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不單是糧食,無論對牛奶、肉類、包裝食品、蘇打水,甚至汽油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投入資源。
然而,美國今年遇上大型旱災,主要玉米種植區受到嚴重打擊,收成預料會非常差,令玉米價格有創新高的風險。玉米價格已經從6月的每蒲式耳6美元升至現在的8美元以上。
對很多公司來說,這是非常嚴重的影響,不過他們大部份進行了對沖。乙醇生產商(佔整體玉米銷量四成)可以購買玉米期貨作為對乙醇和汽油的對沖,鎖定部分收益,也可以暫時關閉一些廠房,能源公司Valero就是這樣做,肉類生產商(佔玉米銷量三分之一左右)則可以鎖定飼料價格。養雞商Sanderson Farms就只會在飼料耗盡幾個月前入貨,希望可以儘量減少價格帶來的損害,但由於沒有雞隻相關期貨可以買,這些公司比較難確保利潤。
玉米價格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Sanderson估計,玉米價格每上升一成,每磅雞肉的生產成本便會增加約三分之一美仙。因此,如果玉米價格上升2美元,每磅雞肉的生產成本就會增加7美仙。聽起來不是很多?大家要知道,Sanderson第二季度每磅雞肉毛利只有8美仙左右(毛利率為10%)。
如果對沖發揮的作用減退後,玉米價格仍然高企,而消費者拒絕接受成本轉嫁,公司將會受損。過去三個月,Sanderson股價下跌了四分之一,其他肉類生產商如Smithfield、Tyson和JBS的股價也受挫。
如果旱災結束,肉類需求上升,肉類生產股是否會變得吸引?由於這次災情嚴重,無論是進行哪種對沖,肉類生產商最終都需要透過減少供應和加價來轉嫁玉米價格高企的影響。目前令人擔心的是,短期價格上升會否令消費者在天氣回復正常後仍不太想吃肉。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玉米價格高企對多個行業構成重大影響 (彭博圖片) |
|