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02|回覆: 0

[其他] [財經路向透視] Wayne Arnold: 中國流動性的謎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8-25 17:45: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地產價格下滑、企業獲利疲弱和GDP增長放緩下,中國政府設法保持了信貸和現金的增長。如此成功的金融管理可能幫助中國免於陷入導致美國衰退的流動性陷阱,但這卻可能助長那種導致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行為。

中國經濟放緩,是對過於膨脹的信用推導的地產市場進行調整所致。這樣的泡沫破裂時,銀行通常都會捲入信貸問題,這在美國發生了,開啓了貸款違約、銀行賠錢、經濟增長降低、信貸减少的惡性循環。

理論上來說,中國避免了這樣的危機,儘管抵押貸款年增速降至12.5%,但整體貸款增速恢復至接近40%,貨幣供應增速為13.6%。不過,內地銀行業貸款從來是指哪兒、打哪兒。2008年底政府出台刺激舉措,導致新增銀行貸款猛漲1500%,儘管當年GDP增長為十年最低;向經濟體注入貸款可以放慢信用泡沫的破滅進程,但卻通過資助經營不善的企業和擠出更有盈利能力的企業而延遲了健康的復蘇進程──日本的資產價格泡沫於1991年破滅,但銀行不斷向苦苦支撑的企業再融資,直到1994年貸款數額才有所降低。

中國可能踏入了類似的沼澤。隨着GDP放緩,降低了內地存款的增速,這使銀行接近存貸比的極限;多數銀行更青睞國企,小型民間企業被迫在其他渠道尋求更高成本的融資。結果就是,貸款在增長,但增長愈來愈傾向於短期貸款,目前為止,今年超過一年期的貸款實際上降低了25%,這意味着再融資會擠出新增貸款。

與1991年的日本比較,中國人口結構更年輕,經濟增長也更快,但信用不緊縮或使中國新一屆政府更加難以降低出口和國企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有創造性的破壞是痛苦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18: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