、東莞住
梁振英再爆部份這個政策「將會有最少20%深圳人口會來香港定居」--新界東北殖民城,深港同城免簽注往來,深圳人也可到香港上班
曾蔭權爆既「1000萬人口」計畫,根本係哩個政策既一部份
http://finance.sina.com/bg/china ... 825/1547126327.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